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初传日本时期的文化传播特色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40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琵琶类乐器

琵琶本出胡中,原非华夏旧器,自张骞通西域后才逐渐沿丝綢之路走进中原民族的视野,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等漫长历史时期,与中原文化不断磨合、碰撞才逐渐成为首屈一指的民族乐器,为便于论述,有必要首先理清"琵琶"所指以及它在我国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琵琶"称谓的变迁

至唐代文献,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琵琶"一词的含义一直发生着变化,写法上或作"批把",或作"批杷",或作"枇杷"直至魏晋时期末,才正式确立为"琵琶"二字。为便于研究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有必要首先辨清"琵琶"之概念。正如王子初所言:"一件乐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语言中,往往会有不同的称呼。运用文献切不可盲从。"
(一)从"批把"到"琵琶"
首先,来看第一类命名方法。两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中,有称这种乐器作"批杷"的,亦有称作"批把"的,后来《晋书》中又出现了 "琵琶"的记法。刘熙《释名,释乐器》载"批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引手却曰篮,象其鼓时,因以为名",这里的"批"和"杷"分别表示"推手"和"引手"两种动作,时人根据此乐器弹奏方法,将其命名为"批杷"。后应劭《风俗通义》载"通,谨按此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为名",亦是根据弹奏的手法命名乐器。虽都是依据乐器的演奏方法命名,但用字发生了变化。《汉书'贡禹传》中有载"农夫父子暴露中野,摔草土",颜师古注曰:"杷,手掊之也",《说文解字》中有"批,手击也"的记载,这说明在两汉时期"批"和"把"都可表示用手掊、击的动作。《后汉书?戴就传》中有"大针抓指中,使以土",这里"把"通"杷",解释为"用手扒",因此,时人据弹奏方法命名这种乐器,记录过程中或用到了通假字,才出现了"批把"和"批"的不同记法。
至于"枇杷"二字的使用,大概是因为乐器为木质,故使用了木字旁?。这是第二种命名的方法。........
...........

第二章东传的时代背景

琵琶发展到唐代己经脱胎换骨融入华夏文化的洪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民族乐器,可以说唐代繁盛的琵琶艺术是这种乐器东传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中曰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文化的发展自古就深受中国文化之影响,遣隋使的派遣促使日本开始跳过半岛直接吸取先进的大陆文化,列岛逐渐扇起浓郁的崇尚华夏之风。使节团不畏惊波之险来往穿梭于列岛和大陆之间,将各种先进文化形式带回日本,其中也自然包括唐代的音乐文化。此外,宗教的传播往往会影响到其它文化层面的交流,从目前笔者所搜集的资料来看,琵琶在日本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不无关系。客观上来讲,这些都是研究琵琶东传应当明确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唐代的琵琶艺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外来文明大量涌入的时期,对胡风的追捧成为当时的流行元素。琵琶也是在这个时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众多民族乐器中独占鳌头,开始了它与华夏文化的激情碰撞,在中原的土地上奏响了胡汉相和、群音兼容的治世之音。五弦虽在唐之后退出人们视野,但唐代也可谓盛极一时,处处与琵琶相得益彰。比较之下,阮咸则略显沉静。
从乐器制造的角度来看,唐代琵琶类乐器制作工艺己经十分纯熟,与其称其为乐器,不如将它视作名副其实的艺术珍品。如:现存于正仓院的五弦,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唐物。这件琵琶除腹板为桐木制作外,其余部分通体使用紫檀木制造其高贵出身可见一斑。背面有六瓣花纹的玳環装饰,并施以金箔,腹板捍拨上、琴体背面都镶嵌有珍贵的夜光贝,并用螺钿工艺刻画出宝相华、飞鸟等生动、活泼的图案'?'。另据考证,琴身装饰所用夜光贝和琥珀分别来自南海和缅甸可见,这件小小的乐器身上不仅凝结了乐器制造工匠的独具匠心,也集中了唐代的各种珍贵装饰材料。同存于正仓院琵琶和阮咸也是极尽奢华之所能。既向世人昭示唐代高超的乐器制造水平和雄厚的国力,又将唐人对这类乐器的喜爱之情娓娓道来。.....
..................

第三章初传H本的琵琶................................................................16
第一节乐器名称之考..................................................................16
第二节名副其实的艺术珍品一正仓院所藏琵琶类乐器...........18
第四章逐渐融入本上文化的琵琶...............................................22
第一节雅乐和琵琶.......................................................................22
第二节"御遊"与琵琶....................................................................26
第三节琵琶法师...........................................................................35

结语
在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琵琶飘洋过海到达了日本列岛。千姿百态的命名方法,体现了日本对这一乐器的不同理解与接纳方式,但都无法脱离唐风文化的深刻影响。稽考正仓院所藏古代琵琶与奈良时代古文书,我们发现琵琶初传日本之时,所承担的文化传播角色可能早已超越了音乐领域,那时的琵琶是大陆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乐器,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传播载体,人们惊叹于唐代精美的乐器制造工艺,将它作为极富价值的工艺品珍藏库中,通过它观察、猜想唐国的胜景。到了平安时代,尤其在平安朝中后期,琵琶开始脱离唐乐的束缚,受到公卿贵族的青睐,广泛参与到日本的本土音乐形式中,终于从单纯模仿唐乐走向消化、吸收,并大胆创新的道路。雅乐中琵琶不仅作为唐乐乐器登场,还会有贵族官员怀抱琵琶参与表演;御遊中琵琶更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弦乐器,经常为和歌会、作文会等伴奏,开始和本土文学形式结合;另外,说唱性极强的琵琶法师也相继出现,虽然记载不多,但是足以向我们证明,日本对琵琶的接纳已经进入了自我创新的阶段,传自大陆的琵琶文化已经在列岛生根发芽,即将孕育出新的文化形式。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