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艺术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67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马造型艺术的缘起和社会基础

1.1 野马、家马以及中国马的种类
普遍认为最初的马叫做始祖马,生活在五千多万年前的新生代始新世时期的原始森林里。它们体量大小如狐狸,牙齿小,四肢瘦弱,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五趾,靠吃柔嫩的树叶为生。到两千多万年前,地球气候剧变,森林锐减,出现大片的草原,始祖马进化成为三趾马,体量变大,为适应环境进化成适于咀嚼草类为生,变得善于奔跑。到第三纪末期的上新世时,三趾马已经进化成单趾马。到第四纪的更新世,单趾马进化成现代类型的马,体型基本定型。已知的四种原始马,在它们各自所处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发展出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类型,在北欧是抗寒抗湿的重型马;在欧洲西部是轻型高原马;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是东原马;在亚洲是草原马,在我国的多是普氏野马。
家马从野马中驯化而来,我国的疆域辽阔,气候地形条件多样,在历史上野马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中国的马在何时何地被驯化成家畜还是尚未能准确解答的问题。在世界的家畜史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其他常见动物比如与马体型相当的牛,稍小的猪、羊、狗,再小一点的鸡、鸭等家畜家禽的考古资料都不少,但是关于马特别是通过发掘的骨骼资料来证明马的家畜化的连续资料却不齐全,有的只是零星的个别资料,许多缺省的环节还有待于考古资料的进一步丰富完善。总体来看,认为许多种类的马在不同地区的相近时间内得以驯化,并在人类活动中得到交融发展的看法最多。还有认为中亚的草原地区是马匹驯化的中心地区,然后才向其他地区传播和发展。
目前对于中国家马的起源问题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马和马的驯化是从欧亚草原地带传入中国的4;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独立的家马起源中心,如我国著名的养马学专家谢成侠先生就揣测“我国的黄河流域及邻近的草原地带至少在四五千年前也是马匹驯养的策源地之一”。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有关于中国家马在何时起源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我国最迟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 9000—6000 年),就已驯养马,能够容易地支配马;第二种看法认为中国至迟在新石器时代末的龙山文化时期,养马、驯马和用马就已经实现了;还有认为家马起源于夏末商初,或起源于殷商至战国时期或起源于商代晚期的不同观点。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认定准确的时间。但由此看来家马的出现最晚不会迟于商代,也就是说早期人类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逐渐熟悉和掌握了野马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把野马驯养成为家畜。
我国的马种主要可以分为六种,它们分别为蒙古马﹑河曲马﹑西南马﹑哈萨克马﹑伊犁马以及三河马,前四种属于土产品种,后面两种属于杂种马或过渡品种。这些马以及更早的野马就是中国早期马造型艺术的形象来源。

1.2 马的利用及马具的发明
车的发明和使用在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车和马的结合超越了人类的速度和负荷力,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我国已经发现商代晚期就有双轮马车了。但关于中国马车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马车起源于本土,有的学者则认为中国马车来源于西亚或欧亚草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起源于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马车,在商代晚期时辗转传入我国。商代出土实物充分说明了马成为车的动力。商代车马坑中,大多是一车两马的形制。商末周初,开始出现一车四马。一车四马也正是周代车驾的常例。洛阳更出现了东周时期六马驾驭的天子之乘,有力证明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的说法。我们期待更多的考古发掘来还原历史,解决我们的疑团。
马镫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最重要的发明。马镫虽然很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人马力量联合发挥出最大效力。“1965 年,考古人员在辽宁省西部与内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发现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图 1-1)。这对马镫长 24.5 厘米,宽 16.8 厘米,是国际上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马镫的发明几乎可以和轮子的发明相提并论。有了它,人们可以更加自如地用马,而骑兵可以更轻松地在马上空出两手来做各种动作,人类战争史才真正迎来了马上时代,骑兵才真正有了强悍的战斗力。马镫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骑乘马具的完备。人类渐进式地利用马的历史由此进入到突变式时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车马和马具在表现马造型艺术中经常出现,是马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范畴。

1.3 马图腾及马神话
图腾是人类早期文化的重要表现,是一个集体的文化和艺术的标志。图腾崇拜是远古部落普遍存在的一个阶段。一些氏族部落把马作为图腾崇拜。我国广为流传的十二生肖也和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随着自然现象神秘色彩的慢慢消失和鬼神表象的悄悄隐退,崇拜观念对需要观念的隐喻关系逐渐转化成明喻关系。而且,需要观念也由对人的自然要求的自省,发展到对人的诸种社会要求的全面自觉。”简单说来,也就是图腾的崇拜是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中的反映。人类生活中有马的历史以来,一些氏族部落把马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视为部落共同的先祖或保护神加以崇拜。图腾具有组织氏族成员进行集团性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手段。据一些历史学家考证,拓跋鲜卑、慕容鲜卑、乞伏鲜卑等祖先都以马作为自己的图腾,东胡系诸族祖先的图腾都是马或同马有关。由此看来,马还曾经是这些部落的团结统一的工具。
神话来源即是当时的人们所处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早期的人们对天地自然万物和祖先有着敬畏膜拜的感情,远古的人们缺乏对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而人类特有的要求解读的欲望要得到满足,就自然而然会诉诸于神话,创造出一个个现在看来或怪诞或奇幻瑰丽的神灵世界,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取悦、祭祀、祈福于神灵。地位特殊和形象俊美的马就有可能被神化了,使得马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神秘的力量,是许多神话中的主角。古代一些民族创造了许多关于马的神话和故事,例如,契丹族的先祖编出乘白马的神人与驾青牛车的仙女“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的神话传说,“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表示不忘其本”,表明远古的契丹族的祖先曾经以白马和青牛作为氏族图腾。在我国西南的原住民族有“金马碧鸡”的神话,如滇池一带传说:“池中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称为“滇池驹”,速度之快能“日行五百里”。这些马图腾文化和与马有关的神话传说,是远古时代马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马造型艺术的来源之一。

1.4 马在中国早期社会中的作用
马的重要性在绪论中已经有所提及,马造型艺术是建立在马的实用性基础上的。马的作用主要就在交通运输、信息传播、军事活动、农牧生产、文化娱乐中体现出来。
1.4.1 马与政治及军事
(一)马与古代政治
马的诸方面作用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去,因此形成马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马政制度就是这方面的体现。马被加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是“礼”和等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古代社会的王侯将相、文武百官以用马的数量区分等级身份,确定地位,这是符合礼制,符合人们的等级意识的。这样处处重申等级制度,彰显他们的显赫身份,用以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在出行使用车马的规定中,使用马匹的数量多少,成了从上至下等级的体现,地位越高,马匹使用数量越多。南朝刘昭《后汉书·舆服志上》补注:“《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图1-2),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16”在丧葬体制中,以出殡送行车马数量多少来表明身份和等级。在殉葬制度中,陪葬马匹,马车和马俑的数量,要符合墓主人生前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些车马表现了墓主人希冀死后仍然享有生前的荣宠的愿望。在这种种礼制中,任何人逾制都是严重的罪行。

天子赐马直接按照等级或功劳德行以及关系亲疏来决定赐予马匹的数量和质量。这样一来,马不仅仅在生活上与人们关系密切,更包含了政治的色彩。拥有马不只意味着拥有经济财富,还意味着拥有政治地位。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包括早期社会,处处注意车马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天子的赐马,更是万世荣宠。如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青铜驹尊在马的胸前铸有铭文,就清楚地记载了贵族盠在参加执驹典礼后,得到周天子赏赐的二匹马驹,为纪念天子荣宠,盠铸造了一对驹尊。

1.4.2 马与生产、文娱 ...................................................................17-19
第二章 远古至秦汉的马造型艺术 ..................................................................19-50
2.1 远古之马 ..............................................................................19-24
2.1.1 雕塑类 ..............................................................................19-21
2.1.2 马岩画 ..............................................................................21-24
2.2 先秦之马 ..............................................................................24-29
2.2.1 雕塑类 ..............................................................................24-27
2.2.2 绘画类 ..............................................................................27-29
2.3 秦马 ..............................................................................29-33
2.3.1 雕塑类.............................................................................. 29-31
2.3.2 绘画类 ..............................................................................31-33
2.4 汉马 ..............................................................................33-50
.............................................................
第三章 生肖马及马的变体 ..............................................................................50-56
3.1 生肖马 ..............................................................................50-51
3.2 马造型的变体及其内涵 ..........................................................................51-56
................................................................
第四章 早期马造型艺术的影响及意义 .................................................................56-61
4.1 早期马造型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56-57
4.2 马造型艺术是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57-61
...............................................................

结语
我们通过对中国早期马造型艺术历史分期的梳理,形式以及象征寓意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远古到秦汉的这个时间段,越晚的时间就代表了越成熟的艺术表现能力,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上升对艺术的促进作用。新石器时期是中国马造型艺术的发生期。远古的马造型艺术遗迹主要就是马岩画和少部分雕塑,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那些地区是中国马匹驯化和使用最早的地区。远古的马造型艺术有着不同于今天的实用价值,表达出原始巫术和原始宗教等观念。到先秦时期,马造型艺术渐渐成熟,这个时期是马造型艺术的发展时期。造型种类以文字表现、器物装饰和各种材质的雕塑为主,其中有不少玉雕,有以玉做材质,也体现了马的特殊地位。秦汉的马造型艺术数量多,艺术价值高,是早期马造型艺术的成熟时期,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雕塑类的马造型,已经达到了很完美水平。绘画类的辉煌代表是墓室壁画以及画像石类。这一时期,由于军事活动频繁,马对于战争的巨大作用使得马的地位空前,也促进了马造型艺术和马文化的繁荣。早期马造型艺术在发展成熟以后,在后世得到继续发展,艺术价值有高有低,唐代是马造型艺术的极大繁荣时期,产生了一大批精彩的马造型艺术。
艺术是人类真实生活的反映,马造型艺术是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马的人格化在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学中已经成为一个传统,马代表了人之美德和精神,马甚至还有类似于龙的象征——龙马即是如此。中国文化中的“人格”形成之后,君子就处于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开始的君子是与小人相对,主要是根据经济的原因划分,后来成为人品的象征。君子以玉比德,用玉这种早期祭祀天地祖先的贵重物品来比拟“君子”。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里将马的速度和君子的信誉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对马的一种强烈的感情。很少有一种动物能够如此密切地联系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历史的前前后后,是名副其实的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家畜,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通过对早期马造型的研究,我们得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重视我们的艺术造型的研究,更深入地认识艺术的整体价值和精神文化,用传统的精神文明弘扬中华文化,对丰富我们今天的精神生活,发展物质生产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