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微信是一款用户数量多影响力大的移动即时通信应用软件,可以视为新生的传播媒介,它是基于互联网即时交流信息而迅速出现的,在互联网市场不断发展更新,拥有稳定的用户群。
2016 年发布的《2016 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称:微信在所有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2017 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 年网民在手机端最经常使用的五大 APP,即微信、QQ、淘宝、手机百度、支付宝中,微信占比 79.8%,是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2018 年 1 月 18 日,《2017 全国新媒体发展趋势白皮书》指出:“2017 年 9 月末,微信月活跃用户为 9 亿 8000 万。”在一项“各类社交媒体对用户影响的积极程度评分”调查中,微信得分 83.5,分数最高。由此可见,微信是一个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能量传播新媒体,微信平台中的会话场、朋友圈、公众号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时下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
微信为何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功,较之于 QQ、微博等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其先进性何在?人们喜爱的缘由何在?其语用符号,会话原则,朋友圈功能,公众号互动等特点何在?笔者认为对这一与社会语言生活密切相关的传播媒介展开语用研究,具有明显的实用意义与一定的学术价值,这便成为本选题的动因。
.....................
二、研究综述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微信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笔者在当当网书城搜索“微信”,发现书目多是针对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移动开发、通信等角度。笔者以“微信”作为主题词在知网进行搜索,检测出 73074篇文章;以“微信”为关键词,检测出 14622 篇文章。通过归类,发现研究角度多集中在微信的传播、营销、应用和语言四个方面。
(一)微信传播方面
微信依托手机客户端,操作简单方便,在传播角度的研究也日益兴起。刘淑敏等在《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微信传播探析》中对微信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内容和方式等做了分析。陈淑珍在《新媒体时代微信传播的独特性分析》中详细介绍了微信传播的类型及微信功能。徐田娣在《微信的传播特性探究》中,从“5W 模式”和社会传播的基本类型总结微信传播的全新特征。
(二)微信营销方面
2016 年 3 月,企鹅智酷发布《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微信用户中,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 1 小时,每天超过三十次的重度用户占 36%,微信表现出了强大的用户粘性。”借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诸多个人或团体纷纷借助微信建立新媒体平台以达到推销目的。
王立颖在《浅谈微信营销优势及发展前景》中总结了微信营销的三大优势及改善前景。秦琴在《微信营销的模式探析》一文中,指出了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牛全保等在《微信营销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中,梳理了微信营销的概念、外部环境和对消费者的影响。国内的研究基本奠定了微信营销概念的基础,指出了微信营销的特质和优势,分析了微信营销存在的不足,并认为微信在营销方面的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第二章 微信的语用符号
一、微信中语言符号类型
“索绪尔最早指出,语言符号联系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所指是语言符号的内容。”语言符号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微信会话中主要表现为声音符号、声文转换符号和文字。
(一)声音符号
声音符号是微信为人们提供的一种超越文字输入的信息交换载体。微信中实施这一聊天方式时,在聊天界面左下角点击扬声器的的图标,用手指按住“按住说话”,说完后声波随即传送。语音说话一次最长支持 60 秒,高效便捷,形成一种“说—听”的新符号模式。直接用声音“说”出来,不仅比敲击键盘更加快捷,而且更加贴近人与人直接的沟通方式,这点出了微信语音会话的便捷之处。《2017 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会话时每天的语音发送次数高达 61 亿次。
笔者随意选取一段文字:
“我叫张三,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建在秦皇岛的一所学校,有四个校区,秦皇岛是唯一一个以帝皇命名的城市”。共 50 个汉字,拼音打字要 33 秒,手写汉字 1 分 15 秒,发送语音只需 18 秒,取消标点符号的占用时长,高效便捷。通过这个平台,用户之间还可以体会到双方的语气和声调等细节信息,甚至可以传递情绪,让对方能够直接感受到自己此时的心理变化。这克服了单纯的文字聊天无法感受对方语气的限制。
......................
二、微信中非语言符号种类
索绪尔的非语言符号分为视觉和听觉两类。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身体语言、运动画面等动态符号,也包括标示、摄影等静态性符号。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笑声、哭声、口哨、汽笛等声音。对应索绪尔的这一分类,微信中的非语言符号主要体现为网络表情符号,表现生动,类型丰富。
“表情是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参考此定义,笔者对表情符号的理解为:表情符号是网络人员综合文字、数字、图片、动画等因素,借助网络技术,模拟现实中人际交往中随同出现的表情、动作而生成的一种具有替代性质的非语言形式符号。
在世界上的第一个表情是由 Carnegie Mellon 大学教授法尔曼创建的,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一旦创建,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威尔士班戈大学语言学教授埃文斯(Vyv·Evans)在《Whether Emojis Can Be Constructed as Language(emoji 未来会成为独立语言吗)》的演讲中说:“目前有 32 亿人经常上网,其中 92%的人经常使用表情符号,每天都有超过 60 亿的文本信息中出现表情符号。”表情符号的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
.......................
一、微信会话..............................20
(一)会话模式..........................20
(二)会话功能............................21
第四章 微信朋友圈语用特征........................38
一、朋友圈语用主体类别..........................39
二、朋友圈微名语用特征..........................39
第五章 微信公众平台语用特征...................... 49
一、 分类与功能..................................49
(一)服务号及其功能.................... 49
(二)订阅号及其功能.............................50
第五章 微信公众平台语用特征
一、分类与功能
企鹅智酷《腾讯财报数据》统计,“至 2016 年 2 月,微信公众账号超过 1000万,公众号日提交超 70 万群发消息。有 80%的微信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用户的微信公众号关注中,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成为用户的主要关注对象。”①2017 年 4 月发布的《微信公众号图文群发数据报告》显示,“总发送篇数达到29 万篇,总送达人数达到 151 亿人次”。服务号、订阅号、企业号三者功能不同,在面向人群、消息次数限制、消息显示方式等方面区别较大;小程序则以链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各种方便。
(一)服务号及其功能
公众平台服务号,可以为用户提供业务服务,如绑定信息、服务查询等。如:教师招聘、中国农业银行贵州分行、腾讯新闻、扇贝单词等。
服务号主要功能为:
1、服务号为个人或团体提供服务。
2、每月主动发送消息不得超过 4 条。
3、发送给用户的消息,会显示在聊天列表中。
..........................
结语
微信的飞速发展值得关注。国内学者多将研究视角放在微信的某一个角度,而少有人对微信进行比较综合的探讨研究。笔者首次将微信的符号、会话、朋友圈、公众平台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从符号学、语用学、修辞学等多角度对微信进行研究,采用文献分析、语料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对微信本身的功能特征进行梳理,更能对用户使用微信这一行为进行理论上的阐释,
以探讨微信如此流行的内在因素。
首先,笔者参考索绪尔的符号“二分法”把微信中的符号也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并分别做了详细的分类整理和解析。尽管微信会话中文字仍是最基础的交流方式,但因网络技术生成的非文字符号也参与到微信会话,会话中除了文字外,还增加了图片、表情符号、语音、视频等手段,“作为交往中介的符号,人们借助符号达到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基于对符号意义的理解进行交往”①,这些新元素加入,信息和意义通过多种符号协同构建,使信息、情感的交流更加快捷且灵动形象。
其次,笔者根据格赖斯的语用原则,对微信会话的私聊和群聊两种模式、语用原则和语体特征做了探索。格赖斯最早提出合作原则,但同时也指出,“这些准则各自具有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在遵守各条准则上,不同的说话人,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侧重。”②在利用微信聊天时,由于语境原因和交际目的原因会存在违反现象。此外,由于网络交际环境的特殊性,微信会话与面对面交流有差别之处。笔者借助黎运汉和王德春对语体的研究,分析了微信会话语体在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方面的特征。
最后,笔者对微信公众平台做了比较细致的探讨。在所有的公众号中,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分别是文化类,情感类、时事类、体娱类和教育类。各个类别对消息的推送有自己的特点,用户对各类平台的反馈也是稍有差别。此外,在这个快节奏阅读的信息时代,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了人们获取消息的重要选项,因此对于各类公众号来说,如何增加文本点击量、阅读量和转发量,如何吸引读者阅读,就要考虑到公众号标题的编辑策略,又可成为言语手段。笔者参考贺又宁在《修辞学:言语行为之视野》中对言语手段的阐释,把标题设计的言语手段分为开门见山、别出心裁和刻意设计话题三类,并深入挖掘平台的语用效果和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