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事业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015 年为 56.20 万亿元;2016 年己达到 60.65 万亿元,见 1-1 表所示。
政府投资项目往往具备数目多、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较长、与之相关的管理部门较多、控制环节多、影响工程造价的要素繁杂、项目的社会影响范围广等特征。随着国家建设的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逐渐增多,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也发现了建设管理不到位、建设资金使用不合规、超概算等诸多违法违规的现象,那么,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如何避免投资控制风险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审计部门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传统的审计模式一般为竣工后的事后审计,且一般是对建设项目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因其实施时间较项目建设过程的滞后,对于已经完成的事项如建设管理过程中是否合规、到位,审计人员均无法审核,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浪费也无法及时纠正,有明显的滞后性、局限性。
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模式,就是从国家审计的角度出发,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建设项目的立项开始至项目的交付使用,对建设项目各阶段所发生的管理活动是否真实、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效,实施同阶段地持续监督、力求及时甚至提前发现问题和纠正,并及时反馈、鉴证和评价的过程,是被审计项目进展过程中,把握关键环节,并跟随被审计事项持续进行、及时反馈的一种动态监督活动。
综上,政府投资项目采取跟踪审计模式时,强化对其投资控制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Newmark Henry R 的看法是,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定义、规划、实施以及竣工。每个基本阶段均存在着不可控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审计工作的持续时间也应当贯穿整个生命周期[2]。
Alexia A,Nalewalk 的观点是,普遍来说,建设项目的审计应与项目发生时的行业最佳做法来进行比较,跟踪审计模式应覆盖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成本和项目进度控制等方面[3]。
Jergeas Robert 的观点为,审计评价指标以及审计的重点应当是工业建筑项目的效率作为,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对管理者分辨项目的关键点有帮助作用[4]。
William Kinney Karlheinz Kilting Claus-Peter Weber 提出了审计路线,将建设项目的主要阶段分为 5 个阶段,分别是项目策划、筹备、实施以及项目报告和项目的跟踪审计等[5]。
在国外,通常有两种审计模式,即立法型审计模式、司法型审计模式。审计依据立法机关的需要设定职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立法监督的实施对象能够是与公共财政相关的组织或个人,地位相对很高,独立性很强。司法型审计模式,也可以称为审计法院,审计权与司法权被司法型审计模式结合在一起,按照法院审查和判决程序实施审计,具有很高的权威性[6]。
国外的审计不仅仅是对项目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而是已经将审计监督权运用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建设项目审计制度及其法律体系,扩大审计的应用范围[7]。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研究
2.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概述
2.1.1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概念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以各级政府为建设主体的、使用政府性资金占概算总投资比例 50%以上的,或者投资比例虽不足总投资比例的 50%,但政府对项目建设、运营拥有实质意义的控制权的建设项目。
2.1.2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特点
政府投资项目内容繁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各领域息息相关,具有其它投资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15]。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政府部门作为项目主体。政府决定项目是否进行建设、项目以何种投资方式和规模进行,且一般资金来源主要政府投资[16]。
二、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均是追求社会效益和外部效益的最大化,而非单纯追求利润,主要涉及到公益事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建设项目均属于此类项目[17]。
2.1.3 政府投资项目的作用
作为社会总投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政府投资项目,是国家实行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在社会投资以及资源配置中具有宏观的导向作用:
一、宏观调控。通过建设政府投资项目,调节社会投资总量,从而促进社会投资均衡发展[19]。
二、调节投资方向。对国家着重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的重要产业,政府只是投资主体的一部分,需要不断推进投资多元化发展,鼓励其他投资,包括直接或者间接的投资方式。政府也积极发挥其投资的带领和引导作用,促进更加充分的社会资金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和领域进行投入。
三、优化生活和投资环境。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是美好生活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先导。在很大程度上,在社会基础、公用设施以及软环境的建设方面,长久以来主要都是政府投资,要想实现商品化经营还具有很大的难度[21]。
...........................
2.2 跟踪审计概述
2.2.1 审计的概念
由专职审计机构或专门审计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依照一定标准、独立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或者部分经济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对经济活动的合规及其效益性进行辨别和判定,并依法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24]。
2.2.2 审计的分类
对审计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此处仅对本篇重点研究的按审计主体分类和按审计时间分类的相关内容进行大致的陈述。
一、依据不同的审计主体:
(一)国家审计,也就是由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所实施的审计,也就是由国家审计机关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所实施的审计。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它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国家治理的需要,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免疫系统”[25]。
(二)内部审计,是对某一单位而言,单位在自己的内部机构中设立内审部门,对本单位需要审计的事项进行审计。有时也能够对下级单位的内容进行审计。
(三)社会审计,通常是指社会机构,主要是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造价师事务所,在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委托下所实施的审计。
二、如果按照被审计事项与审计实施的时间先后,可分为事前的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一)事前审计,即在被审计事项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被审计事项通常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事前审计能够为项目决策取得更多准备和考虑的时间,可以减少错误决策,具有预防作用。
(二)事中审计,审计工作与在被审计事项发生同步。其时效性较强,助于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优化管理。
(三)事后审计,即审计实施晚于被审计事项及其相应的财务收支及经济业务的发生,所进行的审计。资料相对齐全,可对所有得已发生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全面的评价。
...............................
3.1 我国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基本问题...........................19
3.1.1 职能定位上存在偏差..................................19
3.1.2 审计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19
第四章 构建跟踪审计投资控制指标体系..................25
4.1 构建指标体系的思路.........................25
4.2 评价方法.......................................25
4.2.1 层次分析法...........................25
4.2.2 模糊综合评价................................27
第五章 跟踪审计投资控制指标体系应用................................37
5.1 W 项目基本情况....................................... 37
5.2 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37
5.2.1 准则层权重计算......................................37
5.2.2 各指标层权重的计算......................................40
第五章 跟踪审计投资控制指标体系应用
5.1 W 项目基本情况
W 项目作为地区的重点项目,批复用地面积 30 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0余平方米,地上 1 层、局部 5 层、地下 1 层。主要建设内容为展区、会议室、餐厅、办公用房、机房、设备用房及地下室等;2009 年开工,2012 年建成并进行竣工验收。审计组对该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将跟踪审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并在实践中积极摸索。该项目建设单位下设有招标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造价控制、廉政管理等部门;建设单位聘请了项目造价咨询,务单位,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建设单位的代编单位,依据工程结算审核结果、各类合同及财务资料等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报表反映了该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投资情况及交付使用资产等情况;参与该项目建设的各类单位共有二百余家,包括工程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该项目概算总投资约 10.96 亿元,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和多渠道筹资解决,实际完成总投资 15.38 亿元,其中:建安投资 10.07 亿元、设备投资 2.67 亿元、待摊投资 2.64 亿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构建了跟踪审计评价体系,把这项研究成果用于 W 审计实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有以下两点:
1.通过分析和研究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及审批、开工前准备、项目实施、竣工决断等阶段,确定了跟踪审计投资控制的指标及其相应的权重,建立了跟踪审计投资控制体系。
2.把研究结果应用于 W 审计实例,计算出该项目各个阶段的等级隶属度,得知项目投资控制效果为良,投资控制效果较好,可从中总结经验以优化后续跟踪审计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