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音乐进步与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39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绪论

音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的范围几乎包括音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如人对音乐的音响感受,音乐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创作心理,表演心理,欣赏心理,音乐训练心理,对人的心智发展的作用,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音乐才能的形成、定义、分类和测定,音乐对人的保健以及对心理或生理方面疾病的治疗作用等。音乐心理学在心理学范畴内应该保持其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它的研究又与其他很多学科的研究保持高度的重叠性。音乐心理学包括了音乐知觉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如神经学和生理学研究,大脑功能偏侧化研究;声学和心理学范畴的听觉机制研究;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听觉表达与编码,旋律知觉和熟练演奏的研究;音乐能力及其发展的心理测量分析;音乐技能获得的发展研究;音乐听觉中审美和情感表达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音乐学习的行为分析;心理治疗、教育的应用研究等等。以上列出的只是音乐心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很少的一些领域,但是这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就是音乐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涉及到所有的心理学层面。日益发展的心理学研究理论和方法预示着这些复杂的现象可以被我们所研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研究活动的高涨。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音乐发展

第一节 对声音和音乐的早期反应
在孩子的一岁到两岁时,Moog 发现对实验对象的活动反应的记录增加了。在这一时期,孩子的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数量显著增加了,这其中包括一只脚的来回摆动、点头、反复举升脚跟、前后移动膝盖等等。这时期孩子也明显的试图去与别人“舞蹈”,在十八个月左右,孩子就有早期的迹象表明他们试图把音乐和活动结合起来:他们开始把他们的有节奏的活动与音乐中的节奏相匹配。这种音乐与活动的结合一开始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可以持续的时间也会不断的加长。Moog 指出,在孩子三岁到四岁之间,孩子对音乐和动作的结合没有特别重要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更多的发展是把音乐和歌唱融入到有想象力的表演当中。皮亚杰(1951)指出,儿童象征性的、虚构的表演是学前儿童时期精华之体现【6】。在学龄儿童时期的后期,儿童对音乐的生理反应逐渐的下降。Moog 发现,3—5 岁的儿童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坐着聆听音乐,而不是主动的做出运动来对音乐做出回应。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活动量会减少,但是他们运动的种类却会增加,比如他们会把不同的运动结合起来组成一套舞步。这一表现的出现,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孩子对音乐的反应越来越主观化了,并且活动的环境也更加广泛了。

第二节 节奏韵律技能的发展
之前的章节中提到,在婴儿对音乐的反应中,儿童的节奏韵律技能是首先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技能最早表现在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中,比如摇摆、点头和晃动等等。Moog 在1976 年的调查中发现婴儿对演唱歌曲的反应显示,大约十分之一的婴儿在经过 18-24 个月训练后可以在较短时期可以把运动配合上音乐的节奏。这个周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长,尽管 Moog 发现了一个平台,在训练的第三年和第四年音乐与运动的相互协调没有明显的改善【7】。这似乎很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与模仿游戏不同的富于想象力的,这个时期显得更加突出。

第二章 学龄儿童的音乐发展........7

第一节 旋律技能的发展.............7

第二节 和声能力的发展...............10

第三节 儿童的音乐表现....................11

第四节 音乐发展的环境影响............12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和音乐教育.............16

第一节 课程设置.........16

第二节 教学方法............17

结论...............20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和音乐教育

第一节 课程设置
高年级的儿童由于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 就认识过程而言,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使抽象思维有了发展的可能性。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为主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果学生处于变声期,可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和欣赏教学以及能够调动学生内心活动的教学课程,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意识和创作欲望等。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应重视外在的表现(如律动、游戏等)向重视内心情绪的表现方面转变,更要强调唱歌的艺术表现效果,但其先决条件是学生喜欢音乐和爱唱歌。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并通过学习音乐,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

第二节 教学方法
在目前音乐教学中, 多以教师授课为主,不仅不利于学生生动独立的发展, 还影响了教学效果, 应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模式, 将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现代教学趋向于科学化、人性化,并逐步通过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学生参与的方法, 在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法。这样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主体参与的乐趣, 合作交流。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参与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表现音乐。
............

结论

我认为音乐教育须有一个坚实的发展心理学基础。所涉及的目标应该打破仅仅是音乐技能的培训,还需要包括对于音乐的认知,情感表达,精神运动构成,并对这些目标进行心理程序的评估。心理理论和心理技术在制定、评估音乐教学方法上起到中心的作用,在音乐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中心理理论、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应该使我们调查“正式”和“直观”的音乐技巧,例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认知、社会和发展影响的量度不能完全与音乐教育的需要孤立起来,发展心理学开始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根据经验主义的研究,这就是神秘和复杂的艺术行为需要学习的,艺术所需的复杂的理论与实证水平要比任何其他领域所需要的都要高。儿童的音乐发展在发展心理学中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的潜在未知领域,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