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乘着"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西藏的旅游产业、对外贸易都蒸蒸日上。民族手工业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因与厳族传统文化和区内民生联系紧密而备受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在《西藏自治区2016年产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在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将有序加快民族手工业发展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在强化民族手工产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保护、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等方面将有一系列的规划与行动。民族手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效益高、行业多、门路广、组织生产灵活和易于吸收社会劳动力的特点,与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自治区历史上的三大传统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族手工业己经成为西藏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增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抢救、弘扬、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举足控重的作用。民族手工业在全球藏文化热的大背景下,其发展和传播更具现实意义。带有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在拉萨街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在中国内地城市形成一股潮流,尤其是藏饰,以藏传佛教用品用以计数的各种材质的念珠首饰为代表,在中青年男女中甚至形成人人佩戴的现象。这股藏文化传播的热潮,与旅游产业遥相呼应,共同推介着神秘的西藏从高原走向世界。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泛滥,加之城市生活压力的驟増,大众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已经显而易见,而这种需求远非时下自媒体平台上短小精悍的鸡汤文章或是大众媒体所热捧的肤浅的真人秀等娱乐节目所能给予。通过对拉萨一一这座被赋予太多意义、神秘的宗教城市的想象,现代媒介手段的发达促成了汉藏文化的交流更加地频繁和深刻,藏文化中宗教信仰对于精神世界的满足在新的媒介环境中被再次放大,藏文化对'汉地受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种精神层面的"反哺"可以说是中国内地所急切寻找和释放的一个支柱和窗口。内地藏文化手工艺品的传播热潮则可以理解成是改革开放至今,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的当下对神秘藏文化,包括藏传佛教文化的一种精神向往。当这种精神向往被物化成民族手工艺品,因这一物质的生产、消费而凝结在一起的群体就起到极为重要的载体作用。同时,因现代传媒工具的普及和汉藏交流的频繁,西藏民族手工业者从另一方面成为整个西藏地区最为活跃、改变明显的群体。
......................
1.2研究意义
首先,探究民族手工业者在藏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意义有三。一是将研究目标投射向一个相对松散、同时带有强烈传播动机的特定群体,这一群体在以往的传播链条中并不居于主导地位,而是处于受者地位。伴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成熟、社会化媒介的发展,过去处于传播河流下游的受者是否可以在新的媒介环境中获得"逆袭",群体的媒介使用状况如何及认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藏文化传播的落地。这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二是以—种己经湿现的文化传播现状为基础,借由对其中充当介质群体的媒介使用与认知的考察,可以将视线切入进整个传播过程中,反观目前大众传播对可能制作传播内容并引发传播效果的受众的影响力和影响因素及对群体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际传播部分中的媒介化倾向进行考察和分析。三是从一个宏观的层面思考,少数民族文化在向主流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作为其重要传播者组成之一的群体角色正在接受从受者到传者的角色转换挑战,在与媒介互动时,其对媒介使用与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传播效果的好坏。
其次,选取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作为考察民族手工业者媒介使用与认知状况的城市,原因有三,一是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作为我国西南边睡的重要门户,在地缘、历史沿革、宗教氛围、国际地位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而且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历史进程中,尤其在大众媒介的普及和独特的少数民族人际传播模式的交织之下也具有考察的必要和调研的意义。二是通过检索CNKI等文献期刊网站发现,关于媒介使用与媒介接触的实证调查研究文章颇丰,研究角度十分多元,研究对象呈现出越来越细化的趋势。但关注的重点相对集中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发展地区,缺少对西部地区的关注,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内群体媒介使用与认知状况的调查呈现一个稀缺的状态。三是西藏近年来大力发展区内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在政策扶持、经济需要、藏文化传播需求的多重作用下,以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博览会为标志性的推介藏文化活动,不仅聚集了西藏自治区区内各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展示,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的慕名参观。
.....................
第2章拉萨市民族手工业者群体的媒介使用与认知调查
2.1调查实施
2.1.1调查地点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西藏东南方,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嗜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随着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在一般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色拉寺、哲畔寺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以大昭寺和八廓街为中如的老城区,是目前整个拉萨市历史文化氛围最为浓厚、藏族文化色彩最为明显的地方,同时也是藏、汉、回等多民族聚居的中心,是了解西藏和拉萨的窗口。
因这一地区囊括了拉萨市最大的商品批发交易场所一一冲赛康市场和赛蠢商场、拉萨市最大的虫草交易市场及国际知名的八廓街商业街,具有丰富的样本量和样本层次,因此将调查问卷和田野观察的地点确定为拉萨市城关区。此外,调查问卷的范围包括拉萨市的一些主要街道和四个邻近乡镇,即吉崩岗街道、功德林街道、两岛街道、纳金乡、娘热乡、夺底乡和堆龙德庆县的东嗔镇。田野观察的个案选择重点围绕着城关区八廓街道进行。
.....................
2.2调查结果分析
2.2.1群体的媒介接触状况分析
拉萨市民族手工业者群体的整体媒介接触状况呈现了新旧媒介交织的状态。最被经常使用的媒介形式仍是传统媒介中的电视,新媒介的代表手机、互联网强势紧追其后。从图2.2可知,其整体的媒介接触状况大致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中电视、手机、互联网遥遥领先,将手机和互联网共同视作新媒介的话,可以说新媒介的接触频率已经超过传统媒介,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而传统媒介中杂志、报纸、广播持续式微。作为传统媒介的新兴方式,电子书、手机电台等虽然也有接触度,但太新潮的媒介方式在拉萨还需一段接受的时间。这种延迟也说明了技术的无差别扩张仍需要相应藏语内容的跟进。
根据2013年发布的《西藏藏族家庭新闻媒介使用状况调查》的调查数据显示,西藏藏族家庭中,82.6%的藏族家庭经常收看电视。报纸和网络的使用频率非常低,经常阅读报纸的藏族家庭仅16.0%。经常上网的藏族家庭仅有10.0%。经常接触广播的藏族家庭为59.1%。经常使用手机的藏族家庭已经有62.7%。与这一组数据相比,民族手工业者对于新媒介的接触频率应该排在整体西藏地区的前列。
...................
第3章拉萨市民族手工业者群体的个案分析...........25
3.1固定经营者的大众媒介使用优势明显..........25
3.1.1八廓街佛之缘手绘唐卡店的业缘优势..........26
3.1.2优’敏芭藏香企业的管理者优势.........29
第4章民族手工业及其从业者与媒介之间的双重意义..........37
4.1民族手工业者的媒介使用及其介质功能...............37
4.2媒介在民族手工业发展中的角色分析...........38
第3章拉萨市民族手工业者群体的个案分析
3.1固定经营者的大众媒介使用优势明显
对于固定经营与流动经营的划分,不单单是物理空间的不同考量标准,还有出于文化水平、经济水平和经营思路的不同等多种变量对于这一群体的媒介使用与认知状况的影响。从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分析,固定经营的民族手工业者在媒介使用的频率与参与的程度方面都明显好于流动从业者,但是,在对本民族与异民族的文化与身份认知方面的状况则有些复杂。通过对二者更为详细的访谈与比较,化繁就简地得出结论。
唐卡是藏族传统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也被叫做"唐"、"唐略",是藏传佛教中"卷轴画"的藏语音译,其基本意思是"能摊开欣赏的布绪卷轴画"。这种"流行于藏族地区的宗教卷轴画,通常绘制于布帛与丝编上,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装饰意味。在内容上多为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藏族文明、历史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园的无限热爱。作为传统藏文化的优秀代表,唐卡是一门融艺术、历史、宗教、及民俗于一身的古老艺术,是藏区不同时代的缩影,堪称一部藏族百科全书。同时,唐卡作为一种藏传佛教的传播载体,唐卡是一种将宗教思想、哲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的宗教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等多种属性特征,是藏族特定社会、历史与文化的产物。
.......................
第4章民族手工业及其从业者与媒介之间的双重意义
4.1民族手工业者的媒介使用及其介质功能
民族手王业者群体的构成复杂,群体内部媒介使用状况的差异很大。从媒介的接触状况、媒介的分析判断状况到媒介的参与利用状况,都有各自的特点。然而媒介作为一种沟通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越来越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每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是身处少数民族群体之中。民族手工业因其独特的行业地位,居于传统与世俗生活之间:民族手工产品也因具有民族特色与市场需求、商业的与文化的双重属性而得以在不同文化间流通;民族手工业者同样兼顾了传统匠人与现代商人的身份转换,再加上"圣城"拉萨独特的传播区位,所有这些居于交界处的特质使得民族手工业者在藏文化传播中承担了一种介质功能。其对媒介的使用与认知会进一步放大这种作为介质角色的功效。
经过对拉萨市民族手工业者群体的研究发现,民族手工业者群体对大众媒介的使用同人际传播的关系密切。由于拉萨的宗教氛围,信息的来源相对比较单一,民族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是仅限于基于人际关系的小范围内部。在利用媒介的方式上也多是为了加强人际关系的沟通。这样"媒介"在群体中更像是人际的"局域网"。然而媒介毕竟提供了多样的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调查可以知道,随着拉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通过媒介去获得信息、传播信息的条件在民族手工业者群体中己经完全具备。从表面上来看,拉萨市的民族手工业者的传播现状是普及化的,虽然群体内部、群体与外部之间的"信息沟"的差距并不会因媒介的普及而真正消弥,但媒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群体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至少带来了多种文化基因相互融合、碰撞的可能性,只有最终文化观念上的融合更新,才能真正利于民族手工业的进步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