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媒体负面新闻报道问题与对策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36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负面新闻报道概述

什么是负面新闻报道?许多人谈到负面新闻报道时,脑子里呈现的不外乎各种天灾人祸、意外事故、各种封建迷信、贪污腐败、违规违章等诸如此类坏消息的报道。关于负面新闻报道的含义,在笔者所翻阅的书籍中,比较明确又能见诸笔端的定义少之又少。人们潜意识中对于负面新闻报道内涵的认识是模棱两可的,一方面它可以指“负面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指“负面报道”。笔者认为对负面新闻报道进行研究,首先必须对其概念给出合理的阐释。

第一节 负面新闻报道涵义
一、 何谓负面新闻报道
关于负面报道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把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对受众产生了不好的效应,这类报道就称为负面报道。这种解释把区分负面报道的标准放在新闻报道的效果上。第二种解释认为,负面报道是与正面报道相对的,认为正面报道是表扬性的报道,负面报道是批评性的报道。这种解释将负面报道的区分标准归结为新闻作者对报道事实的政治态度,认为作者持否定态度的就是负面报道。第三种解释为,负面报道就是对负面新闻事实的报道,又称负面新闻。这种解释将负面报道的划分标准对准新闻事实,认为是客观事实的性质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性质。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解释中,第一、第二两种解释是不科学、不正确的。众所周知,新闻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这个报道应该是客观公正的,是符合事实本来面目的。脱离了客观事实本来面目的所谓新闻不是真正的新闻,而是假新闻。因此,判断是否负面报道,不能依据作者对事实的态度,也不能被动地等待报道完成后的社会效果来检验。所以,笔者认为,上述第三种解释是科学、正确的。事实上,社会上人们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有对错、是非之分。社会上每天发生大量事件,出现许多现象,也有正确与否的区别。所以笔者认为:对正确的事实、对社会及人民大众有积极意义的事实进行的报道就是正面报道;对那些具有错误影响、危害社会及人民大众利益、与社会公共道德和行为准则相违背的事实进行报道,就是负面报道。
二、新闻事实的性质区分
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事情,事实是信息之源泉。李普曼说,“事实是不依赖于所有我们正确的和错误的观点儿中立地存在。”新闻事实是指那些具有新闻价值、能够引起公众关注并且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事实本身的价值像事实本身的性质一样,也有正面、中性还是负面之分。据此,笔者把新闻事实分为正面事实、负面事实和中性事实这三类。正面事实是指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一致,能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对社会大众有益处的客观事实;中性事实是指与现行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无关,对群众利益不构成直接影响的事实;负面事实是指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违背,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使人民大众利益受损的客观事实。对人民大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社会和自然突发事件,也是负面事实。社会上的种种违法乱纪、有悖于道德的丑陋现象,以及一些交通事故、人为灾难,如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药家鑫”案、“***************”案、上海火灾事件等等,都是负面事实;还有地震、塌方、泥石流、酸雨、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也是负面事实。
三、负面新闻事实分类
负面新闻事实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违背,不利于社会进步,使人民大众利益受损。负面新闻事实具体可以分为自然灾难类负面新闻事实、事故灾难类负面新闻事实、恶意制造类负面新闻事实、社会群体类负面新闻事实、个人违法乱纪类负面新闻事实等等。(一)自然灾难类负面新闻事实自然灾难类负面新闻事实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完全由于自然方面的因素而造成的负面消极的新闻事实,亦所谓“天灾”。比如 2008 年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印尼海啸等等。自然灾难类负面新闻事实是客观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具有人为不可抗拒的特性,如海啸、台风、泥石流、雪崩、沙尘暴等自然灾难。绝大多数自然灾难类负面新闻事实虽然与道德法律以及行为准则无直接关系,但对人类造成极大的破坏性。有些自然灾难类负面事实则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关,如因环境遭受破坏而引发的自然灾害。
众所周知,对于自然界中的寒来暑往、阴晴雨雪等自然规律、自然现象,人类是无法改变的。面对自然的多变性和不可预知性,人的力量显得异常薄弱。以旱灾为例,2008 年以来,我国云南省部分地区频遭旱灾侵袭。目前,我国云南省部分地区正经历着严重的旱灾,出现农田被晒裂、河流断流干涸、牲畜没水喝等现象,这样的干旱不仅影响农业的发展,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2008 年的冰雪灾害,造成我国南方多个省市交通中断、电力、通信设施毁坏,致使部分在外务工人员滞留他乡过春节;2010 年 4 月 14 日 07 时 49 分的青海玉树 7.1 级地震为例,这次地震给玉树的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地震引起居民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公路沉陷,供水、供电、通信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此外,地震后所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这一切都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除了以上的干旱、冰雪、地震这三类自然灾难之外,台风,沙尘暴、海啸、雪崩等也都属于自然灾害类负面新闻事实。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灾难类负面新闻事实都是自然界发生某种超出常规的变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消极影响。新闻从业人员将此类新闻事实以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能满足受众的求新、求变的信息需求欲望,又能加深他们对自然的认知程度。对自然灾难类负面新闻事实的报道在负面报道中不仅占有很重的份量,而且还是受众热衷关注的新闻报道之一。

第二节 负面新闻报道的类型 ..................15-19
一、 客观报道型 ..................16-17
二、 揭露批判型 ..................17-18
三、 总结探讨型 ..................18-19
四、 正面挖掘型 ..................19
第三节 负面新闻报道的题材特征 ..................19-22
第四节 负面新闻报道的消极影响与积极作用 ..................22-29
一、 负面新闻报道的消极影响 ..................22-24
二、 负面新闻报道的积极作用 ..................24-29
第二章 我国负面新闻报道的现状与问题 ..................29-47
第一节 我国负面报道的现状 ..................29-34
一、 对负面报道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30-31
二、 负面报道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重视 ..................31
三、 负面报道的数量越来越多 ..................31-32
四、 负面报道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32-34
第二节 负面报道存在的问题 ..................34-47
第三章 发展和掌控好负面报道的对策 ..................47-64
第一节 进一步搞好负面报道 ..................47-52
第二节 负面报道需要有效掌控 ..................52-64
一、 必须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52-54
二、 正确把握负面报道的“度”与“量” ..................54-55
三、 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负面报道要快 ..................55-56
四、 要善于负面事件正面报道 ..................56-57
五、 必须真实准确 ..................57-58
六、 彰显人文关怀 ..................58-64

结 语

随着负面新闻报道的增多,我国媒体负面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是亟需关注的。比如领导机关对负面报道重要性认识不够、媒体领导的错误认识;传统媒体负面报道数量偏少;一些都市类报纸及网络新媒体负面报道过多过滥;一些负面报道质量不高,如对恶性事件追求感官刺激,不善于探讨负面事实背后的积极意义,过多披露细节,过分渲染,语言使用失当;报道不及时等诸多问题。只有改善现实中负面报道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负面报道的正面效果。负面新闻报道既是媒体全面、准确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媒体满足广大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多样化需求的需要。所以,负面新闻报道不仅要发展,而且要搞好。进一步搞好负面报道:第一,观念上要转变,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第二,及时将信息公开化,让信息在透明中传播;第三,要为采写负面报道提供方便;第四,媒体及媒体领导要为记者采访负面报道给予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网民大幅度增加、公众参与新闻信息传播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掌控好负面新闻报道尤为重要。进一步有效掌控负面报道要做到: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正确把握负面报道的“度”与“量”;对具大社会影响的负面报道要快;要善于负面事件正面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彰显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借助一些经典案例,从理论上对负面新闻报道进行学术研究。就负面新闻报道的含义、类型、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以及我国负面报道现状与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在理论的科学性以及逻辑的严密程度上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期待以后有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更好地为发展和掌控好负面新闻报道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M].新华出版社,2003.
[2] 张宸.当代西方新闻报道规范:采编标准及案例精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杨保军.新闻事实论[M].新华出版社,2001.
[4] 蒙南生.新闻传播社会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5] 蒙南生.媒体策划与营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6] 林晖.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 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9] 陈燕,刘东平.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M].外文出版社,2007.
[10] 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