新疆某地少数民族华文使用情况调查与概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26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
作为承办单位的研究生,我受此启发,从而结合自己在新疆四年学习生活的经历,撰写提交了一篇论文并参加了小组讨论,这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在此之后,我的相关论文又得到了学院研究生科研立项的重点项目,这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在这些基础之上,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查找相关文献,并通过多方调查,确立了这个选题。另外,研究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使用状况是必要的,适应了时代的需求。语言历来备受重视,尤其是在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它更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之一。在多民族国家或地区,语言甚至可以影响国家或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的很多。周庆生、何俊芳就曾列举和分析过历史上一些国家的语言冲突的实例。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多民族杂居区域众多,民族间交流频繁,语言接触密度大,语言状况比较复杂。尽管如此,由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各民族语言间的接触一直处于和谐发展的平稳状态。我国域内的语言以汉语为主,这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较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受汉族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刺激,学习汉语的人数呈大幅度增长,这使得少数民族汉语使用状况成为语言研究者关注的中心之一。受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民族区域的汉语使用状况差别很大,即使是在同一个民族区域内,汉语使用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是这样一个多民族杂居区域,这里的语言状况按照区划——北疆、东疆、南疆——有所不同。北疆和东疆汉族人口比例高,城镇化程度高,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和使用水平也相对较高。南疆少数民族人口远远超过汉族人口,城镇化水平也较低。众多因素造成了南疆少数民族使用汉语水平较低的现实。阿克苏地区是南疆五地州之一,也具有这样的情况。随着近些年来阿克苏地区经济的发展,汉族移民的增多,加之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普通话的推广等原因,汉语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也逐渐加大,阿克苏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越来越重视对汉语的学习。那么对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汉语使用现状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出于国情的需要,我国很早就开始关注少数民族语言状况了。上个世纪 50 到 60 年代,我国动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少数民族语言大调查。在那次语言大调查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语言状况的研究一直未曾间断。随着汉语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加大,少数民族的汉语使用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大多数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状况的成果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少数民族使用汉语的研究,同时也有一些专门研究少数民族汉语使用的著作和文章。目前国内已有的相关文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理论研究
与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研究相关的理论主要有语言接触理论、语言变异理论、语言使用研究的方法论等。戴庆厦的《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在介绍社会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同时,较多的提到了民族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其中第六章“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是系统介绍民族语言研究理论的。他说:“语言接触是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由于社会生活中的相互接触而引起的语言接触关系。”他认为语言接触的结果是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必然会造成语言的演变。这一章中他介绍了民族语言研究中时常涉及的语言影响、语言兼用、语言转用和语言濒危等几种现象。在“语言影响”一节,他分析了语言影响的类型、内容和制约语言影响的因素,同时还介绍了混合语现象。在“语言兼用”一节中,他主要探讨了语言兼用的概念,分析了其与双语概念的细微差别,同时还分析了语言兼用的类型、制约语言兼用程度的因素以及语言兼用对母语的影响等内容。“语言转用”一节首先界定了语言转用的概念,其次分析了语言转用的类型,最后分析了制约语言转用的社会条件。“语言濒危”是本章的最后一节,也是探讨的最为详细的一节。在汉语的强势影响下,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逐渐转用汉语,如赫哲语、仙岛语、土家语等受到了语言内部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面临濒危,尤其是满语,尽管其人口达 900多万,但是满语已经面临濒危,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在这一节中,戴庆厦主要研究了濒危语言的定位、定性问题,造成语言濒危的因素以及怎样从语言结构上认识濒危语言的特点,最后他探讨了怎样对待濒危语言的问题。郭熙的《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有许多理论是可以借鉴到民族语言学研究中的。如第四章中探讨了“语码的选择”,包括社会的和个人的两种,还探讨了语码的混合、混用和转用现象以及语码的转换现象。第七章研究了语言规划问题。这些都是民族语言学研究中较多涉及的研究问题。


一 阿克苏地区的社会状况和语言概况


语言的国情受该语言的社会人文条件的制约。因而,语言国情调查必须调查与语言有关的社会人文背景材料。主要内容有:调查点的民族分布状况(聚居或杂居)、人口数字(直至村寨各户的人口数字及家庭成员状况)。民族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的特点。调查点的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宗教等状况。语言使用状况调查属于语言国情调查的一部分所以也需要对调查点的社会人文背景进行调查。


(一)阿克苏地区的社会人文背景
阿克苏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域,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有民族接触现象发生,汉神爵二年(公元前 60 年),姑墨归西域都护府管辖;魏晋南北朝时期,姑墨受龟兹辖控;隋朝时,西域为西突厥所制,阿克苏属西域校尉;唐代姑墨州归龟兹都督府管辖;宋朝时,这里属于西辽;元朝时,这里是蒙古宗王察合台的封地;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并定名为阿克苏。光绪九年(1883 年),清政府设阿克苏道。次年十月,新疆正式建省,阿克苏道为新疆巡抚管辖,这时阿克苏民族杂居状况和语言接触状况开始逐渐定型。整个清朝阶段由于清政府“移民实边”政策的影响,汉族人开始成批迁移至本区并定居下来,民汉接触逐渐频繁。到了近现代时期,阿克苏地区移民逐渐增多,语言接触更加频繁。民国 17 年(1928 年)阿克苏道改为阿克苏行政区,民国 22 年(1933 年)被更名为第四行政区并设立行政长官公署,民国 32 年(1943 年)又被改为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阿克苏地区大规模的民族接触和语言接触始于 20世纪 50 年代。新疆和平解放之后,进驻阿克苏地区的解放军官兵改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并就地转业成为本区的居民和建设的生力军。另外,受国家移民垦荒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移居阿克苏,使得该地区民族接触和语言接触空前活跃。


二 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使用状况.....12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12
1.样本性别背景状况.... 12
2.样本年龄背景状况.... 12
3.样本民族背景情况.... 13
4.样本受教育程度背景状况.... 13
5.家庭经济状况样本构成........ 14
6.家庭居住状况样本构成........ 15
(二)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16
1.汉语使用总体水平不高........ 17
2.汉语使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18
(三)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在不同场合.........21
1.家庭场合的汉语使用情况.... 21
2.社交场合的汉语使用情况.... 22
3.学校场合的汉语使用情况.... 22
4.对不同场合少数民族使用汉语的综合......... 23
(四)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使用态度调查.....24
三 影响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使用.......29
(一)少数民族人口众多.....29
(二)学习汉语途径狭窄.....29
(三)教育水平低.....30
(四)经济水平较低.......31


结论


通过四年在阿克苏生活学习的经验,我清楚地感觉到了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的改变,尤其发现汉语对少数民族的影响逐渐加大。在这些经验基础之上,我广泛地收集了相关研究资料,同时制定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等。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分析,得出了比较确切的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使用状况的结果。在调查研究中运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主要围绕少数民族的汉语使用水平、不同场合下少数民族的汉语使用、少数民族汉语使用态度以及少数民族汉语使用状况的成因这几个方面进行。在对调查数据和调查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得出,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总体汉语使用水平较低且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他们对汉语的认识比较正确,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态度也比较积极。目前,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在家庭中仍以母语交际为主,在社交场合则以汉语交际为主,在学校场合语言混用现象比较普遍。综合来讲,汉语已成为阿克苏地区的主要工作语言和教育教学语言。双语并用已经成为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的基本语言生活特征。造成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使用现状的原因很多,比较分析之后发现,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大是制约其汉语使用的因素之一。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汉语的环境差、途径少也制约着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水平。学校教学是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状况不佳,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师资缺乏,教师教学能力低下,教学环境普遍较差。这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水平。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水平和使用率低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地区经济水平低,开放程度还不够。随着政府部门各项鼓励政策、优惠政策、帮扶政策的出台,阿克苏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少数民族群众出于各种原因也越来越重视汉语的学习和使用。各项研究结果显示,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汉语使用的发展趋势是非常乐观的。提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与弱势语言、语言功能的弱化、语言的濒危等这些概念术语相联系。在世界范围内来看,把少数民族语言与这些术语相联系并不为过。2011 年 5 月,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二届“国际母语日”活动中,相关专家发布消息称“目前世界上约有一半的语言处于濒危状态,平均每两周就有一门语言消失。全世界 96%的人口只使用 4%的语言,只有几百种语言被真正赋予在教育系统和公共场合使用,不到一百种语言在数码领域中使用。”


参考文献
[1]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汉语借词看汉族文化对维吾尔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07,(4).
[2]阿布都外力•依米提、胡宏伟. 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乌鲁木齐市和西安市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3]阿尔斯兰•阿不都拉.西域语言对维吾尔语的影响.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报告.2006,(5).
[4]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C].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5]陈永莉.汉语借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及其作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7,(5).
[6]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1).
[7]陈章太.我国的语言资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8]陈章太.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9]戴庆厦,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1).
[10]戴庆厦.论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国情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