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鱼与《泰东日报》研究——以1918至1928年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46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傅立鱼与《泰东日报》概述

(一)报人傅立鱼

傅立鱼接手过《泰东日报》,于 1918 年 8 月 1 日对该报进行改革。“五·四”运动后,他以报刊为载体,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1920 年 7 月 1 日,傅立鱼为了激发中国青年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与华商创办了大连“中华青年会”。他不但主持办学、兴办社会教育、举办体育比赛,还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1922 年春,傅立鱼开办大中印书馆,秘密出售《共产党宣言》、《俄国共产党党纲》、《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和《新青年》等书刊。1923 年 2 月,傅立鱼创办的中文月刊《新文化》出版。孙中山先生为创刊号题字:“宣传文化”四字。1924 年 4 月更名为《新青翼》。1926 年 1 月正式以青年会刊名义出版发行。1928 年 7 月被迫停刊。

1925 年 6 月,傅景阳邀请傅立鱼组织“大连沪案后援会”,傅立鱼利用报纸呼吁大家集资支援“五·卅”运动,带领群众进行反帝斗争。为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傅立鱼举办双十节庆祝活动。1928 年,傅立鱼借了从南京政府派来游说张学良易帜的人一些路费,日本人以此为由,以“扰乱东三省为目的,拥护张学良东北易帜,组织政治秘密结社,策划种种阴谋”的罪名,将傅立鱼逮捕。由于金子雪斋已故,再无与日本当局周旋之人,最后,日本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将傅立鱼驱逐大连。1929 年,傅立鱼重返天津接任《益世报》主编。同年,到北平创办《新中华报》,进行反日宣传。1931年“九·一八”前后应邀去天津《大公报》社协助胡政之从事经营管理工作。这期间曾多次募捐支援东北义勇军。1933 年,因心脏病辞职隐居。1945 年初,因脑溢血病逝。

...................

(二)《泰东日报》的发展历程

从 1908 年《泰东日报》创刊至 1945 年终刊,可以将《泰东日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主要依据为《泰东日报》站在华人立场上所发表的舆论对报刊本身的影响性大小,简而言之,即以媒体的公信力进行衡量所划分的阶段。

1.创刊萌芽期(1908 年—1918 年)

《泰东日报》由大连华商公议会社长刘肇亿和副会长郭学纯发起,并由华商集资将该报收购,聘请金子雪斋出任社长负责经营与报社管理。金子雪斋精通汉学,奉行儒道。以儒家的“仁政”“忠恕”为正义“天道”,作为《泰东日报》的生命。尽量使报纸的报道真实、立论公允,为中国人民仗义执言。金子雪斋以《泰东日报》为喉舌,站在统治者的对立面,抨击时政、攻讦当局,在客观上起到了伸张正义、维护弱者的效果,但此种“抨击”和“攻讦”是以不触动日本大陆政策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也惟其如此,金子雪斋才有可能以一介浪人的身份在社会各阶层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2.蓬勃发展期(1918 年—1928 年)

1913 年 8 月,金子雪斋结识正受袁世凯追捕逃亡到大连的傅立鱼。傅立鱼以“笠鱼”为笔名向《泰东日报》投稿,金子雪斋认为他的文章立论精辟,笔锋犀利,为针砭时弊之精品,于是聘请傅立鱼做《泰东日报》的编辑长。1918 年 8 月 1 日,正值《泰东日报》创办十周年之际,傅立鱼对《泰东日报》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在傅立鱼担任《泰东日报》编辑长期间,与金子雪斋相互配合,金子雪斋负责与日本当局周旋,傅立鱼以广大中国人民为根本利益,以《泰东日报》为载体,揭发日本殖民者的恶行;组织声援工人运动;为广大农民发声,引入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组织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活动。另外,傅立鱼通过《泰东日报》,激励大连华人参加体育竞技活动,增加人们的体魄以及民族向心力与自信心。傅立鱼对教育事业也极为重视,多次在《泰东日报》上发表鼓励华人接受教育的社论。在傅立鱼的努力下,《泰东日报》成为大连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刊。

.....................

二、《泰东日报》与傅立鱼的业务主张

(一)从《泰东日报》看傅立鱼的版面改进

傅立鱼继续担任《泰东日报》编辑长之后,在《泰东日报》创刊十周年之际,对《泰东日报》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换用新字

《泰东日报》社对于报纸的印刷效果极为注重,又因为报刊创刊十年之久,当时的活字印刷器械与字模陈旧模糊,影响了报纸的清晰度与读者对于文字的辨识性和文章的可读性,因此,傅立鱼从日本东京订购了各种新式的字号,来提高报刊的印刷质量和报纸版面的清晰度。从 1918 年 8 月 1 日起,报刊印刷的字体与字号全部更换,使得报纸面目一新。

2. 版面改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世界经济与文化环境越来越繁荣的时候,时事也越来越复杂,报纸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因此要增加报纸的内容,才能增加报纸的竞争力。1918年 8 月,又处于欧战之际,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也相继投入战争。适逢欧战爆发,纸张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保证报纸成本不至于上升过高,傅立鱼与其他报纸一样,采取改良内容而不增加篇幅的举措。因此,从 1918 年,8 月 1 日起,《泰东日报》将每页 8 段内容改为每页 10 段内容,同时增加行数的密度,减少大字的数量,用相对字号较小的字符来代替。如此一来,即使不增加报纸版面的篇幅,却能使得报纸的内容更加丰富,再请记者做文章题材的修改,以此希望改版后的版面的效果能够更加完善。

3. 收受祝词

为庆祝《泰东日报》创办十周年,傅立鱼特向社会文人志士、团体征集祝词,确切的说是褒奖之词。祝词分为两种,一类是以受赠的祝词编辑排版,组成了“祝词汇载”栏目,被设置在每期报刊的第八个版面上并整版刊载。征收祝词来源广泛,文体丰富,更附上作者的照片。

....................

二)从《泰东日报》看傅立鱼的业务主张

“文人论证”与“言论救国”是傅立鱼通过报刊达到开启民智来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主张。同时,这两个主张也是傅立鱼在做《泰东日报》编辑长时,《泰东日报》的两大特色亮点。

1.文人论证

中国自古有士大夫直接参与国家政治,同时,他们又是社会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他们一般没有官衔,然而却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1905 年科举制被废除,五四运动后,社会剧变,中西文化激烈冲突,一方面是要扬弃固有的文化包袱,另一方面学习西方的思想与制度。而中国自从袁世凯复辟闹剧之后,国法无存,军阀割据,列强更是虎视眈眈。广大知识分子无兵无权却急于救国,只能拿起笔,通过报刊论证来警醒人们,以图救国。民国初期中国社会仍然尊重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也保存浓厚的士大夫意识。从 19 世纪末到“五四”时期是士大夫逐渐过渡到知识分子的阶段。

所谓文人论证,一方面源于古代士大夫那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传统,源于读书人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期许,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古代中国甚至属于“士人政权”,即国家的一切政治运行都由读书人掌控;另一方面又直接来自近代王韬、梁启超等报人的新闻实践。

王韬是中国民间自由主义报业的开创者,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开辟了民间报刊“文人论证”的优良传统。这种“文人论证”是指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不依附于任何一党一派,独立昂扬地运用自由主义的原则,发表自己的政见,闪耀自己独异的批判和建设的光芒。

..................

三、《泰东日报》与傅立鱼的办报思想 .............. 19

(一)《泰东日报》对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 ........ 19

1.帝国主义铁蹄下的反抗呼声 .......... 19

2.军阀混战下的和平号角 ....... 21

四、《泰东日报》的经营策略 .............. 34

(一)多个地区覆盖分社 增加报纸的辐射性与延展性 ....... 34

(二)报纸售价有区间 保证报纸销量的最大化 .......... 34

五、傅立鱼时期《泰东日报》的社会影响 ....... 36

(一)傅立鱼时期《泰东日报》对城市的影响 ....... 36

1.《泰东日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助力 ...... 36

五、傅立鱼时期《泰东日报》的社会影响

(一)傅立鱼时期《泰东日报》对城市的影响

《泰东日报》作为大连第一份中文报刊,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城市的精神塑造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泰东日报》的发展也成为了大连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1.《泰东日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助力

从傅立鱼时期的《泰东日报》的版面内容而言,有经济类的新闻,与经济类的新闻评论,以及广告这三大类,这不仅仅是对城市经济情况的一个反映,更说明读者对经济类新闻的关注。

经济类新闻又分为国内的经济新闻和大连市的经济新闻。国内的经济新闻例如《中国铜产之大概》《江皖浙近三年之丝厂统计》等。大连市的经济新闻例如《大连发达史》以及每日的股票价格详情等。经济类的新闻评论例如《中日亲善之要谛》。从《泰东日报》所登录的广告的变化,也能比较直接的反映出大连城市的经济情况。例如,在 1918年《泰东日报》所登录的广告商主要以银行、油坊、金店、洋行、药品为主,而后又增加了如葡萄酒、卷烟、雪花膏、口香糖的广告。并且,广告形式不再单纯以文字、简单图画为主,更是增添了漫画、照片的形式,更是增加了戏剧演出的广告。广告种类的多样化,产品的亲民性,都可以看出大连人民的经济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升,生活品质与品味也在不断提高。

....................

结语

傅立鱼以《泰东日报》为载体,宣传民族主义思想,希望中国能够脱离帝国主义的瓜分与侵略,真正的独立于世界,恢复中华民族的自由与独立。他还宣传民生主义,希望能够铲除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帝国主义与军阀,让人民与国家能够发展富强,重新振兴农业、工业以厚利于民生。他站在大连工人阶级的立场,作为华工的喉舌,为大连工人运动声援、助力。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大连的殖民统治,还促进了东北地区工人运动的发展。他认为,要想民族富强、国家昌盛,改变国家现状首先从开启民智做起。他通过《泰东日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引入马克思主义作品,向大众普及知识文化,开办社会教育,发起体育竞技运动,让人们开始关注国家时事,同情同胞的不幸遭遇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他不仅呼唤起大批正在受日本压迫的大连工人思想的觉醒,更是在大连人民心中拨下了民主、自强、奋起的种子。

傅立鱼在新闻业务上敢于大胆创新。他将《泰东日报》进行改版,不仅换用新字、改良内容、还征求文艺,增加了小说等文艺作品的征集,不仅开启了大连文化繁荣之嚆矢,还增强了报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与亲密性。傅立鱼坚持以新闻救国,认为报纸的生命在于论政。社论是一份报刊的舆论阵地,是报人面对时事的立场与旗帜。傅立鱼把握住这块阵地,摇旗呐喊,希望能监督政府的种种行为,为民族与国家的出路出谋划策,也能够唤醒沉睡着的民众走入真正的自由与民主。

在报刊的经营方面,他在多个地区覆盖性建立分社,来增加报纸的影响力与发行量。在报纸的售卖价格上,通过不同的价格区间来尽可能的增加稳定的读者群体。同时,他善于利用广告效应,通过售卖广告来增加报社的收入。出版印刷物也是他增加报社收益的好方法,能够让报社的盈利更加多样化。

傅立鱼精通日语,人脉极广,善于沟通,通过《泰东日报》增加中日间的文化交流。他任职期间,多次请日本学者发表讲演以及在报刊上发表如何能够让中国更发达,或是促进国家间关系诸如此类的具有先进性意义的文章。傅立鱼在地方文化上也具有极大的贡献。他在《泰东日报》上发表的《大连发达史》一文,非常全面而深刻介绍了当时大连的沿革、地志、教育、宗教、市政、商业等概况,成为了人们了解、研究大连地方发展史的珍贵的参考素材。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