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社会风险评估概述
第一节 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
研究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问题,厘清“转型期”、“社会政策”、“政策创新”概念是理论探讨的核心要件之一,没有成体系的概念系统就没有之后研究的基石。
一、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是英文“Social Transformation”的中文释义,社会学家用此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的嬗变和转化,我国学者经过多年对中国社会转型的研究,认为“社会转型”大致有如下三种主要含义:第一,社会体制在较短时间内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急速转变;第二,社会结构向整合性转变,包括社会结构调整、利益表达和分配及机制更迭;第三,社会发展阶段的快速转变,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由封闭向开放化和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
本文认为:社会转型是社会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期间伴随着社会结构、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利益格局及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有机变化。基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中国社会转型是整个社会的全面转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公共政策、社会政策及政策创新
(一)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
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和解决社会特定社会问题为主体的有目的性的活动过程,是政府善治中面对社会问题的回应。关于公共概念的界定,各种说法不一,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我国学者陈振明认为:“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①可见,公共政策是以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通过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活动体系去调节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实现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分配。
..........................
第二节 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
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以增进社会福利,维护公平正义和保障改善民生为宗旨的社会政策创新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众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风险及社会风险评估
(一)社会风险
正如亨廷顿所言:“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社会风险存在于任何一个变动的社会中,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风险指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子系统变动所引起的整个社会大系统波动,由此产生社会动荡和不安。狭义的社会风险是由于社会风险源或各风险源间相互碰撞使其由隐性变为显性,表现出具体的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或转化为公共危机,诸如由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负面影响和公信力不足等风险源所引发的社会不安和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风险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潜在性。社会风险源是潜在于社会整体平稳状态下且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其识别和分析要通过专业化的手段和技术。第二,不确定性。社会风险事件的发生来源于内源性和外部性因素的催化,高风险社会中外部性因素的频繁变化使得社会风险事件具有较强不确定性,表现在损失的不确定性、发生的不确定性及规模的不确定等。第三,感知性。根据风险的特质,风险是思考事物和处理事务的一种价值判断,民众对于社会风险的心理感知状况是社会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知识时代和全民学习的到来强化了民众风险感知能力。
(二)社会风险评估
社会风险评估是通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对涉及民众切身利益、被国家或省市列为重大工程项目的重大决策,在政策出台或审批前,通过规范化的程序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其交互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量化风险的呈现形式,从而为政策制定、应对风险提供依据①。社会风险评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第一,专业性。社会风险评估是由专业的社会风险评估人员或机构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对政策所存在的风险源及风险源的交互影响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结果的专业性且能够为政策制定或出台提供依据。第二,程序性。主要体现在评估进行的程序性和社会风险评估在政策进程中的程序性,以此循序渐进实现风险管控、风险防范和补偿制度的目标。
...........................
第二章 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流程、特征和成效
第一节 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问题提出背景及重要性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倒逼中国现代化急速前进,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现代化进程发生于时空压缩下中,社会问题凸显。2003 年非典问题的出现,政府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上了重要的议程,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并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问题提出背景
(一)中国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激增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和急速社会变迁阶段,在新旧体制衔接、社会阶层界定、经济社会战略发展及城乡发展不均衡方面均存在着复杂的宏观体制问题,具体的实践中表现为社会问题的凸显,如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信访事件频发等。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城镇失业人口为 926 万,2015 年为 966 万,2016 年达到最高为 982 万,2017 年为 972 万②,城镇失业人口的居高不下是社会风险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作为社会矛盾综合反映状况的网上信访数量的增长也说明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凸显,有资料显示,随着信访结构的不断优化,网络信访已成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反映社会稳定状况的便捷而高效的方式,2017 年网络信访同比上升 79.4%,2018年安徽省信访总量下降 28.1%,网上信访上升 4.4%①,从数据来看,实际信访总量在下降,但网络信访的数量在增长,由此看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在减少,但是更为精细化的社会风险却不断滋生。
(二)民众社会需求及维权意识增强对社会政策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1.民众社会需求增强
“需要是社会发展规律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②民众需求与社会政策创新的交互影响推动着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社会质量理论,政府正在寻找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力图提升民众的福祉,满足民众的需求。为此,我国为满足民众避免因病返贫、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及降低民众对大病医疗的承担程度,于 2012 年颁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2012]2605 号,对大病医疗报销的雏形和理念进行了初步构建,但并没有对大病医疗报销的实际比例和详情进行规定,也不能够满足民众对于医疗保险的报销程度,2015 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国办发〔2015〕57 号,加强了医疗保障各项制度的衔接,实行了根据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且报销比例高达 50%之上。
..........................
第二节 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流程
评估流程的有序性是保障社会风险评估机制运行的基础,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流程应完整且具备循环性。通过对评估流程的探析,可以清晰明了地发现其间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供思路和方法。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已存在的社会风险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甄别,并为之后的研判提供参照,如可通过文献和大数据预识别、舆论和网络空间识别和现场实地问卷及考察识别等多种方式对社会政策创新中潜在的社会风险源进行精准识别,而后根据社会风险点库形成动态的风险点清单。然而,风险清单的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复杂或交叉出现的风险点要进行严密的排查,有学者认为新生风险、风险上报和传达及风险新动态都将影响风险清单,故在社会风险评估全程都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测,持续更新社会风险点清单。风险识别贯穿于社会风险评估各流程中,对社会政策创新本身所存风险及内外部风险交织所引发的新风险均可进行准确识别,将所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发生的风险源列入在社会风险点清单中,为评估定级提供依据。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社会风险评估的准备工作,是基于风险识别的初步结论,对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深入分析,如涉及利益群体的损失、风险对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造成的影响及对自然资源所产生的破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关于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由于政策环境的多变性、社会结构及社会矛盾的复杂性,风险分析中不仅要对风险点清单中所存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点叠加及其组合机理进行分析和预测,把握风险发展的动态变化。根据突变理论,风险的性能和特征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应将风险分析和监测贯穿于整个社会风险评估流程,以降低公共危机的发生率。另外,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分析应对社会风险爆发后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进行分析,以防止次发性风险发生,阻止危害的蔓延。
...........................
第一节 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 39
一、社会风险评估规范化标准欠缺 ................................. 39
二、社会风险评估重结果轻程序 ................................... 41
第四章 完善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的对策 ................. 50
第一节 坚持社会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 50
一、以人为本原则 .......................... 50
二、科学性原则 .......................... 50
第四章 完善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的对策
第一节 坚持社会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和要义,一直以来作为国家发展的指导方向。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政策作为加强民众福祉、实现资源重新分配的重要方式,对其所进行社会风险评估更是要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民众的长期发展作为社会风险评估的重要衡量标准,对民众需求进行充分、详实的社会调研,在风险评估中将其心理承受程度纳入评估范围,在网络舆论中尊重而不放纵意见表达,对各利益群体关系进行衡量,减少民众不公平感、被剥夺感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各社会阶层需求进行分析和调研,在社会政策创新中实现以人为本、真切做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民众-政府-社会”多为良性互动效应,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社会政策创新中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社会风险评估中评估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习近平指出对当代的改革发展而言:“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这种科学性的思维方式同样适用于社会风险评估中,即立足于长远的社会发展,又按照事情发展的缓急来解决当下的改革困境。在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流程中落实科学性原则,要在社会政策内容、指导理论、主体、运行机制和工具选择创新方面体现科学性,以及社会风险评估中依托先进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手段进行社会风险识别、分析、定级、监测以及反馈流程,每一步骤都要融合科学知识体系,保证每一步骤都能够高效完成,最终保证前置性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升社会政策创新的落实,构建和谐社会。
..............................
结语
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在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着“缓冲器”的作用,是提升社会政策效用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缺乏规范性标准、重结果轻程序、责任追查不完善及危机管理常态化监测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然而,我国学者对于社会政策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社会风险评估的研究由国外引入,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本文关于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弥补了社会政策领域关于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研究空白,并从实际出发为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提出了优化方式。总结出我国应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原则、形成系统化的评估体系、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强化评估人员队伍建设,来实现转型期社会政策创新的社会风险评估效用最大化,确保社会政策创新能够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宗旨,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尚存在多方面的研究不足:第一,没有恰当的数据和事实依据来支撑社会政策创新社会风险评估现状及问题,部分章节分析不够深入、论据不充分、理论运用不足;第二,国内外经验借鉴部分分析不到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