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避孕节育方法对不同流动人群的避孕效果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18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导语:本研究通过IBP的方法,结合优质服务的开展了解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现用避孕节育方法服务的满意度,以整合进常规工作后具有可持续性。由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前言
1背景
1.1社会背景
1.1.1国家要求
(1)国家政策要求
30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口众多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推动改革、谋划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要以这一基本国情为根本依据。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只能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实现人口自身发展的协调,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必须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实行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必须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l2结合,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
(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要求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Qoc, QualityofCare)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优质服务,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社会资源,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全面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促进人口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主要内涵是:针对群众在生育、节育、不育方面的需求为中心,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提供群众满意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提供、随访服务等综合服务。
1.1.2市场经济的要求
90年代初,面刘一国内外社会、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新发展,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在认真总结“八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的思路,即“由以往的仅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
1.1.3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流动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体,规模庞大、分布广泛,解决好流动人口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果新移民不能与当地居民融合、和谐,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尊重其主人翁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其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具体举措。
1.2研究背景
1.2.1计生服务定义:
自人发大会和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以来,我国政府为提高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中明确指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我国于1995年开始开展了以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为宗旨,宣传教育为手段,知情选择为前提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将巩固低生育率和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结合起来。
2000年底,全国已有820多个地区参与试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包括六个基本要素:①提供足够选择的避孕方法;②介绍避孕知识和服务内容;③胜任的技术能力;④良好的人际关系;⑤周密的随访服务;⑥适宜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工作在提高我国广大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已婚育龄人群的避孕措施使用率进一步提升,2001年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率为86.8%〔钊。但这些工作是面向全国广大育龄人群的,由其是以那些纳入计划生育工作范围的已婚育龄人群为主体的,对于广大的未婚女青年,避孕措施知情选择的机会很少。上海市2001年资料显示育龄流产妇女中25岁以下者的构成22.3%〔6〕。
这里的服务指狭义的服务:计生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发放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江涛,王奇玲,余森泉. 年轻流动人口妇女生殖健康宣教干预效果分析[J]. 广东医学, 2008,(04) .

[2]郑立新,朱嘉铭,田佩玲,陈勇,宋玉洁,陈咏诗. 广州外来未婚年轻女工性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0,(04) .

[3]何荣跃,杨元,谭莉. 流动人口中未婚女青年生殖健康调查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0,(05) .

[4]郑立新,朱嘉铭,田佩玲,陈勇,宋玉洁,陈咏诗. 广州外来未婚年轻女工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0,(08) .

[5]孙红锦. 创新服务理念 打造服务品牌[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09) .

[6]蔡雅梅,程怡民,王潇滟,吕岩红,李颖,黄娜,郭欣. 针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08) .

[7]宋静,李永琼. 强化服务 探索药具服务新模式[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7,(04) .

[8]尹晨茹. 群众满意度测评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评估中的应用与方法研究[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3,(12) .

[9]赵炳礼. 完善管理 突出服务 开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要)[J].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4,(12) .

[10]楼超华,赵双玲,高尔生. 城市外来青年女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与需求[J]. 人口研究, 2001,(03)

[11]武俊青,姜综敏,李成福,李昊. 我国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现况[J]. 人口与发展, 2008,(01) .

[12]童传良,吴愉,朱惠斌,程利南,庄留琪. 上海市户籍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原因动态监测[J]. 上海医学, 2002,(08) .

[13]高尔生,陈锡宽,袁伟,武俊青,于艺. 贯彻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推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J]. 生殖与避孕, 2001,(05) .


[14].http://www.popinfo.gov.cn/popinfo/pop_homepage.nsf/default. .
[15]Johns Hopkins. Population Information Program:Family planning programs:improving quality .Family Planning Programs:Population Reports Series No.47. 1998, .


目录:
中文摘要 4-9
ABSTRACT 9-15
前言 15-26
1 背景 15-17
2 计划生育服务可及性现状 17-21
3 优质服务的需求 21-23
4 研究意义 23-24
5 研究目标 24-25
6 研究假设 25
7 干预方案 25-26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26-32
1 研究现场 26-27
2 研究对象 27
3 研究方法 27-31
4 研究内容 31-32
结果 32-79
1 现状分析总结 32-35
2 定量调查结果 35-76
3 定性研究结果总结 76-79
讨论 79-88
1 现状分析——个性化避孕需求 79-80
2 基本情况 80-85
3 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85-86
4 政策建议 86-88
......
今后的研究方向 91
参考文献 91-94
附录 94-168
综述 168-174
致谢 174-175

您可能有医学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医学论文频道选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