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自古至今,茶文化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唐代至清代漫长的论说型文体;第二个阶段,1912-1978年现代茶学研究,主要研究茶学和茶业。第三个阶段,1978年至今新时期以来的茶文化学研究。但从1990年之后茶文化研究才一真正兴盛,此时茶文化论文呈现出之前任何时期无可比拟的特点—利益新、内容广、质量高、数量多。由此可知:茶文化研究起步较晚,茶文化自身积淀的五千年历史,远不是二十年研究历程所可蔽之。而且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拥有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千差万别的茶叶品类,各式各样的饮茶习俗。因此,茶文化研究领域既有丰富的历史资料,也有充足的研究空间。本文试以宋代茶文化为研究主体,详述宋代茶文化的传承性与独创性。并选取苏轼及其同时代的文人群体作为宋代茶文化的切入点。通过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对文献知识进行梳理,现将前人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节研究现状
一、宋代茶文化研究现状
在浩瀚的茶文化长河中,宋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巅峰时期,仅宋代流传下来的茶诗就有800多首,内容更是函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有一代茶文化盛世之称的宋代,后人对宋代茶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较早的有1994年詹罗九的《茶文化浅说》:文章首先从文化的定义入手,将文化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接着引伸到“茶文化”,认为“茶文化的内涵是通过文化色彩表现出来,形成具有文化色彩的茶世界”。并详细论述了茶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最后在文章中论述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1995年吕维新发表的《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宋代茶文化之所以达到繁盛的外部原因,即宋代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制度给宋代茶文化的繁盛提供了温床;文章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了宋代茶文化的繁盛。并从三个方面论证茶文化的繁盛:一、茶学科普及读物大量出现;二、描写茶事的诗如雨后春笋;三、现代型茶馆文化生机盎然。文章通过宋代茶文化兴盛的原因和兴盛的表征来论证宋代在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吴水金、陈伟明的《宋诗与茶文化》,则是从《宋诗抄》中选取有关茶文化的内容加以窥探整个宋代茶文化发展的历史风貌和特点。文章以茶诗为依据,通过对茶叶品类、茶叶采摘、品茶之水、饮茶习惯、茶礼茶乐五个方面的阐述,说明宋代茶文化的发展特色和趋势—宋代饮用茶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理上的享受,更融入到精神生活中,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心理上的享受,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艺术美。扬之水的《两宋茶诗与茶事》,是从《全宋诗》和《全宋词》的范围内检索茶事,主要通过宋代诗词论证了宋代的分茶、点茶、斗茶、点汤这些茶事。并得出一个新的观点:作者认为宋代分茶不仅有分茶入杯之义和击拂茶汤使茶变幻出不同物象之义(即茶百戏),而且作者检阅诗词时还发现分茶在宋代还是点茶的一种别称,文中还通过具体的诗词印证了这一新发现。虞文霞的《文人雅事入茶来—也谈宋代茶文化大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大发展:一是从宋代以茶为业的农民之多和宋代官营茶园规模之大来论述茶业的大发展;二是从宋代文人撰写的大量与茶有关的诗来论述茶的普及程度之广;三是从儒释道三家对茶文化的推动作用来说明茶文化的精神层面;最后论述了茶叶生产突飞猛进的原因。余悦、周春兰的《中国宋代茶文化的繁荣与特色》,文中首先从大众茶文化入手,通过民间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饮茶和城镇上的茶馆、茶坊的兴盛以及茶俗茶礼的规范化来描写了茶文化在民间的深入。然后通过宋代制茶技艺的精致和成熟说明宋代茶业的兴盛和发展。接下来,用唐宋茶诗的对比来说明宋代茶诗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茶事入词更是说明茶在宋代的普及和繁荣。第四部分论述了宋代饮茶方式的革新,以及饮茶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如文人斗茶)。最后论述了宋代辽金疆域茶文化的发展。通过宋朝饮茶之风对少数民族的茶饮方式及茶俗茶礼的影响,从侧面印证了宋代茶文化的兴盛之极。王河的《论宋代茶文化中的雅俗风尚》一文,从文人和市民的阶层来探讨宋代茶文化的雅和俗。王河认为文士是在饮茶中追求一种雅致的风尚,而市民阶层的茶文化则是为宋代茶文化的雅风尚中注入了强悍、充满野气的新鲜血液。从而造成宋代茶文化雅俗分途的独特现象。林家骊的《从来佳茗似佳人—元前茶诗渊源及其文化意蕴的演进》将茶史分为先唐、唐代、宋代,对各个时代的茶诗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在“宋代的茶诗”部分,首先论述了茶诗在宋代达到鼎盛的原因。其次论述了宋代茶诗中的文化精神。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及........ 13
第三节 研究的视角及方法............. 13-15
第二章 茶在宋代文人生活和交谊............ 15-22
第一节 茶——物质形态上的饮品............. 15-17
第二节 茶诗——精神层面上的............... 17-18
第三节 赠茶附诗——物质关怀与心灵...................18-20
第四节 品茶如参禅——“苦涩甘醇总醉心”........... 20-22
第三章 茶诗是诗化的生活折射出的价值取向 ...........22-30
第一节 “茶性新旧交,则香味复”——.................. 22-24
第二节 “从此升堂是兄弟,一瓯林下记相逢”—..........24-26
第三节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芳馥”.............. 26-30
第四章 “茶味人生随意过”的苏轼茶诗生活................. 30-39
第一节 青年时“奋历有当世志”如煮茗................... 30-33
第二节 壮年时“材大虽难用”如泡茶................ 33-36
第三节 老年时“人生所遇无不可”如品茶之味............ 36-39
第五章 “春风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 39-46
第一节 饮酒品茶皆是忘却现世忧患之法.............. 39-41
第二节 酒后献茶更是表达留客再欢之意 .............41-43
.............................
第六章结语
对于宋代文人来说,茶绝对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味剂。意气风发之时,茶可以增添雅兴;失意颓废之时,茶可以静思凝神;平淡清闲之时,茶更是永恒的真味。不一样的生活境遇,感受到的是不同的茶香茗味,但不变的却是宋代文人对茶的一往情深。
宋代文人的生活既有平实朴素的柴、米、油、盐,又有高尚雅致的琴、棋、书、画,更有酒令、茶诗这样日常与诗意的完美结合。本文以宋代茶诗词为研究主体,通过茶诗词中反映的事项和流露的情感表现宋代文人的人生经历,最后再返回到原来的主体—茶,即用宋代文人的人生经历去验证茶在宋代的兴盛,以及茶在宋代文人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全文主要阐述茶在宋代文人生活中的特殊作用。首先,文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了茶诗中多层意蕴,从最初的简单描写茶叶外形、产地和口感的茶诗,上升到以茶为媒介,在茶诗中体现更高层面的精神内涵。从而在提升茶诗重要性的同时也将茶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延伸到文人的精神境界。其次,深入研究茶诗中的精神层面。用苏轼及其同时代人的茶诗展现出整个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让我们体会到宋代文人深层的精神品质。再次,文章以苏轼的茶诗为研究范围。将茶诗按编年的方法,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用茶诗展现苏轼的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然后,通过茶诗描写的苏轼人生历程,证明茶在苏轼宦海浮沉中的特殊作用:青年时鼓励他积极向上,中年时帮助他度过磨难,晚年时给予他淡泊心境。最后,文章把茶和酒作为共同的研究内容。打破自古以来“茶酒争功”的偏见,宋代文人用茶酒共饮的事实向世人展现宋代特有的兼容、开放、不拘的心理特征。虽然茶和酒是文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茶诗和酒诗却给我们展示了诗人的精神层面,例如茶酒可以忘却现世的忧患。文章通过这四个大方面的详细叙述,借助茶诗、茶词这一媒介将苏轼那个时代的文人茶事展现与世人眼中,让人们清楚的看出宋代文人茶事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及茶诗中表现出宋代文人的真性情。
诗词曲赋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专业方向,而本文以茶诗词为切入点,进而研究宋代文学的整体风貌,因为茶诗、茶词最终还是归属于文学的范畴。宋代前后经历了北宋、南宋共三百一十九年、而本文选取苏轼及同时代的人为参考点,从而研究宋代那一时期富有特色的茶文化现象。撰写本文希望能通过“茶味人生”这一视点向大家重现宋代文人的生活和交谊。
宋代文人的茶诗生活与交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宋代,茶诗,文士,苏轼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