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是承载着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定意义的标识和记号。由于文化符号内涵的丰富性,目前学界对此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和分类,不同领域、不同研究者对其有不同的解读。
根据社会心理学辞典的解释,文化符号是指能超越事物本身的形式而代表某种意义与价值的事物的物质实体。它是具有抽象能力的人类创造物,也是被运用它的人们赋予一定意义或象征的东西。如果某一事物作为刺激物,未经意义化,便不能作为文化符号而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解释首先强调了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其次强调了文化符号作为人类创造物具有人为赋意特征,是人为意义化的过程。
?著名的艺术理论研究者王一川教授将特定文化形态及特征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及突出性的象征形式系统,简称为文化符号。他认为文化符号不仅是文化软实力极为重要的载体,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且在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层面中处在特殊的位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王丽雅认为,文化符号是指那些只被某一文化群体的成员所承认,经常带有复杂意义的语言符号、图案和物体等。由于来自一个文化的标志经常被其他文化所模仿,所以它位于文化成分的最外层。③这两位学者在概念上都强调了文化符号的特定文化群体或形态性质以及其具有的象征意义,王一川教授对文化符号的重要性更强调与其在文化软实力上的特殊位置;王丽雅认为文化符号处在文化系统的最外显层面,展现的是代表民族国家形象的具有感染力的象征符号系统。
?以上关于文化符号的定义虽各有侧重,但有其一致性,都强调了:文化符号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群体,表征特定文化形态或为某一群体所认同;文化符号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
......................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中国文化符号是中国面貌、中国精神的符号化展示,对外报刊是中国展示自我、沟通世界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文化符号资源转化为软实力的关键所在,在传播过程中对外报刊如何呈现中国文化符号不仅影响世界如何认识中国,同时影响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实现程度。本文通过对代表性的对外报刊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和呈现现状。
(一)研究问题
全文将重点围绕两个主要问题展开:
第一,对外报刊中的中国文化符号使用和分布状况。文化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标识,不仅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软实力最显眼的“外显层面”,即是说文化符号不仅是符号表意系统,其价值还需要置于国家实力层面加以考量。透过作为软实力显豁而重要的载体的文化符号,可以较有代表性地看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资源。另外,媒体作为符号资源转化软实力关键,在对外传播中呈现和使用文化符号至关重要。本研究的重点即是研究对外报刊对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情况以及中国文化符号的分布特征。
具体而言,一是六大类中国文化符号:人物符号、物象符号、景观符号、观念符号、民俗符号及其他符号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六大类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内部的呈现状态,如前所述,本研究将中国文化符号分为六大类型,每类中国文化符号另分了若干小类,如人物符号包括了现代人物符号、传统人物符号及神话人物符号,这六大类中国文化符号中若干小类中国文化符号的呈现及使用情况。二?是对外报刊对传统中国文化符号与现代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情况,对中国文化符号的时代选择有无偏向。三是中国文化符号中除了无地域属性的全国性中国文化符号,也有很多凸显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对外报刊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地域选择呈现怎样的态势。
第二,结合社会、历史、文化等,分析这些呈现结果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具有针对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对外传播策略构想。利用数据掌握进而呈现对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现状是本研究重点,但整个研究最终要落到对数据结果的深度分析上,即通过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现状发现问题、找寻原因并提出较有针对性的策略。?
.........................
第二章 对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分布?
一、中国文化符号呈现及分布统计
在2574个样本中,最终获得1028个中国文化符号,总计出现3162次。其中人物符号325个,占总个数的31.99%,出现1604次,频次占比50.73%;物象符号125个,个数占比12.30%,出现460次,频次占比14.55%;景观符号271个,占中国文化符号的26.67%,出现393次,频次占比12.43%;观念符号107个,个数占比10.53%,出现399次,频次占比12.62%;民俗符号73个,占符号总个数的6.00%,出现144次,频次占比4.55%;其他符号127个,个数占比为12.50%,出现162次,频次占比5.12%(详见表2-1)。?
(一)人物符号
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共有 325 个人物符号,总计出现 1604 次,个数和频次分别占中国文化符号的 31.99%和 50.73%。涉及人物众多,包括中国主要的领导人,如习近平、李克强等,知名运动员孙杨、丁宁、李娜等,航天员陈冬、景海鹏等以及著名科研学者屠哟哟、陈鹏等等。其中,现代人物321个,占人物符号的98.77%,出现频次 1598 次,占人物符号总频次的 99.63%;历史人物 3 个,占人物符号的0.92%,出现 5 次,频次占比 0.31%;神话人物 1 个,占人物符号的 0.31%,出现 1次,频次占比 0.06%(见表 2-2-1)。可见,相比现代人物符号,历史人物符号与神话人物符号的呈现率是极低的。
.......................
二、中国文化符号的呈现特征
根据上述数据统计结果发现,对外报刊对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呈现出明显的偏向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中国文化符号整体的不均衡分布;二是六大类中国文化符号内部的偏向性呈现;三是高频次中国文化符号类型集中。在对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的偏向性呈现极易引起外界的过度解读。
(一)不同类型符号的非均衡分布
?对外报刊在对外传播中挖掘和呈现了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符号。在 2574 个样本中,共出现了 1016 个中国文化符号,频次共计 3162 次,涵盖人物、物象、景观、观念、民俗等六大类型。但是,不同类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分布呈不平衡态势,综合符号个数和出现频次,对外报刊中的中国文化符号明显偏向人物符号表达。
从符号个数上看,人物符号最多,约占总数的 32%;其次是景观符号,约占27%;物象符号与其他符号均约占 12%;观念符号和民俗符号分别占 12%和 6%。从出现频次来看,出现频次最高的依然是人物符号,约为其它五类符号出现频次之和;其次是物象符号,约占总频次的 14%;再次是观念符号,约占总频次的 13%;景观符号,出现频次约占总频次的 12%;民俗符号与其他符号出现大致相当,均约为总频次的 5%(如图 2-1)。可见,在对外传播中,六大类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分布态势。
.......................
第三章 对外传播对中国文化符号的时代选择...............43
一、中国文化符号的现当代偏向.......................43
(一)传统与现代表达失衡..................43
(二)现代中国文化符号与当代中国呈现...............45
?第四章 对外传播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地域选择.....................49
一、地方性和全国性的不同表达.....................49
(一)中国文化符号的全国性凸显...........49
(二)地域性文化符号式微..............50
第四章 对外传播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地域选择
一、地方性和全国性的不同表达
根据本研究的数据显示,对外报刊在传播中明显偏向于全国性中国文化符号的使用。另外,相较于全国性中国文化符号,地域文化符号整体呈现少,且各地域之间分布有所偏向,但部分地域文化符号得到了集中表现,显示度高、呈现清晰。
(一)中国文化符号的全国性凸显
所谓的全国性中国文化符号,是一个与地域性中国文化符号相对的概念,二者描述的侧重点不同。
?地域性性文化符号主要展现地方文化、民俗及经济建设等,体现出地方特有的历史风貌、氛围和思维方式,着重体现地域特色,彰显该地区别其他地方的独特个性和标志符号,其描述内容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地域界限。例如,提到北京,首先想到就是北京的天坛、胡同,提到上海就想到东方明珠塔,等等。而全国性中国文化符号是指本身没有明显的地域性,或者其地域性在具体表达中被模糊的符号,通过这类符号勾勒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对地方文化符号与全国性文化符号作出了区分,但并不是说这二者是截然相反或相悖的概念。地域文化符号与全国性文化符号都是中国文化符号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对外传播中,地域性符号其独特性的呈现,同样有利于塑造、凸显国家形象。
....................
结语
文化符号是文化的抽象标识,是表征一国历史与文化、传承与发展、性格与形象的重要符码和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豁而具广泛影响力的象征形式。文化符号不仅能促进凝聚民族共识、增强文化认同,同时可通过展现民族和个体的形象来进行跨文化传播,获得软实力效果。对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中国形象自塑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世界解读中国形象和中国理念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研究了 4 份对外报刊头版及封面的中国文化符号,通过数据分析了中国文化符号呈现状态及特征,并对其呈现原因和可能性影响进行了简要讨论。?
?研究发现:在对外传播中,对外报刊挖掘和呈现了丰富多元、类型多样的中国文化符号,包含了人物符号、物象符号、景观符号、民俗符号、观念符号等诸多内容,同时形成和塑造了一批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化符号。但同时,对外报刊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表达与使用偏向性显著。一是内容上倾向于人物符号的表达,尤其是政治人物;强调中国科技军事符号,凸显科技发展成就与军事实力增长。二是中国文化符号的现代性卓著,相较于传统中国文化符号,对外报刊更注重现代人物、人文景观、科技成就、交通建设、组织活动等的展示。三是全国性中国文化符号表达突出,相较于展现代表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对外报刊更侧重利用全国性文化符号展现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