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40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1章引言

基督教新教从清朝嘉庆年间传入我国以来经历了漫长时间的传播。1807年,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马礼逊到我国广州传教,基督教由此传入我国大陆。
基督教是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殖民过程传入我国的,由于外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受到西方列强强制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基督教在我国被国人敌视,并被称为“洋教”,基督教发展并不顺利,到1949年仅有信徒70万左右在1966年一 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到严重破坏,基督教教会生活一度中断。直至1979年,教会活动才重新恢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督教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迅速传播。据官方统计,入教人数从1979年的300多万人增加到21世纪初(2002年)的1600万。但由于中国大量的农村基督教徒并没有在官方登记,一般的学者估计目前中国基督教人数应将官方数字扩大2—5倍。海外有研究人员根据一些资料估计,中国基督徒的人数已达5000万一8000万,其中80%左右在农村。
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在农村快速的传播和并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引起国内各方面学者的关注。社会学方面,不少学者从农村基督教传播的现状、教徒的群体特征、教徒信教原因、基督教在农村的功能,以及基督教的民间信仰化等方面进行探析。但是这方面的既有研究主要停留在简单介绍和描述的层面,缺乏对基督教在农村传播的系统的、动态的考察。
传播学方面对基督教传播的研究本来比较少,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或是从跨文化传播技能的角度对传教士的传播活动进行考察。对中国农村基督教传播的研究几乎没有。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改革幵放后基督教在河南省清丰县一个村庄里的传播活动为个案,结合乡土社会背景,运用恰当的传播学理论系统、全面地展示当前我国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活动,分析当前基督教在乡土社会背景下所釆用的一些本土化传播策略,为基督教在农村迅速发展的原因提供答案。总的来说,上述情形,正是本文选题最重要的现实依据。...........
.........

第2章M村概况与其宗教现状

2.1村庄概况

笔者的调查地点为河南省清丰县M村。

2.1.1地理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陲,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与山东省莘县IB比连,南与襥阳市区接壤,西邻内黄,北靠南乐,西北隔卫河同河北省魏县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4° 57'至11 5° 23',北讳35。45'至36。05' 。该地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834平方公里,马颊河、满龙河纵贯县境。县境西部系黄河故道,大部分土地较为平坦,其中耕地面积82万亩(约合546. 66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65. 5%,适合发展种植业。
全县设18个乡镇,下辖514个村民委员会,711个自然村,总人口 65.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4. 5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2. 88%笔者进行实证研究的村庄M村位于该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0公里左右。在村口立的石碑上这样记载:“据传,明洪武年间,姓苗的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以姓定村名苗屯,总人口 726人,耕地758亩。”这是1992年的数据。

2.1.2交通

106国道贯穿清丰县南北,境内及周围三纵(京珠、阿深、德商)四横(长济、濮鹤、安南、新菏)7条高速公路围成田字型,并分别与京广、京九、隗海等铁路干线交叉,清丰县处于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位置上。连接302省道和45国道的公路——黄金道以东西走向穿过M村,顺着这条公路往东4公里左右即可到达106国道。此地距离北京500公里,往南距县城大约10公里。沿着黄金道向西1公里即可到达乡政府,2公里可达大岳庄教堂。

2.1.3 人口

在笔者进行调研的2010年2月份,该村共有767人,150户,其中男性386人,女性381人。
费孝通的波状“差序格局理论影响着这个村庄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论亲疏,最亲近的关系首推直系血亲,其次来自婚姻关系里面对方的血缘关系,再次邻居关系。

2.1.4经济

1、农业
清丰为农业县,是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红薯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油菜等。1978年粮食单产337. 5公斤,1985年粮食单产341公斤?。上世纪末到新世纪,该地粮食产粮达到400公斤左右。在改革开放以前,村民祖祖辈辈都是以土地为生。主要的农作物耕种制度如下:每年九月份种上越冬小麦,第二年五月份收害ij,同时穿种玉米。玉米穿越整个夏季,秋天成熟。玉米收割以后接着种上越冬小麦。如此循环往复。经济作物的种植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季成熟。要说明的是,该地村民种植的经济作物相当一部分被家庭自己消费。例如该村村民种植的经济作物花生和棉花,一般家庭都会种植一亩甚至更少,所收获的花生和棉花绝大部分供家庭自己所用。..................
.....................

第3章基督教会的对内传播活动...............18
3.1对内传播的要素界定.............................18
3.2以组织传播为主的对内传播..................20
3.3对内传播的策略分析..............................26
第4章基督教会的对外传播活动.................31
4.1基督教会的对外组织传播.......................31
4.2基督教的对外人际传播..........................33
4.3信息传播的技巧......................................36
第5章启示与总结.......................................38

结束
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在农村迅速传播开来,有其现实社会背景。第一,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阶段的农村许许多多的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现象。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平时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务工,老幼妇孺们留守在村子里。失去传统支持系统的村民们,尤其是那些“留守妇女”和“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渴望发展新的社会关系获得“安全感”。
原本私人家庭中对诸神的崇拜难以满足当代农村人“安全感”需求,在农村渐渐式微。而基督教频繁有趣的团体活动提供了发展新型社会关系的机会,也为基督徒的相互了解和感情交流设置了场景。第二,农民看病难、农村医疗设备差、病者难以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等,使病者及其家人往往把病愈寄托在神灵保佑上,特别是信教者宣讲:“信仰基督教,心诚祷告病就会好”,再加上其他有重大疾病的信徒祷告后病愈的“见证”,使许多有病的村民及其家人感受到基督教的神奇和力量,纷纷皈依。在笔者调查的村庄,直到2009年之前,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假若村民患了感冒发烧等普通常见病,就会到村里的私人诊所看病。大点的病和疑难杂症小诊所看不了只能到县里和市里的医院去看。假若在这些医院还看不好的话,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