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问题及策略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90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在分析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中,由于荣盛发展公司开展的产业扶贫项目,在理论支撑、参照对比等多个方面需要完善并深入分析。此外,荣盛发展公司开展的平山县李家庄“旅游+民宿”产业扶贫项目和阳原县东白马营村绒山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截至目前,都只有近两到三年的数据,并且各项数据和材料都不够完整,因此在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各个地区开展和进行,近些年,各地方涌现出许多有益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成果。但是,民营企业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中,也面临一些困境,以及难以突破的瓶颈,需要我们对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切实有效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近几年,我国一直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极重要的任务来抓,明确提出在2020 年底前,要动员一切力量来完成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若能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则意味着我国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贫困的新局势,在发挥制度和资源调配优势的同时,由政府主导的传统的精准扶贫已经难以适应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需求。此外,一些地方存在着扶贫政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等现象,这都极大地影响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因此,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已是大势所趋。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在参与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我国已经日趋主流化,许多大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塑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举措。而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则更是诸多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中极为重要的一条路径。一方面,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能适时发挥企业自身市场、技术和人才优势,为贫困地区的发展以及贫困人口的增收致富提供更多元化的道路和方式。另一方面,在扶贫实践当中,有一些优秀民营企业在为社会扶贫出力、出计的同时,探索和尝试走出了脱贫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和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在当地开展技能培训、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等方式,让被帮扶的贫困人口既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其中,荣盛发展公司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获得社会的认可,然而,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方式多种多样,扶贫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存在和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荣盛发展公司也是如此,如何引导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为合理高效地开展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其作用,值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贫困和精准扶贫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而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本省的民营企业——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的研究则极少。在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荣盛发展公司在精准扶贫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绩起到了典范作用,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因此对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贫困的研究比较深入,学科领域也十分广泛。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对贫困问题的分析对当前我国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发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会越来越贫困,并提出了反贫困的对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暴力革命和政治斗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阶级剥削和贫困现象。
1.2.1.1 关于贫困概念的研究
英国学者朗特里曾提出,贫困是个人或家庭不具有生存所必须的物品和服务的一种状态。英国学者汤普森指出,贫困是缺少食物和资源,不能参与社会活动的人和群体等[1]。阿马蒂亚·森提出,贫困是一种能力或权利被掠夺了的状态[2]。Yusi Ouyang等(2019)通过 1980-2014 年期间约 90 个欠发达国家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跨国贫困趋同问题,他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国家之间缺乏明显的贫困趋同现象,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却存在贫困趋同。因为初始贫困对增长有效性的不利影响虽然在一段时间能被强劲的增长效应所掩盖,但从长期来看,最初的贫困消弱了减贫增长的有效性,这就解释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强烈的贫困趋同[3]。
1.2.1.2 关于贫困成因的研究
纳克斯指出,贫困人口各类资本和资源不足,不能得到发展和再生产是发展中国家存在贫困的主要原因,且有可能使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出现恶性通货紧缩或膨胀,导致“贫困恶性循环”出现。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曾在“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4]中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们收入水平较低而使接受科技文化和教育水平低下,从而导致人们参与生产劳作的效率低下,而不能够获得好的收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贫困加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提出人们的素质情况如何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贫困与贫困户
2.1.1.1 贫困
早期,人们是从经济和物质两个层面理解和认识贫困的,包括物质生活上的困难和基本生活物资的严重匮乏。英国学者朗特里(1901)提出,贫困是人们缺少获得和满足必需物资和服务[19]。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觉得,贫困不仅单指缺乏基本物资,还包括了人们在社会和精神等层面的缺乏。英国学者汤森提出,缺少食物、参加社会活动以及基本生活资源即为贫困[20]。世界银行曾指出,贫困是指因缺乏资源而难以获取一般食物和生活条件,以及缺少能参加社交的机遇[21]。后来,贫困已逐步发展为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概念。杨颖(2011)指出,贫困表现在物资的匮乏、各项能力的缺乏,难以改变各种不利的状态。对贫困的理解,不能仅从经济收入方面,还应包括社会和人文等多个方面。
2.1.1.2 贫困户
贫困户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国定贫困户和省定贫困户。其中,国定贫困户是指:各省(区或市)按照国家规定的贫困标准,在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后,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贫困户。以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基准,2013 年-2020 年国家规定的贫困标准分别为 2736 元/年、2800 元/年、2968 元/年、3146 元/年、3335元/年、3535 元/年、3747 元/年、4000 元/年。省定贫困户是指:在国家贫困标准的基础上,各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定一定标准,归到“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一监管的贫困户。


表 3.2 荣盛发展公司 2018 年部分公益捐赠情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于 1963 年提出,该理论强调企业不光要关注其背后投资者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其他利益有关主体的利益。弗里曼指出,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的运营具有一定影响的个人或单位。对利益相关者从三个不同角度可分为:一是企业控制权的相关利益者,即公司股东;二是与企业经营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职工和合作伙伴等;三是社会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和媒体等[40]。Blair(1994)认为,企业是一个社会责任的组织,要为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服务,要将权利转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41]。综上所述,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企业关注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及各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利益不均等问题,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从企业角度来分析,利益相关者可简单分为股东、员工、政府及社会媒体等。我国学者李心合[42]、陈宏辉等[43]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企业对受企业影响的各方都负有社会责任。
本文所研究的荣盛发展公司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包括:相关的政府部门、合作社、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以及贫困户、非贫困户、脱贫户、社会公众等个人。在扶贫工作的实践中,不同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因此,要想解决当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将利益相关者视为扶贫工作实施的平等主体,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及相关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表 4.1 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

第三章 荣盛发展公司开展精准扶贫基本情况......................13
3.1 荣盛发展公司概况 .......................13
3.2 荣盛发展公司开展精准扶贫的背景 ................................. 13
第四章 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及存在问题分析.................19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9
4.1.1 扶贫投入 ..........................19
4.1.2 扶贫效果 .......................19
第五章 优化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的建议..........................40
5.1 精准匹配扶贫项目,提高扶贫项目实施效果 .................40
5.1.1 精准匹配产业项目 ......................... 40
5.1.2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40

第五章 优化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的建议

5.1 精准匹配扶贫项目,提高扶贫项目实施效果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重要的经济成分,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一些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企业力量,也彰显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但是,民营企业在参与精准扶贫,尤其是在开展产业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出于企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双重角度考虑,仍存在着空有“满腔热情”,却心存“一捐了之”的心态,没有从长远的眼光去考虑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产业扶贫项目虽然热火朝天的启动了,但是,由于受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项目经营主体管理水平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等因素影响,导致产业扶贫项目效益低下,经营效果不好的情况出现,从而使一些贫困地区原本良好的资源优势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企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论证和调研基础上,合理利用和发掘贫困地区独特和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地匹配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通过有效完善特色优势产业链条,提升地区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为产业扶贫提供更为坚实和厚重的支撑,从而提高产业项目的实施效果。
5.1.1 精准匹配产业项目
各个地方的资源条件各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产业,万不可因盲目跟风,而错误地引进了与贫困地区特色不相融的产业。因此,当企业决定在某个贫困地区发展某一产业时,一定要立足实际,只有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的产品,才具备成长为链条化产业的可能。应在充分了解贫困群众基本情况基础上,科学匹配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在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时一定要根据扶贫对象情况,采取合适的扶贫模式,注重项目的匹配性和精准性。例如,对于一些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来对其实现帮扶;而对于内生动力不足和消极参与扶贫的贫困人口,要对焦和顺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尽可能选择投入小、见效快、周期短,且易上手的产业项目作为起步,提高其参与扶贫的信心和主动性。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参与精准扶贫的主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扶贫工作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荣盛发展公司作为知名上市企业,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助力了国家精准扶贫工作,而且创造了企业作为主导方参与精准扶贫的独特模式。由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对于企业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数据的选取及评价方法的运用,都是一个需要细致严谨论证的过程。本文在分析荣盛发展公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中,由于荣盛发展公司开展的产业扶贫项目,在理论支撑、参照对比等多个方面需要完善并深入分析。此外,荣盛发展公司开展的平山县李家庄“旅游+民宿”产业扶贫项目和阳原县东白马营村绒山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截至目前,都只有近两到三年的数据,并且各项数据和材料都不够完整,因此在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本文基于对荣盛发展公司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分析,发现企业可以作为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导方,然后根据企业自身优势,联合当地农户构建“企业+基金会+合作社+农户”、“旅游+民宿”的扶贫模式,开展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就自身发展而言,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的内在动力。此外,平山县李家庄“旅游+民宿”产业扶贫项目和阳原县东白马营村绒山羊养殖产业扶贫项目等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可以为更多的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提供参考借鉴,企业可以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扶贫模式,发展因地制宜的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扶贫工作需要更多的主体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如期战胜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