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论文范文:有关柳宗元旅游美学观念之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62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虽然柳宗元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但他的游记与山水诗文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美学思想。“代表唐代在美学理论方面所达到的新的水平”,“含意丰富而深刻,胜过了厚厚一大本美学著作”(叶朗);“唐代柳宗元美学思想是一丛葱笼的花树”(张皓)。一可以说,柳宗元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柳宗元作为一位集大成的模山范水的能手,历来为世人所公认。他的山水诗文,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把我国山水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也是我国山水美学的一笔重要遗产。”在柳宗元的山水诗文中,经常可见他徜徉山水时有一股“游”的冲动。“闷即出游”,“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凡观望浮游之美”,“以为观游”·,“与造物者游”,“高明游息之道”,“皆若空游无所依”等;甚至他诗文题目中“游”、“过气“入、“登”、“经”、“逢”等词随处可见。笔者认为柳宗元的“游”实则体现了旅游中的审美之意。在古汉语中“游”,不但有出行之意,还有审美、观览等意思。如《诗经》中的“溯游从之”,《尚书》中“周游于逸”,《论语》中“游于艺’夕,《庄子》中“吾游心于物之处”,《兰亭集序》中“游目骋怀”等中的“游”表明出游的审美意义。“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叶朗)本文拟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柳宗元的美学思想,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旅游美学从“比德”到“游学”,再从“怀旧”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蕴含丰厚的美学意义。从当代旅游美学来看,人们已经从怀旧走向“亲和”,走向生态,而旅游生态美学进一步开发和发掘,需要中国文化作为基础,而这种从本土意识和时代意识出发去研究柳宗元旅游美学思想,其本身就是旅游美学生长点。本身的理论价值不可忽视。
第二,柳宗元的美学命题蕴含丰富的美学意义,对于现代旅游审美和旅游开发富有启发性。柳宗元在哲学上具有“天人相分”到“天人合一”的倾向,在其游记和诗文中,常常打破主客二分,达到主客合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具有一种主客间性。其“旷”、“奥”的审美趣味和“目谋”、“耳谋’夕、“神谋”、“心谋”的审美心理分析及“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景观开发,对于旅游审美和旅游开发具有启发意义‘。
第三,从柳宗元心路历程来看,他最后走向自然、走向生态旅游。这种对于当前旅游动机具有启发性。柳宗元贬滴永州与柳州,儒家的“兼济天下”未能实现,内心十分苦闷,需要寻找解脱方式,于是找到了山水之美,这与叔本华的艺术世界有相通性。不仅可以解脱苦闷,而且真实存在。现在人们为了生存东奔西走,心理压力大,其旅游动机从怀旧走向一种心理的解脱,这种可比性使柳宗元旅游美学思想焕发青春活力。

二、柳宗元美学思想研究现状
迄至今日,柳宗元思想研究成果丰富,出现了一批对柳宗元研究很有成就的专家和专著,如近代林纤的《韩柳文研究法》;现代章士钊的《柳文指要》;当代吴文治的《柳宗元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简论》,孙昌武的《柳宗元评传》、《柳宗元传论》,吴小林的《柳宗元,理,脚沪沪散文艺术》等。1981年以来多届柳宗元学术会议的召开,为柳宗元思想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柳学以其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正唤起众多研究者关注和重视。最初学术界关于柳宗元思想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学理论、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的方面,对柳宗元美学思想研究,却关注的不够。有幸的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学界兴起了一股“美学热”,受此学潮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也纷纷关注柳宗元的美学思想。依据论文需要,本文对其研究现状的搜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即柳宗元美学思想著述和学位论文研究、专题研究、旅游美学思想研究。
(一)有关柳宗元美学思想的主要著述和学位论文研究状况有关柳宗元美学思想的主要著述,就目前笔者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比较系统研究柳宗元美学思想的专著还未发现。在现行的中国美学史著作中,提到柳宗元美学思想的也仅有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陈望衡的《中国古典美学史》、王明居的《唐代美学》和魏士衡《中国自然美学思想探源》。这些著述或宏观地概括柳宗元美学思想的体系,或微观地总结柳宗元作品中的美学观点。有关柳宗元思想研究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总共有30多篇论文,而从美学角度研究的学位论文较为少见。如山东大学王萌《柳宗元环境审美思想研究》一文,以西方环境美学理论为参照,以柳宗元的山水诗文为解析文本,探讨蕴藏在柳宗元山水诗文中的环境审美思想。中南大学赵晶《柳宗元愚者文学意象的美学思考》一文,认为“柳文之愚”,是一个“正言”审美意象,而非“反讽”文学意象。“柳文之愚”审美意象具有辩证思维美感特征。还有辽宁大学王超的《柳宗元山水诗文及创作的美学解读》也做了深入探讨。
(二)有关柳宗元美学思想的专题研究状况自从黄贯群的《试论柳宗元的美学思想》第一篇研究柳宗元美学思想的论文发表以来,围绕柳宗元美学思想研究的单篇文章出现不少。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总论柳宗元美学思想的文章不多,黄贯群在《试论柳宗元的美学思想》一文认为,柳宗元在一千多年前提出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命题,可以说是他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的一大贡献。叶朗《柳宗元的三个美学命题》一文提到,他写《中国美学史大纲》(1985)之时,忽略了一个人:唐代的柳宗元。实际上,柳宗元在美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柳宗元提出了三个美学命题,涉及到审美活动的本质、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代表了唐代在美学理论方面所达到的新的水平。另还有周陆军的《柳宗元美学思想初探》也有深刻论述。


第一章柳宗元旅游美学思想的形成....................................8
第一节“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螺囚”—柳宗元旅游美学..................8
第二节“通而同之,搜择融液”—柳宗元旅游美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11
一、柳宗元的儒、释、道思想.......................................12
二、儒、释、道思想在旅游山水诗文中的体现....................17
三、“通而同之,搜择融液”:儒释道思想之关系.............21
第一节“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螺囚”—柳宗元旅游美学.............8

第二节“通而同之,搜择融液”—柳宗元旅游美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11
一、柳宗元的儒、释、道思想..........................................12
二、儒、释、道思想在旅游山水诗文中的体现......................17
三、“通而同之,搜择融液”:儒释道思想之关系...............21
第二章柳宗元心路历程及旅游动机分析............................24
第一节“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游之行踪.....24
第二节“自肆于山水间”—游之动机......................29
一、“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释放悲情...............30
二、“余既委废于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缓解孤独.....33
三、“皆若空游无所依”—悠然自得.............................35
第三章柳宗元旅游美学思想之内涵...............................38
第一节“旷如”与“奥如”—柳宗元旅游审美对象论...............38
第二节“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旅游审美主体论....45
一、“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美在好之.......................46
二、“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美在赏之......................48
三、“择恶而取美,,—美在改之...............................50
四、“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美在扬之............51
第三节“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柳宗元旅游审美体验论.......52
一、“与日谋,,与“与耳谋,,—身游之审美方式..........53
二、“与神谋”与“与心谋,,—心游之审美方式...............55
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旅游之审美境界.............57
第四节“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柳宗元旅游景观美化论.........59
结语.....................................................62
参考文献..................................................65


结语


柳宗元生活在儒释道并存的中唐,其生活历程和坎坷的人生轨迹,使他具备了深沉的人生感悟,早年的意气风发使他具备了儒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永贞革新之后,先贬永州,再贬柳州,柳宗元在永、柳“高旷”与“幽奥”的山水中,体悟人生的终极关怀。其游记与诗文显示,他将山水作为自己“出世”的避难所,与竹林七贤的旅游美学思想有相近之处,但更多的只是关注自身,关注主体对客体的拥有,其从《始得西山宴游记》开始,由关注自我走向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对“道”的体悟,主体与客体消融,旅游也从一种功利性的动机:释放悲情、缓解孤独,上升为一种审美境界,在这种审美活动中,人完全放弃了功利,放弃了对功名与利禄的追求与向往,也放弃了对自己人生遭际与不遇的慨叹,达到了一种真正的审美旅游,即悠然自得、自由旷达。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其前期的旅游美学思想只是浅层的,就如叔本华《作为意志和一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所描述的艺术世界,也如尼采的《悲剧的诞生》“酒神”的世界,是虚无而飘渺的乌托邦,当其走出山水,走出飘渺的乌托邦,回到现实中来,还是心灵痛苦。当其真正体悟到“万化冥合”,一才真正揭示出旅游的意义。
在这种人生历练中,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对其旅游美学思想的深远影响。其骨子里是早年奠定的儒学美学态度,其美在改之、美在赏之、美在好之、美在扬之和“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夕,都体现了其儒学美学思想。而他与老庄、佛教视域融合给他打开了新的境界,精神从自我封闭走向开放,自我得到了升华。其“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思想,在《庄子》和佛教关于自然的经典中得到印证。“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思想含有儒家实践精神和佛道自然观。可以.、舒犷说,柳宗元旅游美学思想是儒释道视域融合的必然结果。
柳宗元文集蕴含着与“旅游动机”相关的美学思想。在春秋时代的儒家看来,山水只是“比德”;在庄子那里山水旅游处于“心斋”、“坐忘”,达到“与物为春”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由于政治动乱,山水成为文人雅士的避难所,如稽康与阮籍;在陆机、刘瓣那里成了情感兴起的触媒,摇荡性情,“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在陶渊明那里,山水旅游的老庄思想比较浓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一已忘言”。柳宗元整合了儒释道的旅游美学思想,一将释放悲情、缓解孤独感作为出游的最初层次,而将“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悠然自得作为旅游审美的最高动机,有层次的道出了旅游的真正价值。论文网sblunwen.com是国内专业的硕士论文网站,提供小学德育论文题目,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小学德育案例,教师评职称论文题目,教师论文发表服务。联系方式:QQ 1847080343,电话13795489978。当代的一些旅游美学著作,大多偏重于旅游的实用性描述和界定,这还只是“未始游也”,与之相反,柳宗元立足于诗意的高度,力求构建自由之境的旅游动机,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和借鉴。当今关于寻根游、怀旧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增知游、缓解压力游等,只是“未始游也”的变化形态,虽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还有待从人的诗意生存和主客体间性等更高视野上加以阐释和提升,套用伽达默尔关一于游戏的定义,旅游才真正是旅游的主体,只有旅游主体与客体完全消融,旅游才彰显出其本真的意义。
柳宗元关于旅游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体验的论述,层次分明,自成体系。“旷如’夕、“奥如”蕴含着审美对象的形态美,其“旷”与壮美相关,其“奥”与优美、凄美相连,体现了中国两种典型的审美范畴。其“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发前人之所未发,奠定了审美主体论的历史地位。其“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体验论承接庄子,落实于旅游审美活动中,是哲学美学向应用美学的延伸。其关于身游与心游的审美方式的论述,即“与目谋”、“与耳谋”、“与心谋”、“与神谋”的“四谋说”,界定了旅游审美方式的层次性,这不由让人惊叹柳宗元美学思想的前瞻性。
柳宗元关于旅游景观美化的理论,散见于游记、传记和诗序中,“择恶取美”、“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思想,既蕴含了实践美学改造自然的思想雏形,又超越了实践美学的局限性,在“逸”、“因”、“全”的前提下,巧夺天工,造福人类。这对于当代旅游景观美化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客观上来讲,为弥补实践美学的弱点,寻找当代美学的出路,提供了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柳宗元.柳宗元集(全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吴文治.柳宗元简论I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顾易生.柳宗元[M].上海[M].:上海古籍出版社[M],1979.
[4]孙昌武.柳宗元传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5]刘吴文治编.柳宗元研究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书局,2006.
[6]范阳.柳宗元哲学著作注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
[7]胡士明选注.柳宗元诗文选注I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高海夫.柳宗元散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9〕金涛.柳宗元诗文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89.
[10]川陈雁谷.柳宗元社会心理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