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06—2009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和《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以下分别简称旧规则、新规则)中舞蹈啦啦操成套评判章节中艺术编排的评分内容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1.2 研究方法
;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国内有关资料,深入研究《2006—2009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评分规贝|J》和《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着重研宄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的发展趋势。
1.2.2专家访谈法
对我国优秀的舞蹈啦啦操队伍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访谈,向他们了解规则的变化对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导向及影响。
1.2.3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10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的比赛录像中花球舞蹈啦啦操、街舞舞蹈啦啦操、爵士舞蹈啦啦操和自由舞蹈啦啦操项目前两名的成套动作,研究新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在成套总体设计、舞蹈动作内容、音乐的运用、表演与包装四个方面的艺术编排的趋势。
1.2.4对比分析法
对全国啦啦操新、旧规则进行对比分析研宄,找出两版之间的差别,以探求新规则对啦啦操项目发展的影响。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现状分析
我国近年来组织开展了多场大型的啦啦操比赛,其中2010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更是全国性的、规模最大的赛事,也是新规则执行以来我国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水平最高的啦啦操大赛,它将国内啦啦操运动员的佼佼者汇聚一堂,因此此次比赛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整体状况与水平。
2.1.1 成套总体设计的编排现状
2.1.1.1成套动作主题与规则总趋势一致
一个舞蹈啦啦操的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必须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音乐以及队员之间的过渡连接配合等一系列手段表现出来。2010版新规则里将舞蹈啦啦操的竞赛项目分化为四大类:花球舞蹈啦啦操、街舞舞蹈啦啦操,自由舞蹈啦啦操,以及爵士舞蹈啦啦操。这样分类使得舞蹈啦啦操的项目特征更加明确、风格更加明显。通过观看录像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舞蹈啦啦操在艺术编排的主题上与规则要求相一致,动作编排符合四大类舞蹈啦啦操的项目特征,但创新性还有待提高。 3.1.1.2成套动作中的队形变化的编排现状
队形及空间设计是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场地空间的使用。各种情境气氛都可以通过队形的不断变化营造出来。舞蹈啦啦操由于其自身的项目特点决定了队形变换的特征规律。舞蹈啦啦操是一种集体竞赛项目,其参与人数之多决定了队形的变化必定与集体动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通过对新旧规则的研宄并结合对国内知名的啦啦队教练员进行访谈,得出舞蹈啦啦操的队形变化可分为稳定队形与流动队形两种进行对比研究。稳定队形,是指练习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到另一个队形或者保持队形的方式。而流动队形,是指成套动作中以稳定的队形进行位置的移动而产生的新队形变化。
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中明确陈述了 "队形要变化流畅,流动队形移动速度以及变换的整体感要淋漓尽致地体现团体的舞蹈魅力。"根据专家们分析,舞蹈啦啦操的团队舞蹈魅力不仅体现在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上,还可以从成套动作艺术编排中的队形变化中表现出来。这可以说是舞蹈啦啦操比赛取胜的法宝之一,也是其他项目所没有的特点。新规则中规定舞蹈啦啦操比赛设有花球、爵士、街舞和自由舞蹈四个组别。一个成套舞蹈啦啦操的风格取决于舞蹈动作的丰富饱满及其独特的创造性与主题性,因此在编排中特殊规定动作的设计就成了重中之重。其中以花球、爵士以及自由舞蹈的成套动作以队形的新颖变化及配合动作的视觉呈现作为编排的关键。
新规则要求成套动作中队形变化不得少于8次,其中流动队形不得少于三次。由于舞蹈啦啦队的参赛队员人数较多(-般12-14人/队),队形变化的频率较快,图案的变化也较丰富,想要提高成套动作的可看性,新颖独特的队形图案增强艺术性的必要手段,因此大部分参赛队的队形变化数量早已超出规则要求。由表1可知,在队形变化的数量上几支队伍都远远超过了规则要求,没有明显差异,这几支舞蹈啦啦队成套编排中的队形变换平均为10.3个,其中稳定型6个,流动型有4个。说明我国现阶段舞蹈啦啦操在成套编排的队形设计上,编排手法过于保守,流动型队形太少,多以将稳定型的队形作为主要呈现手段,没有很好的表现出该项目的特点,因此在新周期的成套编排中因多加入流动性队形变化,便可提高观赏性以及竞技性。
2.1.1.3三个层次空间变化的编排现状
成套动作的创编艺术性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编排的过程中,能够将比赛场地的三个层次空间充分的利用起来。舞蹈动作的多样性,是指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的组合、过渡动作、移动路线等多样化的展示,属于动作设计的一部分,是体现成套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看来,空间的运用也是编排中的一大难点。空间分为三个层次:A、地面B、站立(:、腾空,规则要求每4X8拍至少出现一次空间的变化。空间变化,是指身体部位在空间发生的改变,也就是说地面、站立、腾空这三个空间的转换必须要在在4X8拍的动作编排中表现出来。相关研究表明,利用三个基本空间可得出八个空间转换类型:A-B、A-B-A、A-C-A、 A-C-B、 B-A、 B-A-B、 B-C-B、 B-C-A。空间层次的转换、衔接能展现出整套动作情境与主题的跌宕起伏。因此,只有在艺术创编时匠心独具的去设计层次空间的变化与舞蹈动作的完美衔接,才能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现将2010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暨冠军赛舞蹈啦啦操各项目前2名套路空间转换的数量及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由表可知:在本次比赛中,运用最多的空间转换类型是A — B (即有地面转为站立),其次是B — C 一 B (站立一腾空一站立,即跳跃类动作),表明在本次比赛中运动员还都较保守的选择此两类转换,确保动作的完成质量。一个成套动作中空间转换的次数多,形式独特,会为整个编排增彩很多,同时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相应增加。而过渡类的空间转换并没有格外加分,所以被很多队伍忽视。因此在新周期的编排中应多加入过度类的空间转换,以增加成套编排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2.1.2 舞蹈动作内容的编排现状
2.1.2.1舞蹈动作的风格特点与项目特征大体相符
新规则中明确规定:"成套设计必须风格鲜明,突出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技术特征,成套创编的动作素材必须符合四类舞蹈啦啦操的项目特征。成套编排以一种典型的舞蹈风格为主线,通过舞蹈的步法、技巧、跳与跃、旋转等动作的完成,表现出力度、速度与强度等舞蹈啦啦操的项目特征。"
舞蹈啦啦操各项目特征:A、爵士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应以爵士风格的舞蹈动作为主,动作技术特征主要体现为肢体动作由内向外的延伸感,通过延伸制动实现爵士舞蹈啦啦操特有的力度感,突出它的特征。B、花球舞蹈啦啦操:动作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肢体动作通过短暂加速、制动定位来实现啦啦操特有的力度感。C、街舞啦啦操:街舞啦啦操区别于平时大众认识度高的随意性强的街舞,它的特点是速度,力度以及活力十足的运动感。D、自由舞蹈啦啦操:是以某种区别于爵士、花球、街舞的形式出现,同时具有啦啦操舞蹈特征的其他风格特点、形式的运动舞蹈,如各种具有民族舞风格特点的运动舞蹈。
2.2 新、旧规则中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的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16-21
2.2.1 新规则细化了舞蹈啦啦操的竞赛项目 .......................................................16-17
2.2.2 成套艺术设计的变化特征分析 ......................................................17-18
2.2.3 舞蹈动作内容的变化特征分析 ......................................................18-20
2.2.4 音乐的运用的变化特征分析 ............................................................20
2.2.5 表演与包装的变化特征分析 ...........................................................20-21
2.3 新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的艺术编排趋势 .......................................................21-22
2.3.1 成套总体设计的创编趋势 ...............................................................21
2.3.2 舞蹈动作内容的编排趋势 ...................................................................21-22
2.3.3 音乐的运用的编排趋势 ......................................................................22
2.3.4 表演与包装的创编趋势 ....................................................................22
2.4 新周期我国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发展策略 ...........................................................22-25
2.4.1 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艺术编排应遵循的原则 .................................................22-23
2.4.2 新周期下舞蹈啦啦操的创编策略 ........................................................23-25
3. 结论与建议 ..................................................................................25-26
3.1 结论 .................................................................................25
3.2 建议 .................................................................................25
结语
从新规则下我国舞蹈啦啦操成套艺术编排的现状方面来说,成套主题设计的编排风格仍缺乏创新性和风格性。队形变换种类较为单一,以稳定性队形为主,缺乏流动性与复杂性。空间转换类型多以"A-B"和"B-C-B"为主。舞蹈动作组合编排多样性较差,下肢难度步伐运用较少。就新、旧规则的变化特征来看,新规则细化了舞蹈啦啦操的竞赛项目分类,加大了成套总体设计和舞蹈动作分值比例,并对分值结构中各评分标准做出了详细的讲解说明。新规则在对特殊动作的内容与分值上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由六项规定内容演变为四项,取消了至少出现4X8拍啦啦操基本手位组合和6X8拍个性舞蹈组合的要求,将每缺少一类减一分增加到两分,加大了对特殊动作内容的缺类扣分力度。从新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的艺术编排趋势来说,成套创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和总体印象已成为评分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复杂并且流动性强的队形变换是成套总体设计的创编趋势之一。具有中国元素和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素材也将成为舞蹈啦啦操动作编排的流行趋势。在新规则下编排者对街舞舞蹈啦啦操的项目特点技术特征把握不太准确,导致我国现阶段街舞舞蹈啦啦操在大型比赛中艺术分较低,有失创新性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