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张爱玲,一个充满传奇般色彩的女子,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上海横空出世。年纪轻轻登上文坛,就因为独特的创作才华备受世人瞩目。当她在上海的文坛始一露面,就以叙述故事的酣畅,驾驭文字的奇丽“青云直上的坐上上海文坛金字塔的巅峰”
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写作的天分。七岁时便会做小说,十几岁便看《红楼梦》、《西游记》,并创作小说《摩登红楼梦》。在十二、十三岁时,写散文《理想中的理想村》,己见文笔的明丽与畅达。中学毕业后写了《我的天才梦》,获《西风》杂志征文比赛三等奖。后来张爱玲辗转到香港大学读书,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返回上海,为了生计开始了写作生涯。1943年,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鸣惊人。1943-1944两年间,她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发表了她一生中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并结集为《传奇》和《流言》,从而一举成名。其中小说《金锁记》更被著名翻译家傅雷誉为“我们的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最早发现张爱玲创作独特价值的正是四十年代著名翻译家傅雷,他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以纯正的审美品位和艺术眼光,正确评价了张爱玲创作的得失,更从技巧与主义出发,评析了当时新文学在创作上存在的流弊,提出文学不仅要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应关注人的内心状态—情欲,从而为张爱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及至六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学者夏志清教授更将张爱玲第一次写进文学史,甚至认为她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更将她的小说《金锁记》视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③滥誉之词不胜言表。不仅如此,夏志清还简明的探讨了张爱玲的创作与中外文学的关系,指出张爱玲受弗洛伊德影响,又受西洋小说的影响,可是给她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旧小说。夏志清是第一位较完整评价张爱玲的评论家,且给她极高的文学史地位。虽然他的论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但却激发了大陆和台港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兴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学术氛围的日渐宽厚,政治色彩的逐渐淡薄,这个独具个性的女作家才得以重新进入人们的文化视野,甚至一再的被重提,阐释,张爱玲研究更是别开生面,异彩纷呈,她的作品更成为畅销书。到了二十一世纪,以消费主义文化为时代特征的当下,“张爱玲”热已经演变成一种流行元素,而不再是文学界评论的热点。最近几十年间,张爱玲其人其作的文学评论可谓汗牛充栋。
有综合探讨她的作品艺术价值的,有单篇作品解析的,有前期作品的研究,也有后期创作的展示。表述各有不同,或是从题材入手探讨其独特而深刻的认识价值,或是从象征、意象、心理描写和语言等多方概括审美特性;或是从故事和人物对张爱玲俗世生活加以关注和解读。
本文则力图从张爱玲生活的时代背景去研读在她创作背后社会流行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的作品便成了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一幅活的社会风情画。她的作更多的展示时尚风云变幻和社会变迁,从流行学的角度看,她成了时代风尚的风向标。另外在日常生活细节的展示中我们不难发见张爱玲与存在主义思想的一脉相承之处,与萨特和海德格尔的暗合,时时处处展露出的荒诞、幻灭和虚无,而这些都是与她传奇般的人生无法割裂的。而她作品中意象的呈现,色彩的运用,无不契合着凄美、冷清、苍凉的诗性特征。
在这个层面上,王安忆缩所写的《世俗的张爱玲》,邵迎建的《传奇文学与流言》,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余斌的《张爱玲传略》等专著给我一定的启发。
之所以选择衣食住行的角度去切入,关键是因为前人在小说文本中对人物情节的细读赏析中己经多有展示,唯有这些细节还未被详细的涉及,有待继续的深入;另外,张爱玲与萨特和海德格尔虽无交集,然而却与他们的思想不谋而合,或者是一脉相承,这样一种俗世的生活态度实际上也正是这种存在观念的另外一种展现。
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细读、作家经历探查、时代背景考究等方式,从社会流行学和存在主义的哲学视角等切入点来展开论述,力求更深层的
.......................
1.3 海派休闲文化 ..............18-25
1.3.1 海派小吃和英伦............ 18-21
1.3.2 动人的上海之.............. 21-25
第2章 衣食住行与张爱玲作品中人物..............25-48
2.1 关于存在主义.................... 25-27
2.2 幽闭昏暗的处所,窒息............27-35
2.2.1 “内室”.............. 28-30
2.2.2 阳台 ................30-32
2.2.3 电车.............. 32-35
2.3 大俗大雅,标新立异的服饰风............. 35-40
2.4 人际交往,展现张爱玲生存的................ 40-43
2.5 “爱与归属需求”的缺失,让张................. 43-48
2.5.1 现代与古典夹缝中生存的张爱玲,在现............... 43-45
2.5.2 惨痛的家庭变故让她倍..................... 45-48
........................
结语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阅历和先天气质使她形成了一种否定的精神思维。她在作品中为我们展现了种种不圆满的人生和不完美的人性,在否定重建中透露出浓浓的悲剧意识,从而透射出荒诞、焦虑、孤独的存在体验。正如她生命的最终,她嘱托友人将自己的骨灰撒到荒凉处,这也成为她人生最后一个凄艳的“手势”。“苍凉”也就成了她永远追求的美学品格。
在这样的人生底色之下,张爱玲舍弃了宏大的政治叙事,也不着意于描摹时代风云的变幻,而着意于表现饮食男女与世俗生活,这些人类在一切时代里“生活过的记忆”。从人物衣食住行的琐琐细细中,寻找到了悲悯之后的宽容和理解,同时又用纤稼绵密的意象,浪漫绮丽的语言,华丽流畅的色彩别具慧心的勾勒出凄幽悲远的意境空间,从而绽放出诗性的光芒。
岁月漫过芸芸众生,张爱玲永远是一袭隐约而流丽的红,她的文学散发着永远的芳香,令我们长久回味。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衣食住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张爱玲,时代风尚,存在主义,诗性特征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