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语与汉语禁忌语对比之语言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18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对阿塞拜疆语和汉语的禁忌语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章对阿塞拜疆语和汉语禁忌语从含义进行了分析。第二章通过对称谓禁忌、生活禁忌、节日禁忌、辱骂亵渎禁忌和数字禁忌等几个方面对阿塞拜疆语与汉语语言言禁忌进行了分类。第三章讨论了造成阿塞拜疆语和汉语禁忌语产生差异的原因,包括不同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等。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本文试图从阿塞拜疆语与汉语语言交流的角度,阐述两国的语言中禁忌语的不同,为两国人民交流、交往提供一个参考,实现不同族群的交流顺畅,减少语言冲突,站在彼此的角度考虑语言的多样性,尽可能减少因语言禁忌而导致的矛盾,实现阿塞拜疆、中国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的互利共赢、和谐共处。
1.1.1 选题背景
禁忌语即 taboo words,在语言研究中不可回避,伴随着语言而产生,却因各国、各地区文化差异而不同。何谓禁忌语?所谓禁忌语,就是大家约定俗成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的语言交流中,应当特别注意不使用或者是减少使用的语言,以免给人带来尴尬或者不愉快。语言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充分了解、认识、学习汉语和阿塞拜疆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准确判断使用或者不使用禁忌语的场合、情境,意识到这一点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益处。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形式的禁忌语,在学术上也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生活中更是我们离不开的语言、文化话题。
由于中国与其他国际文化差异很大、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禁忌语所禁忌的范围也不一样,因而人们就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当前,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际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各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不仅成为了可能,而且是一种常态,如何在国与国之间交流、交往中正确跨国语言这道鸿沟成为了当前语言学习者和各国语言院校专业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阿塞拜疆的交流和合作势必会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频繁,学习两种语言之间的禁忌语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

1.2 国内外禁忌语研究综述
禁忌语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语言学中的语义和语用来展开。Арапова Н.(1990)就曾经指出,禁忌语的语用功能是禁忌语研究的重点内容。
曲彦斌(2005)认为,禁忌语可用来表达愤怒。愤怒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但表现到语言上,人们往往采用一些强硬的词语或者叫做强势词(powerful words),禁忌语往往成为了最佳选择。БОРОВОЙ Л. (1963)尤其提到了宗教方面的禁忌语,发话者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来惩罚对方,可以说这是最为严重的诅咒,这虽不如污言秽语直接和具有针对性,但禁忌语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泄愤的目的。

林玉山(2000)指出,禁忌语也可以表达戏谑。熟人之间的玩笑话通常不采用任何的语言准则,有时一些故意的误用足够引人发笑。语言中的禁忌在玩笑中却变成了幽默话,也正是由于某些笑话中使用了禁忌语,才使人捧腹大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社会等级越来越趋向平等,宗教的世俗影响越来越小,尽管如此,宗教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有人信仰上帝,有的人对此嗤之以鼻,上帝成了不同语境中的禁忌语对象。而熟人或者不同人之间以此为玩笑的禁忌语旨在挑战上帝的权威并且使上帝更加平民化。类似上帝、性之类的戏谑话经常被使用,但涉及到种族的禁忌语往往都会很慎重,被戏谑的一种族会非常敏感,甚至对此产生暴力行动。

李志强(2006)提出,禁忌语也可以用来表达侮辱。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一门武器,而禁忌语就是一把利剑,常常会给别人带来伤害。“由于禁忌语受到禁止,它的贬义成分就显得比较强。”但在涉及到种族、宗教、性别等问题上,尽量避免使用禁忌语,以免暴力和悲剧的产生。例如黑人之间彼此使用 nigger 称呼表示二者的关系很亲密,很友好,但其他人种若使用 nigger 来称呼黑人,他们会感到受到歧视和侮辱,从而也会导致一些暴力行动的产生。

田玉兰(2006)表示,禁忌语也可以用来表示惊讶。正因为通常情况下不使用禁忌语,因而禁忌语一旦使用,也可表达惊讶的语气,它们可以在各种表达意料之外的场合中使用。
.........................

2 禁忌语概说

2.1 禁忌语的含义
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用其他相对礼貌的词语作为代替的表达方式。如中国人把亲属或别人死亡说成“逝世”、“升天”,阿塞拜疆称“rahmate——走了,getdi —— 走了”之类等;还有人名禁忌,生理缺陷禁忌,避讳用语,中国古代对君主的避讳都是属于禁忌语等。
禁忌语几乎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普通到我们几乎忽略了禁忌语,从未单独去把这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阿塞拜疆语、汉语和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一样,也拥有自己的禁忌语,而且禁忌语种类繁复,内容庞杂,在汉语和阿塞拜疆语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禁忌语的使用,将阿汉用语清楚、准确地区别开也是语言学习使用不可避免的内容。不管是阿塞拜疆语还是汉语,都存在着许多一一对应的文字来表达相应的含义,但往往针对一些特定的地点、事务、宗教活动等又难以准确地表达出来相应的意思,这给发话者和受话者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人们有意地去不提及或者回避这种语言所做出来的行为就通称为“禁忌现象”。

禁忌语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特权和传统的宗法礼教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的思想,严酷的刑罚,传统的礼教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做出了许多束缚。身为天子的皇帝,自然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主宰,他的名字自然也就成为了需要禁忌的对象,例如在秦朝,正因为避讳秦始皇嬴政的政字,政月才改为正月。而传统的宗教礼法在封建社会也有深远的影响,宗法观念根深蒂固,晚辈对长辈不仅惟命是从,甚至对父亲,祖父的名字、字号都要有一些避讳,这种避讳的形式被称为“避家讳”。在阿塞拜疆,由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有关伊斯兰教宗教的避讳、宗教的禁忌成为了阿塞拜疆语中禁忌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

2.2 禁忌语来源
英国人詹姆斯 库克曾经在环游世界时在南太平洋的 TONGA 海岛上发现一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十分让人感到诧异,某一些固定的单词或者词语只能有少数人拥有使用的权利,其他人是不允许使用的,詹姆斯给这些词语起了个名字,这就是 taboo,翻译过来也就是禁忌语。Taboo 本来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就是有限制,不允许大众化,要被封为“神圣”,因而也逐渐染上了神秘色彩,慢慢的西方社会的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都引进了这个概念,甚至在面对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者宗教禁忌抑或是家族矛盾时,避而不提成为了最好的解决办法,这些就统称为 taboo了。

宗教禁忌语在阿塞拜疆同样适用,尤其是阿塞拜疆宗教禁忌语。在过去,阿塞拜疆中存在着“毒眼以致厄”(gez deymeg)的原始宗教信仰例如:在阿塞拜疆人眼中,不能随意夸奖长得漂亮的小孩,你可以在心中有所想法,但语言表达出来就不是很礼貌。如果你看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孩,不能当着其父母的面说“这个孩子真漂亮”、“这个孩子这可爱”、“眼睛乌黑乌黑的”、“樱桃小嘴”、“胖小孩”,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运气,不仅会让孩子的父母不高兴,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运气。如果一定要赞美这个孩子漂亮,在夸奖的话前边“Mashallah 代表阿拉保护你的意思”,然后才能夸奖这个孩子。这样加入了宗教用语,既保护了孩子,也给自己省却了许多麻烦。尤其是每个人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社会地位都不尽相同,那么每个人应该禁忌些什么也就不完全一样。伊斯兰教是阿塞拜疆的国教,阿塞拜疆人全国人都是穆斯林,穆斯林最大的禁忌就是宗教上的禁忌,尤其是不能对自己所信奉的真主“阿拉”有任何的冒犯和猥亵,所以要时刻注意有关对伊斯兰教的教义、真主、习俗方面的禁忌,以确保不冒犯神灵。伊斯兰教禁食猪肉,认为猪是不洁之物,但是阿塞拜疆人在把猪当做动物叫的时候可以叫做“donuz”(猪),可是说猪肉的时候不能说猪肉而是用另外的美好的词语代替,说“bulbul eti”(一种很漂亮的鸟)或者叫“ag et”(白肉)。
如果各国之间文化都变得相同了,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再是一个多彩的社会了,就会变得单调乏味,正是由于不一样的文化才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正是由于不一样的语言,才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尊重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判断,任何一种语言习惯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也值得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

3 阿塞拜疆、汉语禁忌语分类对比 .............................. 8
3.1 阿塞拜疆语与汉语人名称谓禁忌 .............................. 8
3.1.1 阿塞拜疆人名称谓禁忌 ......................... 8
3.1.2 汉语人名称谓禁忌 ............................ 10
4 阿汉禁忌语差异原因 ............................. 23
4.1 生存环境差异 ............................ 23
4.2 习俗差异 .................................. 24
4.3 宗教信仰差异 .......................... 26

4 阿汉禁忌语差异原因

4.1 生存环境差异
从通俗意义上说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地理环境。两种地理环境差别很大,但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前者主要包括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有机组合的自然体,而后者主要是人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人文地理环境是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但此处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自然地理环境。
俗禁忌语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这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禁忌语的表达。中国在亚洲大陆,占地面积 960 万平方公里,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差别很大,例如海南岛是热带气候,湖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东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青岛等呈现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到了黑龙江则体现为严寒带气候,主要是中国南北跨越太大,气候差异也很大。中国经过一个漫长的农耕社会。土地被认为是财富和好运,人们认为“有土地就有财富”、“ 没有土壤不立,没有谷物不能食”,“ 土”能生出万物。因此,中国的土地和钱、人、季节都相关,比如汉语中的俗语:挥金如土,视金钱如粪土,地久天长,地广人稀,地老天荒等等。因为南北方,东西部生活环境不同,人文差异很大,所以禁忌各有不同。

...........................

5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