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声乐之审美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40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从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从 20 世纪的早期西方的演唱方法传播到中国之后,中国开始重视和建立专业音乐教育,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民族声乐史上的一场巨大的革命。通过对西方的演唱方法逐渐的接受与借鉴,中国民族声乐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进步与创新。面对着时发表展的浪潮不断地对传统唱法的冲击和挑战,以及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中国民族声乐坚持运用理性和辩证的眼光对待挑战,努力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发展方向。时代的变迁给中国民族声乐带来的影响也是深刻而长远的,从而也使它体现出独具的时代性。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就审美文化而言,它属于新的美学观念范畴,它所具有的含义的特点相比较于传统的美学观念来说,是存在多方面差异与不同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后现代在西方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关于后现代的理论也随之兴起。随着文化和理论的传播,中国的学者也开始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他们开始关注到新的视角来研究美学,也尝试着运用新的思维来重新研究和定义美学。近几年来,美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视对审美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在这之前我们都是以抽象的美来评价和定义传统音乐,把抽象的美看做是传统音乐的核心,对此进行欣赏,而这种思潮的变化使具象的美成为了审美研究领域的重点和方向,这种变化对于美学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它立足于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重视研究在生活中出现的美的具象。自古以来,音乐美学领域都是用全面的视角来对待现代艺术的特征以及大众欣赏的趋势,并且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是主观与客观的不同体现形式。有利于迎合当代审美的新需求。
………..


二、研究的背景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进入了重大的转型期。上层建筑的变革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从而导致了该时期内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革命,中国的各项事业都在经历着变革,整个社会的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传统民族声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中国社会和历史的重大转型也为声乐的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打开国门之后,西方文化引进中国,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民族声乐积极借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借鉴和吸收部分西方音乐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国家山河壮丽,拥有灿烂的文化,民歌的演唱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的生活一直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对民族声乐艺术充满着极大的热情。追溯历史,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是离不开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声乐的。我国的民族声乐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在发展的各个不同的阶段,演唱的特点,表演的形式以及演唱的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现代民族声乐是传统民族声乐发展而来的,也同时包含着浓重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同时结合时发表展的需要,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又体现民族特色的音乐流派。在语言、旋律、情感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大量理论成果的形成也是在当代民族声乐的科学演唱方法的技术理论及声乐教学理论中提炼的。“根据这些文献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大致归为学科理论研究、发声演唱技术理论研究、声乐教学理论研究、边缘科学理论研究及其他等 5 种类型。”音乐史学者十分钟情和偏爱于民族声乐的研究和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声乐艺术被广泛的运用于科学技术领域,这既可以发掘出传统的声乐文献,又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发声器官的结构和机能。对于传统文献的研究,能够为我们传承和理解民族声乐艺术做出很大贡献。
………..


第二章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民族声乐
本文所说的古代民族声乐主要指奴隶社会之后 1840 年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之前的民族声乐。早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歌唱艺术就已普及同时体现着地域之间不同的文化特点,以作品《诗经》、《楚辞》最为著名,彰显了古代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诗”集合了周南、召南、北、魏、王、郑等 15 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共 160 篇,书中所收纳的大部分作品为民歌。《楚辞》收纳了屈原、宋玉、东方朔、王果等人的辞赋共 17 篇,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文学样式与方言声韵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可以说这部文学巨作既促进了当时歌唱艺术的普及又推动了歌唱形式的发展。汉代的音乐发展迅速,使得相和歌这种体裁应运而生,这种音乐以街陌谣讴的民歌为基础,特点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1,即歌者自击竹节鼓与其他吹奏乐器相应和,之后,汉代的宫廷中有了“乐府”的音乐机构并得到空前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加入文学元素的音乐将唐朝带入歌的国度,最著名的有王维的《阳关三叠》以及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这种将音乐与诗词高度结合的形式在丰富了歌曲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也使得歌曲的演唱更为形象生动。
………..


二、近、现代民族声乐
本文的近、现代民族声乐是指上个世纪 20、30 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笔者将从三个时期来分别阐述现代民声的发展:第一个时期改革开放以前(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三个时期是从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现在这段时期。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民族发展艺术近乎十年一个变化。20 世纪 20、30年代,这是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一个起步阶段,许多海外归来的留学生纷纷回国,为祖国的新音乐发展贡献力量,他们开始将传统的诗词与西洋乐器相结合,采用了大量的西洋作曲技法,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如萧友梅的《南飞之雁语》、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等等。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战争带来了社会、政治局面的动荡,反映民族解放斗争精神的歌曲层出不穷,音乐家们肩负起时代的重任用音乐来武装部队,他们不仅将热情投入创作中更是对创作技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爱国主义作曲家,他们有:黄自、贺绿汀、聂耳、冼星海、谭小麟、马思聪等。他们在保持前一代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欧洲音乐文化的元素,将传统的音调与和声运用的更加成熟,这个时期的作品有:黄自的《玫瑰三愿》、陈田鹤的《春归何处》、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及冼星海的《夜半歌声》等。20世纪 40~60 年代,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繁荣时期,唱法多是根据当地流传的原生态民歌来即兴的演唱,具有较强的地方色彩,同时西洋唱法被大量借鉴与应用,在保留民族声乐原滋原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成就了一批民族歌唱家,他们有:才旦卓玛、邓玉华、郭兰英、王昆等,代表作品有:《三十里铺》、《赶牲灵》、《上甘岭》、《南泥湾小唱》、《人说山西好风光》等 。
………….


第三章 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18
一、传统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18
(一)“字正腔圆”——声音美........18
(二)“中正平和”——作品的境界美........20
(三)“声情统一”——表演美........22
二、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23
(一)鲜明的时代特征....23
(二)“洋”为中用....24
(三)多元化的时代特征......25
第四章 对当下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新趋势的思考......28
一、当下民族声乐演唱的新特征....28
(一)艺术歌曲的流行化......28
(二)流行歌曲的艺术化......28
(三)民族唱法的美声化......29
(四)美声演唱的民族化......29
二、对民族音乐发展的大众化趋势的审视......29
(一)新时期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30
(二)民族声乐发展的大众化趋势........31
三、对当代民族声乐审美取向的思考........33


第四章 对当下我国民族声乐发展新趋势的思考


一、当下民族声乐演唱的新特征
“声乐艺术发展至 21 世纪,国际声乐演唱在形势发展上呈现出新的趋势,除了古典音乐及美声唱法仍受到观众的喜爱与推崇外,流行音乐也受到了大众的追捧。”32当然,这是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精神的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所产生的必然现象。融合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元素的现代音乐剧形式频繁登上新世纪的舞台,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新演唱方式方法也呈现井喷态势,其中包括古典美声唱法与现代通俗唱法的结合,交响乐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等等,主要作品有:莎拉布莱曼的咏叹调《月亮颂》、玖月奇迹的《中国范》等等。可以说,新音乐、新视听的出现与当下快速发展的大众审美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严肃音乐走到了大众的面前这为普及严肃音乐作了积极的贡献,我国民族声乐也顺应了这种时代的发展,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来叙述我国当下民族声乐的新特征。
………….


结论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造成了不同地域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进而也就造成了民族声乐艺术彼此的巨大差异,不同的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都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当代音乐文化的大发展以及歌唱家个人演唱水平的提升,演唱技巧的逐步纯熟,大众的审美需要也正在逐步提升。另外,这种需要的提升也为歌唱者表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我国的民族声乐无论是在表演内容上,还是在具体的艺术形式上,都需要有一个长足的演化和发展。目前,我国相关声乐艺术的审美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且,伴随着当前国内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艺消费市场的大繁荣,目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文化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更加大众化,偏向娱乐,消费性的文化,也就是说整个的审美取向已经发生了区别于传统的转变。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一系列特点,探索声乐艺术的审美趋势,突出培养大众的音乐审美水平,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