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研究——以中新网、腾讯网图片频道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58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现状解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从 1987 年开始正式拉开序幕,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以极快的速度飞速发展,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逐渐壮大,给新闻摄影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施展平台和展现方式,促使了新闻摄影的迅速崛起。
随着新闻摄影的发展,网站由于其不受版面、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成为目前新闻摄影最重要的阵地,大部分新闻摄影作品都选择在网络上以最完整最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受众。伴随这种趋势而来的是各大网站对栏目和频道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目前,各大门户网站都开辟了自己的图片频道,以供新闻摄影作品的展示和报道,并且在受众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和传播效果。

第一节 网站图片频道发展概况
英国美术史学家 E·H·贡布里在他的著作《图像与眼睛》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图像的唤起能力又是优于语言。”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正是处于这样一种时代里,无论是看报刊杂志还是网络新闻,我们的视觉中心都是先落在图片上面,越是吸引受众眼球的图片,越能够引导读者阅读文章。因此,在新闻报道领域里图片的功能愈发强大,被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互联网在 1987 年到 1993 年这一段时期属于网络图片的空白时期,由于技术的限制,数码摄影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充分地普及和发展。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改变,1993 年,我国最早的图片代理公司——黑星图片社在北京成立。随后又相继出现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社(China Foto Press)、亚洲新闻图片网、人民在线、新华图片频道、中新图片频道、“新经济图片在线”、中国图片银行等图片网站和图片代理机构。这些机构和公司的成立,为新闻摄影图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完善和市场化的环境。随着网络新闻报道的出现,图片也作为新闻报道的附庸产品开始出现在网络受众的视野当中。这种变化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在最初的网络新闻图片中,图片仅仅只是作为陪衬配合新闻事实的报道,篇幅非常小,图片的质量也比较低,更没有专门的图片专题报道和图片频道。但在之后的时间里,由于商业网站的出现,第一个中国民营网站四通利方与华渊合并成立新浪网站,并开始在 98 年的亚运会报道中的亚运快讯栏目中第一次出现了图文报道频道,99 年新浪网站新闻频道里开始出现图片栏目和图片新闻栏目,这不但标志着网络媒体开始重视网络新闻图片的重要作用,这也是网络图片走向独立发展的星星之火。"
....................

第二节 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界定
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概念在我国新闻学术界一直有很多的观点和争议。民生新闻的兴起和得到广泛关注是在 2002 年江苏广播电视台播出《南京零距离》之后,节目的热播让这种新的新闻报道现象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各大电视台都开始追捧这种新闻报道方式。民生新闻的概念最早就是由《南京零距离》的创始人景志刚提出的,在他看来,民生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它体现了这个平民时代新闻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于民生新闻有过各种学说的讨论,有的认为它是“新闻题材说”,有的认为是“价值取向说”,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是“传播对象说”等等。
查阅了许多资料文献之后,笔者比较认同的民生新闻内涵是袁志刚归结的民生新闻三方面,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和业界都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他认为,民生新闻的内涵应该分为三个方面,即“平民视角、民本内容和民本取向”。平民视角是指新闻工作者和观众站在同一平面,从民众的视角去关注、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了解平民百姓的需求。而民本内容是指题材上要将重点放在民众生存状态和发展需要的内容之上。民本取向顾名思义就是要在民生新闻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和社会道德感,这一点相较于前两者来说更为重要和困难。
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在国外往往被称为纪实摄影。纪实摄影就是把拍摄的焦点放在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上,或是放在揭示人们现实生活的处境上,注重通过画面表现事件与人类生命相关的重大、直接的意义,是现实社会的真实记录。
由于民生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在内容、题材、形式上的相似,再结合新闻摄影和民生新闻的概念,笔者认为,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就是用现场摄影纪实的方法,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涉及民众生存、生活的事件以及对现实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事实进行客观地拍摄报道。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新闻摄影报道往往注重时效性的争夺,而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则更注重的是对那些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
..................

第二章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特点、模式及趋势

民生新闻摄影从最初活跃在报纸和杂志画报的纸质媒介时期过渡到现在利用网络媒介蓬勃发展经历了不算短的一段距离,从最开始作为新闻报道文字的配角陪衬,变为现在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比文字更为重要的新闻素材。由于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民生新闻摄影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报道空间,而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摄影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在网络上的呈现方式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第一节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特点和模式
不同的媒介、不同的新闻类型都会受到自身媒介传播形式的制约,形成自己特有的报道特点和传播模式,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也同样如此。由于网络媒介拥有自己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特点,因此网站民生新闻报道也就呈现出异于印刷媒介新闻摄影报道的不同特点,同时,由于网络提供给新闻以全新的独特的展现方式,这也就赋予了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完全不同于传统印刷媒介的传播表达模式,这都逐渐在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化表现。
一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特点
(一)主观介入
新闻报道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客观性,既在报道过程中真实还原新闻事实也不能加入个人的情感和合理想象。但是在民生新闻摄影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主观因素的介入。
正如纪实摄影一样,纪实摄影展现社会生活,是主观审视下的客观,是创作主体对社会美的宣扬与丑的批判。纪实摄影之所以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人们希望从纪实作品中看到真相,看到感情,得到准确的信息和情感的陶冶。民生新闻摄影也同样如此,在报道过程中拍摄者会有自己的取向和侧重,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会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这不同于时政新闻完全不能带个人情绪,民生新闻摄影报道重在打动人心,因此作为摄影记者同样也是人,会对事物有自己的情绪和看法,不同的摄影记者也会采用不一样的角度和方式,摄影技术和器材选择也会有所差异,因此会在民生新闻摄影报道中呈现主观介入的一面,当然,这一切想要发挥正面作用都必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
在很多民生新闻摄影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受主观影响的作品。比如在汶川大地震时,有的摄影记者会把镜头对准某一个细节的特写,有的会将视角放在孩子身上,有的会关注抢险的人员。同样一则新闻,当主观介入之后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和观察,呈现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

第二节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发展的新趋势
民生新闻摄影报道从报刊杂志转战到网络媒体之后,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性,报道内容不再受到版面、时间、保存方式、印刷品质的限制之后,网络民生新闻摄影除了转变报道方式、呈现模式之外,还开始出现专题化、栏目化、艺术化和故事化等趋势,这些趋势都在无形中促进了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发展。
一 专题化——让报道更富深度
徐忠民在《新闻摄影学》一书中对专题摄影有过这样的叙述:“专题照片,又称专题摄影、摄影通讯,是新闻摄影的一种体裁。它通过多幅、成组的画面,结合一定的文字,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思想,深刻、细致地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概括、深入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及社会意义,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近几年来,由于网络媒体成为新闻摄影的主要“阵地”,其网络特质能够让新闻摄影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民生新闻摄影报道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发展,明显呈现出了专题化的趋势。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专题化是指在网络民生新闻摄影报道中,摄影记者不再只将新闻图片作为新闻的配图或是陪衬,而是将新闻图片作为新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一个主题或者选取一个点,像运用语言文字一样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表现这则新闻来讲述这个事件,竭力将一则新闻一个事件的所有面都呈现出来,拍得完整。这种专题化的趋势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民生新闻摄影逐渐开始向深度报道发展,不再满足于对一个事件单纯的报道传播,而是希望透过镜头,将一个事件的所有面都呈现出来,从内到外的讲述事件的全部信息,用一组甚至更多图片组成一则深度报道,最大程度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一组专题摄影来了解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专题化趋势。这组专题照片是腾讯网图片频道《图话》栏目拍摄出品的,主题是“现实中国的贫与富”,一共有 52 张照片,透过镜头穿越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只需要用影像说话,即使无需言语,观看者也能深刻感觉到中国的贫富差距,这就是摄影的力量,有时比文字更震撼到人的内心深处。笔者选取了其中的 8 张图片(图2-1 至图 2-8)来进行分析说明。


.......................

第三章 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比较研究...................... 24
第一节 中新网、腾讯网图片频道民生新闻摄影报道比较分析..........25
一 原创作品:抢占市场的攻坚战...................................... 25
第四章 探析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叙事技巧.............. 32
第一节 不同叙事视角下的报道模式...............................33
第五章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对策与建议................ 45
第一节 关注社会百态 彰显人文关怀...............................45

第五章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对策与建议

在研究网站民生新闻摄影之后笔者发现,随着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飞速发展,它也和其他新闻种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各种不足和问题。要想网站民生新闻摄影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想办法解决其中的不足与问题,同时不断完善更新报道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因此,针对目前分析的不足和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节 关注社会百态 彰显人文关怀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在内容上选择的是关乎社会百姓生活百态的各类事件,在目的上也是为了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促进社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加之目前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大多以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为主,受众不再满足于只了解新闻表象的内容,更希望能够得到新闻背后的深度信息。因此,要想做好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就必须发自内心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变化和民生百态,在采访过程中全程注入记者的人文关怀,真正关心被采访者,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部好的作品。
一 关心民生事件 富有敬业精神
作为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的记者来说,不能总是等到已经发生了重大的社会事件或者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到大家都开始关注讨论了才做出相应的准备去报道,记者应该保持一颗敬业的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平时就要真诚地关心社会民生事件,锻炼自己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保持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通过这种关心社会的方式来帮助自己随时扑捉到有价值值得报道的民生新闻。
著名的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经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采访民生新闻需要记者具备与其他新闻记者不太相同的敬业精神。我们都知道,记者在采访政治新闻、财经新闻尤其是娱乐新闻的时候,一般来说会受到对方热情的招待和安排,甚至还会有一些车马费的收入,但是报道民生新闻摄影往往就没有这些优待了。采访过程经常是自己一个人走街串巷寻找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热点,在找到合适的拍摄对象之后还会遇到被人拒绝、阻拦的情况。要想做一篇优秀的民生新闻摄影报道,保证报道的深度还得自己一个人与被采访者真正生活在一起,而这种生活体验往往都是在偏远的贫困地区或者城市的社会底层,这些报道过程当中的困难重重都需要记者用强烈的敬业精神去克服,不管采访环境和过程如何艰难和不确定,都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克服来自客观和主观的各种困难,完成自己的采访目标。
...............

结论
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发展至今已经自成一体,成为一种在网络上愈发流行的新闻报道类型,深受大众关注。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经过自身的不断打磨,已经形成了自己不同于其他新闻类型的特点和模式,这种形式也在市场的考验下得以见证,是观众接受并喜爱的报道方式,拥有广泛的市场也促使它更快的发展前进。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依托网络这个巨大平台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专题化、栏目化和艺术化的趋势。报道模式也发展成为表达方式多样化、善于植入感性和情绪、故事性突出等,这些形式都适宜于民生新闻摄影在网络中的传播。其次,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看到虽然网站民生新闻摄影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和自身的问题。比如伦理道德的缺失、过度摆拍、图片的过于煽情和血腥、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等。最后,笔者根据网站民生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有的放矢地促进民生新闻摄影报道更加完善和成熟,更好的服务于受众和社会,真正做到新闻报道关注社会特点,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