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范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72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综合运用多个数据库,多个维度的有效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改变样本量和替换主要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在近十年中逐步提高,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仍有提升空间。服务要素在制造业企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提升服务化水平意义重大。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比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巴西来说更低,与此同时,服务内置化问题也较为严重。但近十年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呈上升趋势,这些均反映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中国制造业产业依靠多个方面的低端要素优势对外不断出口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对外贸易总值也在不断增长,我国也融入到了全球分工体系当中,但是这种出口方式并不是一种利于产业升级的形式,总体来说技术含量低。2020 年我国虽然遭受了严重的疫情冲击,但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我国货物出口贸易规模仍有所增长。虽然我国进出口规模逐年扩大,但是由于我国主要是以加工贸易这种低附加值的方式参与全球化分工以致中国制造业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下游水平,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质量不高,我国制造业仍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自加入 WTO 以来,制造业产品出口占据我国货物出口绝大部分,也就是说制造产品出口贸易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货物出口贸易。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追求总量的增长,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建设的重点是要实现质的增长,要实现经济质的增长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利用恰当的方法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促进经济实现高质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制造业服务化描述了企业的一种商业策略,它通过改变产品中包含功能的交付方式,定义并服务于市场对速度、方便、灵活性和其他增值属性的需求,以服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制造业是一种新型产业。我国“十三五”经济规划中也提到了要加强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发展,将其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鼓励服务业发展,给予服务业能量,政府在近年来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划与政策。比如 2015 年的《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以及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均提到了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改革升级,传统制造业产业不能按部就班而是要不断优化,支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从多个方面入手使我国产业进一步摆脱价值链低端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制造业服务化角度入手,对如何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问题做进一步探索,结合企业层面异质性,通过整体层面和企业异质性层面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提升我国的出口产品质量。
.............................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
当前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发现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测算方法。国内外诸多学者结合企业层面的相关数据从微观角度对服务化水平进行了测算,Gunter(2010)利用欧洲制造业的相关调查数据,将企业的不同方面综合起来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进行衡量,包括企业的战略服务、企业生产的产品类型以及企业在该产品的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等因素。Martin(2012)利用细分的数据将服务技术含量较高的从业人员,如企业的售后服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等人员的比例来衡量该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发展程度。部分学者(Neely,2008;肖挺,2018;陈丽娴和魏作磊,2020)使用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以企业利用服务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占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衡量。
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是行业层面的一个数据,并且结合现实情况来看行业数据更为准确透明,诸多学者从这个视角利用多种方法对服务化水平进行了测算。部分学者(Koopman,2014;戴翔,2020;聂飞,2020;尹伟华,2020)结合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结构分解方法,通过区分服务要素的国别来源,利用制造业出口中的服务增加值比例来衡量一国(地区)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高翔和袁凯华(2020)考虑贸易方式二元性和企业异质性后,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测算,并且从区域、贸易方式、企业类型等多个方面对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章不仅仅测算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增加值,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应地加权处理,与之前的方法相比避免了一些问题减少了误差,使得得出的结果更为细致准确。目前大多文献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的直接消耗系数(黄群慧和霍景东,2014;刁莉和朱琦,2018;王厚双和盛新宇,2019)和完全消耗系数(Lay & Copani,2010;刘斌、魏倩和吕越等,2016;周念利、郝治军和吕云龙,2017;李方静,2020)来衡量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即使用世界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制造业行业总产出中直接消耗或间接消耗服务要素的数量,利用服务要素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来测度服务化水平。该方法与上述几种测算方法相比能够直接从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中看出各行各业服务和生产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且利于进行多个行业以及不同服务投入的对比研究。


图 1.1 本文研究框架图

...............................

第 2 章 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机理分析

2.1 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构建本文主要借鉴施炳展和邵文波(2014)的分析思路,在已有文献的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模型框架下,构建产品质量的计量模型,在此理论框架下,分析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后文分析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行各业的制造商都在进行服务化,增加他们从服务中获得的收入份额,服务在制造企业的战略和商业模式中越来越重要,制造业通过增加知识、技术等高级服务要素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在进行作用机制分析时,本文从中间变量入手进行分析,进而进一步将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联系起来。
市场营销和战略相关文献的研究认为,制造企业应该转向“服务”产品,以提高其在激烈的全球竞争和日益增长的商品化时代的竞争地位,这是许多产品市场的特征。制造业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提供服务相关的重要利益,包括增加的客户忠诚度、增强的定价能力和对外包的抵抗力。这些好处来自于服务的固有特性,与产品相比,服务使企业提供的服务更无形,更可能需要合作生产,更难以标准化,更需要知识密集型,更需要直接销售联系。一个公司可以利用它的知识和资源,从为特定的客户应用制造产品到服务扩展。Markides & Williamson(1996)认为,知识和资源溢出有助于企业利用制造和服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节约成本和竞争差异化优势。服务可以作为产品的补充,因此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有时可以帮助产品制造商产生销售,有些产品需要销售对客户使用该产品进行配套的服务,并且服务比不稳定的产品销售提供更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产品公司可能会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服务上,在产品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与产品相关的服务收入可以达到产品零售价的 5 倍或更多,制造业企业更容易保持已有的竞争优势,不被市场淘汰。
..............................

2.2 作用机制
目前我国制造业出口仍以加工组装为主,制造业在进行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其通过成本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有一个调整的过程。根据现有的数据来看,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企业管理、技术等高端服务要素比较薄弱,主要由一些较为低端的服务构成,实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战略的企业不多。所以在企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初期,如果没有很好地规划管理,盲目增加投入服务化的程度,企业战略焦点的丧失和内部冲突的负面影响超过了资源溢出和增加客户忠诚度的积极影响,因此服务多样化很可能增加内部组织和控制的成本,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不上升反而下降。当制造商的服务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更大的知识和资源溢出得到更大的成本优势,增加客户忠诚度和合作,以及从无形资产(如品牌)中获得的杠杆可能会超过负面影响。由于学习效应,服务转型策略的负面效应减弱,这种积极效应也得到了加强。因此,当企业获得更高水平的服务内容时,它应该获得所需的能力和技能,实现必要的组织变革,并建立管理基于服务的业务所需的经验。


图 2.1 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成本影响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图

...........................

第 3 章 制造业服务化与出口产品质量的测度及特征性事实................................17
3.1 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测算................................17
3.2 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及行业比较.......................17
第 4 章 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28
4.1 构建模型及变量选取.................................28
4.1.1 基本计量模型...........................................28
4.1.2 核心解释变量...............................28
第 5 章 结论与对策...................................39
5.1 论文主要结论............................39
5.2 政策建议.................................40

第 4 章 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构建模型及变量选取
4.1.1 基本计量模型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充分运用已有的数据构建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文章提供量化的分析基础。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制造业服务化与出口产品质量的而关系,所以本文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在现实情况中出口产品质量会受到多个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在选取控制变量时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以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企业资本劳动比、企业存续年限和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在第二章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设定基本计量模型如下:
InQualityit=β0+β1InServitizationgt+β2InServitization2gt+β3 Controlit+μi+μt+εit (4.1)
其中,下标i、t、g分别表示企业、年份和行业,Qualityit表示企业i在t年的出口产品质量,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Servitizationgt表示制造业行业g在t年的服务化水平,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在第二章的机制分析中可以看出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很有可能存在一个调整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实证回归分析时在计量模型中加入服务化水平二次项Servitization2gt做U型检验。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需求函数求残差得到的是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微观层面的数据,而根据直接消耗系数法测算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是行业层面的数据。Controlit表示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μi和μt分别表示企业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固定效应是指由于产品的固有特性而导致的不同产品类别的价格和数量的差异,εit 为误差项。
.............................

第 5 章 结论与对策

5.1 论文主要结论
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得出企业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固定投入效率和市场规模三个因素,接着从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入手对其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其次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产品质量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最后根据研究对象和具体情况设定基本计量模型。本文综合运用多个数据库,多个维度的有效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改变样本量和替换主要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得出结论如下:
(1)我国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在近十年中逐步提高,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仍有提升空间。服务要素在制造业企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提升服务化水平意义重大。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比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巴西来说更低,与此同时,服务内置化问题也较为严重。但近十年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呈上升趋势,这些均反映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根据实证结果总体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呈显著的U 型关系,这表明企业在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初期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企业制造业服务化越来越成熟时,对公司价值的负面影响是最小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协同效益和固有的利益服务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制造业服务化对公司价值产生积极的影响,产品质量上升,达到这种正面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到制造业服务化水平通过企业成本、企业技术创新、市场规模和企业生产效率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来看,制造业企业在初期由于企业战略焦点的丧失和内部冲突的负面影响超过了资源溢出和增加客户忠诚度的积极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不上升反而下降,随着企业更好地适应了服务化战略,出口产品质量上升。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