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国内家庭的结构方面,整个社会的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得中国的家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殊结构,随之将代际传播的复杂性大大提高。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得代际传播出现停滞。当代社交网络遍布全球,移动通讯设备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交际中,全世界的传播速度都在加快。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播的低成本与便利性使得代际传播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但是,不论使用哪一种语言文字,编码者想要清楚表达自身意图的强烈诉求与手上的小屏幕现状所指向的简洁性之间,存在着一项天然的矛盾。而且,社交软件的即时性所期待的即时回复诉求也与因在手机上打字耗时产生的延迟表达又构成了另一对矛盾。尤其在代际关系之间,代际双方的社会属性与心理因素差别之大,使得这两对矛盾更加凸显。表情符号则恰好能作为调和剂起到平衡这两种矛盾的作用。表情符号的便捷操作与丰富内涵给代际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其趣味性又为代际之间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表情符号在代际传播中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以及其真正的效果在哪,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代际传播的研究较少,以“代际传播”为关键词搜索,从 2008年到 2016 年在中国知网上仅有 16 条结果。以“代际”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代际关系”、“代际公平”、“代际传承”等相关关键词,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中国新旧农村代际关系的研究,城乡代际关系的差距,新时代下的代际关系等。以“表情符号”为关键词搜索,在中国知网上有 1552 条,结果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在语篇分析与符号设计。以“微信表情”为关键词搜索论文,共有 129 条结果,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微信表情的解读,及其传播特点与语义功能等。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代际
1970 年,美国人类文化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出版了一本书:《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购问题的研究》,这本书称得上是国外代际关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米德在书中认为,所谓代沟问题,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伴随物,而年轻人在新时期里的历史作用很重要。随即,他对“前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后象征文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还揭示到,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喻文化”阶段。此外,西方还有一本关于代际关系的著作被奉为经典,即在 1970 年出版的由美国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查尔斯·赖克写的《美国的返青》。
在 Bezo Brent2015 年发表的论文《Living in "survival mode:" Intergenerationaltransmission of trauma from the Holodomor genocide of 1932-1933 in Ukraine》中,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调查了在种族灭绝的背景下1932-1933年三代乌克兰家庭中的代际关系,研究结果了代际关系在集体创伤时愈合的作用。Ju‐Ping Lin 于 2011年对台湾老年妇女的生活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题为《Intergenerationalrelations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women in Taiwan》的论文,该项研究强调情感对代际关系中的老年人的重要性,表示情感纽带对增强老年妇女的生活满意度的积极作用。
.......................
第 2 章 表情符号与代际传播
2.1 表情符号概述
2.1.1 符号概述
在传统定义中,符号被认为是“一物代一物”,这个定义简单但粗暴。符号不一定是“物”,还可能是“事物”,甚至是非“事物”。在赵毅衡的《符号学》中,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符号是载体的感知与这个感知携带的意义之间的关系。符号有能指与所指的功能,在一般讨论中,为了简便,常常把“符号载体”直接称作“符号”。在本文中讨论的表情符号,严格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符号载体”。
2.1.2 表情符号起源与发展
表情符号是人类感情的外放形式之一,在非语言交流中,这是一种十分直接有效交流信息的方式。它表现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面部表情”,而是通过符号化的“表情”通过整合,诞生出的新的符号。1982 年 9 月 19 日 11 时 44 分,首个在互联网世界中被公认的网络表情诞生了。这个网络表情来自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由于该校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难以甄别学校电子公告板(BBS的前身)上的信息是严肃的通知还是恶搞的玩笑,于是建议那些在电子公告板上讲笑话和发通知的人分别用“:-)”和“:-(”这种简洁标识来加以区分。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建议,斯科特·法尔曼教授成为了改变互联网历史的 40 人之一。逐渐地,表情符号演化出了很多种形式,如“ XD”、“(^__^)”、“:P”、“( ^_^ )/~~”等。在手机上的表情符号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在那个时候的日本,寻呼机上出现了一项独特功能——表情符号,这项功能深受青少年群体的欢迎。1995 年,日本运营商 NTT 推出了带有不同表情符号的传呼机,赢得了年轻人的市场。此时的表情符号首次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帮助数字设备畅销,而这款传呼机也因此获得将近 40%的市场份额。②随着网络设备的的更新换代,为了缩短设备平台间的隔阂,到 2008 年,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表情符号。这种原本流行于极客群体和日本用户中的模式,很快在全球普及开来。
.....................
2.2 代际传播
2.2.1 代际关系与代际传播
2.2.1.1 代际关系概念
一般来说,代际关系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从微观视角来看,代际关系主要是指家庭内成员间的关系。它包括最基本的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等,而婆媳关系又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关系密切;从宏观视角来讲,代际关系是社会财富和经济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分配、交换、转移和传递的形式,以及承担义务与分享权利等方面。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下的代际行为也有所不同,微观代际行为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的互惠,以及家人间情感的沟通。宏观视角的代际行为则包括了老、青、少年间的生活资料分配,社会各个代际成员间的互惠互利、经济和精神利益间的关系等。而从人际传播角度出发,微观的代际传播主要表现在亲情与情感的沟通,宏观的代际传播主要体现在代际的精神利益关系。在本文中讨论的代际关系基本为从微观角度来看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2.1.2 代际传播模型
代际传播最终还是服务于代际关系的,根据巴恩隆德(D.C.Barnlund)的关于教师和学生的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得出家庭内代际传播的模型(如图 2.6):
.........................
第 3 章 微信表情符号.........................19
3.1 微信表情的发展现状.........................19
3.1.1 基础表情、自定义表情和表情商店...............19
3.1.2 表情包帝国催生产业链条..................19
第 4 章 代际传播中微信表情符号使用的调查...................28
4.1 对微信表情用户的问卷调查..................28
4.2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28
第 5 章 表情符号的代际效用......................52
5.1 微信表情的代际效果与不足....................52
5.1.1 弥补代际交流障碍,实现代际信息沟通..............52
5.1.2 缓和交流氛围,缓解社交尴尬..................52
第 5 章 表情符号的代际效用
5.1 微信表情的代际效果与不足
5.1.1 弥补代际交流障碍,实现代际信息沟通
个人的生命历程、生活经验都是有限的,但江河湖海、天地万物、宇宙星际却是无限的,我们显然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事必躬亲”去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和教训。特别在家庭关系中,常常发生代际之间的交流。与其他人际交流形式不同,代际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信息沟通比外界人际传播的可信度强,个人在家庭代际传播的经验与信息获取也更简便。
代际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其先天基础比较牢固。但如果缺乏必要的正常沟通,也会使得关系停止或者流于一般,有时还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障碍。这时如果停止沟通,就可能使得关系中断或者恶化。社会转型让代际关系发生诸多变化,当前代际间的交流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能在现实中弥补,有些障碍需要通过一些隐喻手段进行削弱。微信表情弥补代际间交流障碍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思想观念、性格、生活习惯等隐形障碍的削弱。微信表情在当前情况下对家庭交流障碍的弥补,成为实现代际信息沟通的桥梁。
......................
第 6 章 结语
虽说表情符号的概念是国外最先提出的,但我国符号文化一直都贯穿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家庭成员间使用符号的传统也由来已久。从简单的笔画到现如今多种多样的表情包,表情符号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今天的表情符号越来越常见,也更加有生命力与感染力。代际关系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关于代际的分类也有很多种。代际不仅仅是年龄差别,它代表的也不仅仅是某一代人或某几代人。有关代际的问题总会和多种因素纠缠在一起,也会随着时发表生很多变化。微信表情带有传统符号表情的烙印,又伴随着市场经济成长发展,成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交流符号。通过调查,有 99%的用户在微信中使用过微信表情,在家庭环境中也类似,并有超过一半的用户认为微信表情在家庭交流中是利大于弊的。
微信表情作为交流符号,最让人认可的便是其亚文化属性中自带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在缓解尴尬与缓和氛围上是一把利器。家庭成员间的思想观念、性格、生活习惯等隐性差异成为造成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这些隐形差异深埋在每个人的内在,当外人尝试进行接触时便会遭到本能的反抗,尴尬、不理解、冲突等随之产生。大多数人都认为微信表情在弥补隐形差距方面有极大功效,这也他们愿意使用微信表情的原因之一。
在具体的代际关系方面,微信表情也并不是万能。在有血缘关系的代际成员间,微信表情的功能可能会打折扣,而在非血缘关系的代际成员间,微信表情却能发挥较强的“粘合剂”作用。血缘关系代际成员间,微信表情的工具性更强,双方使用表情目的性不强,只是将表情当成与文字相当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表达的内容很重要;在非血缘关系的代际成员间,微信表情的功能性更强,双方关注的点不仅仅在微信表情所带来的内容信息,还对其所营造的交流环境比较看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