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化手法的研究及其对创作舞蹈的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70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舞蹈拟人化

第一节 拟人的由来
一、拟人定义的理解
关于“拟人”,《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为:“一种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拟人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感情,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留下鲜明的印象,引起读者共鸣,从而便于表达作者的感情。例如童话里的动物能说话”,《辞海》中收录的“拟人观”词条指的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于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观点。”这两者都说明了 “拟人”是一种将人格转移的修辞手段,接受方必须是除人以外的任何事物。
拟人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作手法,是比拟手法的一种,又称“人格化”它是凭借想象,把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加在所表现的事物上,像表现人似的对它们加以表达,也就是王国维所谓的“人化的自然”,万物皆著“我之颜色”。在所有的创作中,拟人的背景最为复杂,涵义最为深刻。拟人大致分为三大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用词上的拟人;第二个层面是用语上的拟人;第三个层面是屯美意境上的拟人。这三个层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后两种源于前一种,都与美学有着深刻而本质性的联系,是美学在拟人手法中的一个缩影。
中外名著中,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屡见不鲜,特别是童话、寓言中,拟人化手法用得更为广泛。早在西汉时期,刘向校录的《战国策》中就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拟人又是一种传统的艺术手法,来源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思维”。这种创作方法,其形式是通过把原属于人所特有的品质、行为、情感等投射到大自然其他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使它们具有类似人的特征,拟人虽然本质上是一种隐喻,但有属于自身的特点:就是与人联系,包括人特有的形象、动作、情感等,使被拟对象变得人性化。例如,童期话里或寓言里的动物会说话,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就是拟人化的方法。
拟人这种艺术创作手法在文学、影视、动画作品中广泛存在,而在舞蹈艺术中,拟人化则进一步上升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当然这跟舞蹈本身的特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拟人不仅可以使被比拟的描写对象更鲜活、更生动,而且可以传达出作者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例如舞蹈作品《小溪·江河·大海》以拟人化的手法由30几位身着白衣白裙的少女塑造出水滴、细流、小溪、江河、大海的舞蹈形象,表现出水滴从源头的条条小溪汇合成宽阔的江河,最后涌向波涛翻滚的大海,这无数的艰辛历程,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沧桑,也表现出世上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山小到大以至壮丽辉煌的客观规律。
随着人类不断的进化和发展,到今天拟人已经几乎可以融入到人类的各个艺术领域当中。这些艺术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人类在精神和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运用拟人化手法创作的童话、动画、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在现代深受人们的喜爱,充分说明了拟人化手法创作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二、拟人的由来——万物有灵
在人类还没有形成语言以前,人类就靠模仿动物的动作姿态进行交流;通过简单描绘动物、植物的外部形态进行F1常生活的记载。人类在为生存而与大自然搏斗时产生了对神灵幻觉的依赖,在造物时将自然形状的美用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古老的植物、动物都成为原始人类创造、构想的源泉。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劳动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经常无意识地运用仿生手段来制造工具,利用工具来改变周围的自然环境。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水平相对低下,人类在自然界恶劣的环境的影响下,为了生存,一些改变不了的自然现象和难以克服的困难只好借助于虚拟世界来实现一通过巫术的形式来表达对明天的美好愿望。在巫术的艺术形态里,人们将崇拜的图腾纹样刻在身上,或模仿生物系统中的外部形态作为部落的记号;作为部落成员的等级地位及区分的身份符号,形成了拟人的最初形态。
同其它创作方法相比,拟人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它是原始思维的产物。具体地讲,原始民族的万物有灵思维形式导致了拟人现象的出现。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在极为漫长的一段时期中,野蛮人的思想停留在人类创造神话的时代,而许多历史上的神话解释者由于并不清楚在这样的时代中,人类是怎样生活和思想的,所以他们对神话的解释往往难以肯切,反而把神话真正的起因——种最简单的事实给抹杀掉了。”在泰勒看来,最为简单的就是野蛮人的万物有灵论信仰。这些灵,不单单是自然的临摹,它也是原始人类依照自然形象构思出来的,必有其生活的原型。在人类的理性曙光刚刚显现之时,原始人还不能把自己同动植物乃至无机物明确的分开来。在他们的意识中“把每一物体都看作是有生命的,有人格的,具有像他们一样激情的特征。“原始人以“由己推彼”的方式来理解非人存在物,这就使非人存在的物获得了与人相同的本质,二者差别仅在于外部,而统一于灵性(或人性)。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将这种思维形式称为“万物有灵”。恩格斯就说:“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齿轮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在这种思维形式的作用下,自然万物和自然想象以至各种抽象观念注定要被灵性化(人格化)。如太阳、月亮、江河、湖海、风雷、闪电、彩虹、黎明、时间、睡眠、饥饿、命运、复仇、死亡、灾难、希望、悲哀、遗忘等等都先后具有了人格特征,并经过漫长的神化过程,而以神祗的身份出现在神化和传说中,成为原始人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出发点。神性实质是是人性的一种变异,神化现象实质是对万物有灵观的强化。可以想象,在远古时期,灵性的光环笼罩一切,人性(或神性)的色泽福射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与各类非人类存在物被置于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思维,人们对人(神)与自然万物的描述方式必然是相同的,拟人就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并得以广泛应用的。这个时期可以被称为“泛拟人”时期,只是当时并无“拟”之称谓而已。
万物有灵的思维形式不仅导致了拟人的出现,在现代社会,它仍是拟人应用于存在的思维基础。在科学理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万物有灵思维形式仍以特殊方式存在着。当然,万物有灵思维形式在文明时代的地位己远不能同它在原始时期同F1而语,它以“隐性”方式存在着。换句话说,我们多把它看作是人类情感属性的一种特殊伴随物了。一般人所认为的拟人重在传情,其原因就在于此。现代社会中拟人手法的应用之多之广,是以现代人的万物有灵思维—心理特征为前提。

第二节 拟人化与审美 .......................................................................................17-22
第三节 “舞蹈拟人化”之解读 .....................................................................................22-34
第二章 拟人化舞蹈作品剖析 ........................................................................................34-58
第一节 拟人化舞蹈作品的类别 .............................................................................34-39
第二节 拟人化舞蹈作品的特殊性 ..................................................................................39-49
第三节 从舞剧《马头琴的传说》剖析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49-58
第三章 拟人化舞蹈作品之启示 .........................................................................................58-69
第一节 拟人化舞蹈作品中的艺术追求 ..............................................................................58-62
第二节 拟人化舞蹈创作实践中的启示及应用 ..........................................................................62-69

结语
拟人化舞蹈创作是一项复杂的、耗费心血的工作。它受自我个性、外因环境、地域民俗、心理审美、社会心理、政治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创作一部成功的拟人化舞蹈作品实为不易。说它复杂是因为这个创造过程受到多种无形规则和力量的作用,是一种纯精神的脑力活动。没有人能够绝对说清楚它的运算规则,它也不是1加1等于2的简单运算。某种因素作用的大小以及形成的合力最终的方向所产生的结果,没有一个可预知的定论。创作是一种心理积淀后的精神运动,是人理性与灵感的交响。然而这样的一项工作常常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困难重重、陷入迷茫,甚至功亏于溃。前人走过的路我们要一丝不苟的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便从中总结经验和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对拟人化舞蹈作品创作分析工作才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这个过程很复杂,但依据不同拟人化舞蹈作品中的个性,寻径问路,这样才能更好地寻求到拟人化舞蹈作品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