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毕业论文,本研究围绕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对自近代以来至今的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演进进行了探索,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提供了资政建议,也为解决我国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外语教育改革,提升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方法和洞见。对其他学科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其他领域的政策发展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全球化与外语教育政策
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沈骑,2010)。一方面,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合作和交流,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家、行业、地区之间既存在合作与协作,又产生了竞争与冲突。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各国的商品、咨询劳务可以在全球市场内自由流通,国家经济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贸易与投资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语的重要地位也随之凸显出来。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同时加剧了全球贫富差距,世界各国的污染、本土文化消失、发展中或者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国家经济失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经济不平等,普遍存在的国家暴力以及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经济、文化、社会主流变化,这些转变催生了新的政治运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抵制活动。此外,这些变化还带来了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社会认同问题。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展开了国际性合作。在全球化带来的信息资本的发展中,为了确保本国的经济创造力和竞争力,各国政府都将教育视为极其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将教育政策视为参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对策。过去二十年,各国政府在教育政策上所实施的活动的深度、广度、步骤都是史无前例的(Coffield, 2008)。政府经常采取各种介入措施来影响教育。各国的教育政策都受到主要的政治事件的影响。教育政策的目标改变了,教育重点也随之改变。教育政策反映了政府的动态行为,即政府在做哪些事情,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来进行教育系统改革。各国都将教育政策作为其本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国家政策战略体系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中,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促使整个社会进行试验和改革、在解决社会政治冲突、分配经济资源和政治权利的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跨国的英语教育机构和英语教育企业集团将教育政策,诸如校本管理、信息和责任系统策略等,传播到了全球范围。全球许多国家非常关注英语语言的教学。由于受到英国殖民主义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主导地位的影响,在东亚各国,人们提到外语学习时即特指英语学习,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Tollefson,2002)。由此各国政府更加关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合在我国,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和合作也越来越密切。这就产生出了大规模的外语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带来了巨大的语言需求。在这样两方面的交互融合下,要求语言教育需要为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服务。这一点正如学者Hyman在其文献中所描述的,现代政治都是关于动力学(Hyman,2005)。在动力学体系中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外语教育有其自身所服务的社会和政治目的,教育机构的规章和本地的学习大纲中都明确反映出了这些社会和政治目的。这同样意味着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也是作为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政策体系的一部分。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研究的主要目的
当前,在这样的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阶段,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深刻地影响了教学,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将是“十三五”期间我国以教育信息化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这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为了我国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该如何做顶层设计,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要洞见未来,必须回顾历史和基于现实。论文将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置于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我国所经历的国家探索、发展、变革和创新,逐步参与并主导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进行考察。通过研究考察和分析,揭示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政策的历史发展脉络,各历史阶段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的内容、特点、规律以及背后的价值取向。论文揭示了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与我国全球创新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教育系统变革和转型的密切联系和规律,最终尝试提出为达到智能化时代培养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所需要的人力资本这个目的,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所需要的构建方略。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引言
当前的知识经济是由信息技术所驱动的。知识经济特别强调各国的教育必须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全球化市场上,各国开展相互间的交换活动需要教育所提供的人力资本和技能。一方面,教育信息化是整合式的教育与技术系统。这个系统的重要特征是系统内的各种资本具有高速流动性,系统呈现出整合式、一体化的全貌,系统内的各个要素是相互依赖且相互制约的。生态学理论是建立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而形成的一系列原理构成的理论体系。因此,生态学理论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研究具有整合式、一体化及动力学的特质,为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稳固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者们对语言学习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针对语言本体的研究上升到了在社会政治经济的背景下,研究单个个体是如何通过语言学习来完成特定的任务,以及个体在自我感知、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建构形式。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认知的形成必须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整个参与过程是学习者社会关系和文化的构建过程。社会文化理论为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人作为单个个体来开展语言学习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
如上所述,本章将借助生态学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这两大视角,为本研究的后续进行提供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
........................
2.2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ecology)出自希腊文,由“oiko”和“logos”两个词根组成。“生态学”这一术语最先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与1866年提出来的(转引自贾宝全等,1999),它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最早隶属于自然学科领域(陈坚林、谷志忠, 2008)。学者Hawley(1950)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20世纪初,生态学已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其思想、原理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行政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学科相继兴起和发展起来(陈坚林、谷志忠, 2008)。这些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科学领域。随后,生态学的概念也延伸到了教育领域。
2.2.1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最早的概念是源自于自然史和博物学的研究。现代生态学却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确立的,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早期应用于生物系统,逐渐应用到人和社会的各项要素动因关系的研究。事实上,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发展已越来越把人放在了研究的中心位置。在研究的应用范围上,生态学从早期的自然生态系统研究上升到了人类生态系统研究。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remin在其专著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并进行了探讨(Cremin, 1976)。1978年9月,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庆祝斯德哥摩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聚会上又发表了“教育生态学的变革:学校和其他教育者”,在这次演讲中,他进一步阐明了他的教育生态学理念和观点(Cremin, 1978)。随后华盛顿的学者Goodlad首次提出了学校是一个文化生态系统的观点(陈坚林、谷志忠, 2008)。目前,生态学为研究和探讨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人文社科问题提供了系统化、一体式的思考方式。西方学者近年来的教育生态研究在教育的不同层面展开。一些学者以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教育的不同层面可以视为不同的等级层,使生态学能够对部分和全体做整体研究的基本概念是等级,是一种把事物放在有级别空间的安排方式(Zhao &Frank, 2003);还有教育生态学家对微观课堂生态进行了研究(贺祖斌,2005)。很显然,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热潮,也使得教育生态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
第三章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综述......................26
3.1 引言..........................26
3.2 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若干概念的厘定...............26
第四章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理论分析框架...........................45
4.1 引言.........................45
4.2 公共政策发展分析模式概述.................. 45
第五章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 59
5.1 引言..........................59
5.2 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 59
第十一章 智能时代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方略
11.1引言
前文基于生态学的视角,梳理了过去三轮以及目前的大学外语教育信息化改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及演变,即外语教育工具性转变;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开放、共建、共享、协同的阶段以及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标。剖析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政策面临的四大价值难题,即内容缺失、异化偏离、合法性问题及有效性问题,提出新时期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价值体系和战略定位,从而提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价值定位体系。本章将在此基础上,梳理制约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的问题并预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趋势。基于两者之间的差距,提出智能时代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方略。
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政策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需要形成立体式、连贯式的生态系统。政策制定者称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政策视为对现状的变革。因此,政策利益各相关方需要明确在政策的决策中,什么是需要变革,而什么又是需要保持持续不变的。正如Simons所说的那样,政策的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在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同时需要往前看和往后看。为了弄懂英语教育政策的现状,必须强调主要进行的变革和和保持持续的状态,以避免出现政策时期的断层(Simons, 1994)。具体到我国的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方面,要在非常重视顶层设计的前提下,保证国家外语教育信息化规划的连续性。保证政策之间前后关联,做到分阶段、渐进式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取得最大化的实施效果,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需要进行立体化设计。
.......................
第十二章 结语
12.1引言
本研究作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的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要素分析法等确定了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的定义,通过文献查阅和分析,对我国高校外语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揭示了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与我国现代化创新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变革和转型的密切联系和规律,提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构建方略。
本章将对前面一章节的研究进行总结,陈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阐明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并对本研究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主要对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展开研究,通过全面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将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置于信息化背景下,对我国经历的国家探索、发展、变革和创新,并逐步在全球合作与竞争的机制中,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这一进程中进行考察,通过研究考察和分析,揭示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各历史阶段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的内容、特点以及演化规律;并梳理了在各个不同阶段,统帅政策内容和政策过程变化的政策价值取向分析。论文揭示了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与我国现代化创新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变革和转型的密切联系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构建方略。
参考文献(略)
我国高校外语语言学教育信息化政策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