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思乡曲》进入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45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笔者认为中国小提琴作品是基于西方的创作走向加入中国的调式及演奏技巧,很好的将音乐元素相融合,将中国民族音乐与国际接轨,展现中国音乐文化的世界性。
一中国小提琴作品鉴赏的理论阐释
(一)音乐教育的研究意义
1.中国音乐的发展


音乐论文参考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音乐文化从远古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古代音乐到近现代音乐直至当代音乐,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据可考的甚至可追溯到八千年前。如中国的七孔骨笛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距今约8000年,预示着音乐艺术即将开辟属于中国的篇章。先秦时期,儒家美学思想的兴起,音乐教育的地位逐渐彰显,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孔子三人的贡献功不可没,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乐是一个人最高修养必不可少的条件。到汉代,一个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乐府”兴起,为诗歌配乐,称为“乐府诗”,以女性题材为主。三国、两晋后丝绸之路的出现,使得西域文化为中国音乐增添色彩,让中国传统音乐融入了新的元素。唐代的音乐甚是繁华,音乐教育开始萌芽,出现了梨园、教坊等音乐教育机构,取得不俗的艺术成就,据史料记载,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已经进入中国。在十六世纪后,学堂乐歌的兴起,西方音乐大量传入中国,让中国的音乐锦上添花;二十世纪初,留洋的音乐家陆续归国,传授西方音乐文化;三十年代这个时期出现较多中西结合的音乐,比如西洋爵士音乐,或是在上海歌舞厅结合中、西音乐元素创作的新音乐演出,当然,如《渔光曲》等电影音乐也随之流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实行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期西洋音乐受到限制,主要音乐创作为《白毛女》等样板戏的;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走向开放的道路,接纳更多世界的音乐的同时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世界的舞台,让中国音乐具有国际化却又不失民族特性,也是将中国音乐发展引领至新的时代和新的道路。
.............................
(二)教学的实施条件
1.教学实践操作多元化
首先根据笔者对贵阳市多所高中的听课学习整理,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节京剧欣赏课,主题为《穆桂英挂帅》,教师不仅亲自示范京剧并分解教唱,而且对于其中主要的伴奏打击乐器有带入课堂,作为展开和拓展教学,通过对乐器演奏简单的学习后,学生相互配合,结合视频完成作品演绎,充分让学生得到实践体验。在目前的高中音乐课堂中,多媒体与钢琴是必备,部分教师会使用吉他、尤克里里、小提琴等乐器,取决于上课内容与教师自身的条件。当然也有教师选择仅仅采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带领学生聆听分析。
当前是个多元化的世界,社会不断的进步,在教学设计中不会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也更有层次与想法,在不违背教学理念的基础下,教师可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课堂更为丰富,以核心审美为目标,文化传承为目的,以音乐作为媒介传播中国音乐文化。
乐器对于音乐这门学科是必不可少的武器,选择广泛,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上课内容而进行选择。从外形来说小提琴方便携带,造型灵巧,可随时做示范,从演奏来说小提琴的演绎不仅可以拉奏,也有拨奏,形式多样化。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示范,将会更好的降低课堂局限性,让学生在了解这门乐器的过程中得到最直观的感受,对于视频中的演奏技巧能够近距离答疑解惑。音乐课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有更多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小提琴虽然目前无法做到像声乐一样普及,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学习和了解这门乐器,由于小提琴最大的音色特点就是接近人声,因此在课堂中可以结合琴声与声乐,让学生有更强的体验感。在教学中合奏的形式不仅给予学生的是参与感,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最好的方式。音乐教育不仅在课堂中维护了世界音乐的多样化,也是维护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化。
..............................
二中国小提琴作品鉴赏曲的研究
(一)高中音乐课堂现有鉴赏曲研究
现有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有不同的版本,包括人音社、湖南文艺版、上海版、湘教版、人教版和花城版。笔者针对湖南文艺出版社和人音版的《音乐鉴赏》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从目录可以看出第一单元是简单的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是交响曲和钢琴曲,包含中、西音乐;第二单元是音乐的美,其中是优美与壮美的,崇高美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从不一样的角度划分音乐的美,以中国经典歌曲为主,感受不一样的艺术形象,选取少量的西方音乐与之对比;第三单元是音乐与民族,分为中国民族音乐、亚细亚民族风情音乐、非洲与美洲、欧洲民间音乐四个部分;第四单元为音乐与时代,主要是中国与西方两个部分,中国音乐选择由古至今的代表性作品,西方作品则是不同时期的佳作;第五单元也是本教材最后一个部分,选择音乐的体裁,此单元选曲较为广泛,涉及诗歌、歌剧、舞剧、梨园、戏曲、影视、通俗等。
在高中音乐人音版教材中,各单元分类更加细致,第一单元依然是学会聆听;第二单元到第四单元以中国民族,国粹为主,依次为多彩的民歌、民间器乐、国之魁宝--京剧;五单元是亚洲音乐,紧接着第六单元是欧洲音乐,第七和第八单元分别将巴赫、贝多芬的作品作为版块单独鉴赏;第九单元进入浪漫主义音乐,第十单元是欧洲的民族乐派音乐,之后教材中欧洲音乐的鉴赏逐渐走向现代,从十一单元介绍德彪西后便是十二单元的现代主义音乐、十三单元的经典流行爵士音乐。十四、十五、十六单元回到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从《广陵散》到《扬州慢》、沈心工到萧友梅、聂耳和冼星海,无一不是中国音乐发展中的经典。十七、十八单元走进新时代,有爱国歌曲、中国新歌剧、通俗歌曲、影视歌曲等。总体来说音乐体裁涉猎广泛,选曲符合时代,能够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了解五彩斑斓。
................................
(二)高中音乐课堂鉴赏课教学现状
第一,笔者通过在贵阳市第六中学的学习中了解到对于目前鉴赏课,以课标为主,兴趣为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课堂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大多是会以课标为准,同时也会根据当时的时政和社会潮流选择鉴赏课的内容,也会选择有乐器合奏的表演舞台,多数以歌唱类作品为主,难度较大的部分是戏曲,需要教师提前学习和做大量的准备。在器乐曲的选择上以两种类型为主,一是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二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让学生在广泛赏析各类作品的同时提高兴趣,其次是教师的专业优势,多数教师专业以声乐为主,针对歌唱类鉴赏曲有一定的难度和专业性时,教师更善于发挥优势,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进行练声和视唱,对情感的把控能够更为准确。最后是选择教学道具,多媒体是每节课必备,对钢琴的使用根据上课内容而定,其他乐器使用较少,涉及多种乐器的作品多数采用视频播放和教师讲解。无论是什么样的选曲和上课方式,最终是以课表为主,即使是课外的音乐作品,教学目标依然是当前进度的单元目标。
第二,在实习期间笔者通过聆听优质课堂。课堂内容均不相同,包含京剧、音乐元素、浪漫主义音乐、劳动号子、合唱等主题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其中对乐器的采用较为恰当与新颖,如根据乐曲需要选择容易上手的打击乐器等,给学生良好的体验环境。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课堂更多的是走进学生,让学生体验与参与。
................................
三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思乡曲》鉴赏的实践研究.........................16
(一)融入现有的教材教学设计..............................16
1.将现有教材中与小提琴相关的乐曲作分析..........................16
2.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17
四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思乡曲》鉴赏的文化背景研究.................25
(一)乐曲的创作背景与特定时代的关联性...............................25
(二)鉴赏乐曲的情感升华和文化认知......................................26
结论......................................28
四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思乡曲》鉴赏的文化背景研究

(一)乐曲的创作背景与特定时代的关联性
马思聪先生创作这首作品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以抒发思乡之情而创作,外敌的侵入让马思聪一家颠沛流离,从广州逃到北外,无奈看向家的方向,默默祈祷祖国的胜利,不能奋战在沙场,无数的情绪涌上心头,再回到广州,马思聪将内心的情绪汇成一曲流传至今的名曲《思乡曲》,这首作品的旋律取材于中国的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以三个主题生动形象的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儿时美好童年的回忆,引发一代代爱国家乡的炎黄子孙和在外漂泊游子的共鸣,流传至今成为经久不衰的佳作。


音乐论文怎么写

曾经有人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作为马思聪时代,那个时期小提琴的发展,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来说都是一个质的飞跃,以致于在推动中国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思乡曲》是在时代和特定背景下创作而成,这部作品的成功,同时也离不开马思聪大胆的想法和创作,中西音乐的融合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当然在目前的发展中利大于弊,而马思聪很好的规避了缺点,将自己的作品在世界名曲中取得一席之位。
............................
结论
美育的改革,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格。从各方面来说,高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想法新颖,接受能力较强,但始终处于未成年,依然达不到成熟的判断,而这个时期正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音乐课属于艺术范畴,并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是未来生活、工作、学习的知识储备和积淀,而音乐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倾诉,音乐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音乐塑造的形象和传达的情感是深入人心且赋有生命力的。
音乐课堂作为教育的首要途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马思聪小提琴作品《思乡曲》在高中音乐课堂实践的研究,发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沉淀和传承,这是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国开放包容的国情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容纳空间。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学生对于音乐的摄取途径不仅仅只是课堂,他们拥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和渠道,那如何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设计中突出主题又与时俱进是极其重要的。笔者在实操中采用的是小提琴作为媒介,传播中国音乐文化,选曲自然也是中国小提琴代表作,采用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发挥自身优势,将小提琴带入高中音乐课堂,笔者能够亲自示范讲解,这是课堂更具有温度的交流,让不熟悉这门乐器的学生也能最直观的感受它的魅力,同时让学生无论是对乐器还是作品能够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