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能源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96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笔者认为人才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技术进步的核心战斗力,相比之下,投资解决的是新能源产业技术的发展动力,而人才则决定了新能源产业技术的上限。黑龙江省政府应当在人才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利用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优秀的新能源领域人才投身黑龙江的产业建设;另外,也可以将目光放向国外,从海外吸引新能源产业的优秀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对于新人才进行方向明确的培养,有针对性的提升新能源产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一章 新能源政策概述

第一节 公共政策与能源政策
本节对于文章所需的一系列概念进行了阐述,如公共政策,能源,能源政策等,并以此为依据阐释了能源政策的发展趋势。一、公共政策及其理论
(一)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国家在战略层面对于一系列资源进行调配,从而对经济社会活动和其内外部关系进行调整的政策统称,其目的是对于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主要通过行政规定、行政命令、国家领导人指示、法律法规等形式体现。公共政策具体包含有:第一,管理政策。通过罚款、奖励等方式,对于公共必需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加以控制。第二,分配政策。利用各类公共计划使公民能够使用国家资源,同时利用津贴、保险等方式对于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第三,再分配政策。通过援助计划保证满足公民的物质需求底线。第四、立法政策。利用其强制性来改变环境。
(二)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是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选择,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估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问题。公共政策能否成功完成取决于人们在政策问题上是否达成共识。
2.政策目标。策略分析的重点是确定问题解决目标或确定它是否是分析的前提。所谓的政策目标是政策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3.政策计划。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可以使用各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统称为替代方案,替代方案的开发也以政策分析为基础。
4.政策模型。根据对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解,该模型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和过程某些方面的抽象描述。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模式,这些模式易于处理,不受非必需因素的约束,并且易于掌握,操纵,模拟和优化。
5.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和实际实施中,特别是在政府实施“行动”时,根据可以消耗的资源量来消耗各种资源,这是进行政策分析的前提。
6.政策评估标准。整个政策流程,例如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投机评估,计划评估或实施评估或一般评估,必须建立适当的评估标准。决策是一个政治过程,不能与政治评估和标准分开。由于无法对其他标准进行更统一的衡量,因此通常是全面的评估。
7.政策有效性。效果是达到目标时所获得的结果。策略有效性的度量通常以效率和有效性来表示,主要有三个好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8.政策环境。公共政策体系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目标等各种要素,还包括外部环境,这些限制和影响公共政策的组成和实施的外部因素共同包括经济和政治环境。
9.政策信息。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收集,传输,处理,使用和反馈政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输入有关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和要求的信息,然后在政策内容正式化时进行过渡(领导决策)。
...........................

第二节 新能源政策概念
本节将基于第一节的内容,对于新能源政策进行讨论,主要包括政策的分类和政策的作用等。本节的讨论确定了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新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存在必然性,有效、科学、合理的新能源政策出台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提升新能源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一、新能源及新能源政策的概念
(一)新能源的概念
新能源的概念并不具体,而是与传统化石能源相对应的概念。依照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内容,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潮汐能、海水温差能等与传统能源不同的新型能源。联合国新能源会议上通过的《促进新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与利用的内罗毕行动纲领》(简称《内罗毕行动纲领》Nairobi Programme of Action)提出了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基于技术与材料创新,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发利用传统能源,用无穷无尽、环境友好的新能源代替有限的、污染环境的传统能源”。新能源要求中的“新”与可再生在英文中为 NRSE(new and renewable sources ofenergy),是一个对于新能源的整体表述,在中国则被统称为“新能源”。
当前,新能源技术在各国都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中国将新能源技术定义为“基于新的技术,已经处于开发阶段但尚未实现规模化的能源,或者正在研究、实验,还需要进一步开发的能源”其中主要包括生物质能源、水能等洁净能源。核能较为特殊,其已经在很多国家进入了常规能源范畴,但根据我国对于新能源含义的界定,在这一新能源概念下,核能在我国依旧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二)新能源政策的概念
新能源政策目前在国际范围内都没有具体的界定。所以,本文试图基于新能源现有研究和政策规定对于新能源政策的概念进行整理。新能源政策的概念类似于政策的概念,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新能源政策的广义概念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一切行动和做法,新能源政策包括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等。新能源政策的“狭义”概念平行于“新能源法”,指代脱离环境法规之外的、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关的政策。基于对于新能源政策概念的定义,本文的研究基础是广义层面的概念定义,其中包含新能源开发利用相关的战略规划、法律法规、行政规定等内容。
.........................

第二章 黑龙江省新能源利用及政策现状

第一节 黑龙江省新能源政策的主要历程
能源政策在一个国家能源结构升级、能源迭代等问题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在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其政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推广一系列能源政策,从而引导新能源产业的进步。作为一个能源生产、消耗大国,中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利用能源政策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引导与扶持。不同的研究人员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的时间节点划分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从现有文献的研究、黑龙江发展的实际情况将黑龙江省新能源政策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期探索执行阶段(1978——2000)
在上世纪末,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且传统能源的探明储量小,人均探明煤炭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40%,人均探明石油储量也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成左右,几乎所有的已探明传统能源均与其他国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为了使我国传统能源的短缺问题得到缓解,我国政府出台了《1996~2010 年新能源和新能源发展纲要》,这标志着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地位已经正式得到确认,中国将会以国家力量扶持新能源这一重要产业。然而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早期,我国尚且处于摸索阶段,配合颁布的新能源政策也存在宽泛、笼统、可执行性差的问题,且并没有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予以量化。黑龙江省政府在这个阶段中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和重工业,支持以个人或社会集体的形式进行开矿,对于国有煤矿进行了统配煤矿总承包的改革,这做法也使得煤价的管控被逐渐宽松化,在乡镇、农村中的煤矿成为了这个时期黑龙江省能源产量增加的主力军。并且在黑龙江省地质勘探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大庆发现了石油的踪迹,为我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黑龙江省的已经基本自己自足,且能够做到少量用于对外出口。

..........................

第二节 黑龙江省新能源政策的成就
本节从新能源的分类入手,阐述了黑龙江省在各类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方面所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并形成图表分析。
一、生物质能源政策成就
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其来源广泛且成本不高,比如生活垃圾、农业垃圾等都能够转化为生物质能原料。在众多的生物质能原料中,秸秆无疑是所占比重最大的。为高效推进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按照《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农委联发〔2017〕132 号)要求,黑龙江省统筹利用相关涉农资金,积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秸秆综合利用,按照集中补助、重点投放,多收多补、多用多补的原则,实行按量补助,对达到规定利用量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助。各试点县(市、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搞面面俱到,不撒芝麻盐。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提升政府对于产业的引导能力,并建立稳定的、长期的运转体系,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生物质能产业,改良现有技术,提升这一能源的利用水平,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每年都会播种大量的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不但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还能够产生数量相当的秸秆,平均每年能够达到 5500 万吨。随着农业技术和生物质能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生产者管理者观念的转变,近几年黑龙江省的秸秆回收水平都在稳步进步,秸秆回收的数量在 2018 年已经超过了七千万吨。按照目前的生物质能利用率,这一产业仍然存在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我省的林地面积已经超过了两千万公顷,这些林地每年能够产生超过九百万吨的生物质能。当前,黑龙江省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国能望奎等大规模电厂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提升自身规模,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还为类似企业带来了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预计到 2020 年,生物质能产业将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我省将会利用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一系列高效资源,完善生物质能的相关技术,从而增加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从技术层面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

第三章 黑龙江省新能源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9
第一节 黑龙江省新能源政策存在的问题 ...............................39
一、新能源政策同与之相关政策衔接不当.................39
二、新能源政策效能较低.........................40
第四章 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的经验与启示.................................46
第一节 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经验............................46
一、国内新能源政策经验......................46
二、国外新能源政策经验.......................48
第五章 完善黑龙江省新能源政策的对策........................52
第一节 促进新能源政策协调衔接..............................52
一、提升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水平...................52
二、提高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52

第四章 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经验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水平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建设本国的新能源产业。当前,新能源产业已经在我国发展多年,各级监管单位、政策的制定者都清楚的认识到了政策对于发展的重要程度,江苏省、河北省和江西省、浙江省在新能源发展中已经出现一些规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另外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充分结合地区丰富资源,吸引外来资金启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一、国内新能源政策经验目前,我国各个省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编制发展规划
这一发展手段已经在全国许多省份经过了验证,利用编制手段对于新能源的发展的长期展望和发展方向做出计划。江苏是各省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其《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着墨最多的是光伏和风电。江西省也在 2008 年出台了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此外,上海、山东、浙江都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发展重点。
(二)实行专项资金扶持新能源产业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企业
十年前,上海利用对于其资源的合理调配,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了新能源产业的相关建设,这些资金被用于当时上海的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江苏省则是基于其全省的角度对于新能源产业进行扶持,将专项资金的推动提升到省一级。江西新余政府更是针对重点企业出台个性化政策,对赛维太阳能有限公司投入 2 亿元的扶持资金。
....................

第五章 完善黑龙江省新能源政策的对策

第一节 促进新能源政策协调衔接
一、提升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政策制定者的决策过程会受到各方各面的影响和压力,很多错综复杂而利益关系很难理清。很多情况下,政府都很难获得完全切合实际情况的数据,导致班子的小范围经验成为了决策唯一的依据,这使得决策的科学性很难保障,也会造成其出台的政策无法跟上产业实际发展的水平。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政府已经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于决策进行辅助。首先,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决策和实际情况的契合程度,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较大的数据量,科学、理性、严谨的分析可以使得其决策精确匹配相应的产业特点和运转模式,从而提升决策的效果。其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精确预测产业的发展,使得决策获得一定的前瞻性。与此同时,在决策过程中,政府需要拓宽信息获取的途径,增加信息来源,提升信息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够切实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数据的理性分析能够让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由地方错综复杂的利益导致的主观决策,并且能够提高决策制定者对于实际情况的把握,使得决策水平获得提升。
二、提高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资源的投入是一个产业内部研发能力、技术能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截止到2018 年,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工作者仅 4.3 万人,仅在全国总人数中占到1%左右;研发投资不到 150 亿元,同样在全省的 GDP 中占比 1%左右,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全国水平。这说明本省的新能源产业投入并不到位。另外,国家的“十三五”规划要求新兴产业转变为支柱产业,然而目前黑龙江省的投入远远达不到使新能源在传统能源占据绝对优势的能源市场中成为黑马。所以,应当增加对于新能源产业的研发投入,或对于这一产业的准入标准在投资方面予以提高。如现行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对于光伏产业准入标准中技术研发投资占比和额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新能源产业的稳定研发投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