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特朗普 2017 年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美国一改往常的外交与经济政策,在外交上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在经济上掀起逆全球化的狂潮,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先后与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发生贸易摩擦,并屡次使用加征关税的方式威胁其贸易伙伴。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被其贸易伙伴所诟病,也遭到了越来越多来自美国国内的主流媒体的质疑,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称特朗普的钢铁关税政策将损害美国钢铁工人的利益,加征关税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利益;其次,加征关税所引起的关税反制政策又将使得双方的关税战不断升级,对全球的经济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冲击。
中美贸易摩擦仍然是现阶段中国所面临的最大风险。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动机在于企图通过发动贸易战以降低对华的贸易赤字,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就业机会,并借此希望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惜牺牲经济代价遏制中国崛起。无论美国发动这场贸易战出于哪种动机,中美交恶会危及双方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应如何面对这场贸易摩擦显得尤为重要。中美历经 14 轮的贸易谈判于 2020 年 1 月 15 签署第一阶段谈判的文本协议,双方贸易摩擦暂告一段落,但这并不代表中美之间从此交好,中美关系的主旋律依然是竞争摩擦,且伴随着长期性。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后,并未扭转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因此,第一阶段的经贸协定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后续的谈判依然有反复和升级的可能性。
美国的加征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贸易战,将决定着中国经济的韧性。出口作为 GDP 的主要组成部分,若出口急剧下滑,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使我国经济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面对潜在的出口下降,寻求多元化的出口替代方案成为必然。
RCEP 协定的签署即诞生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RCEP成员国众多,各国家的发展阶段各异,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但协定的签署使得各方的合作进程加快,在新时期通过破除贸易壁垒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的外贸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贸易战对中国外贸的负面影响,并为中美谈判争取时间,获得有利的谈判地位。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和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综合经验分析和模拟分析,测算中国同 RCEP 国家的贸易潜力,模拟了中美经贸摩擦、RCEP 削减贸易壁垒以及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通过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阐述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通过广泛阅读关于中美经贸摩擦和 RCEP 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相关文献,概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贸易理论,对比在采用不同实证方法以及情景的设定下,中美经贸摩擦和 RCEP 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影响。
第三章主要分析中国和 RCEP 成员国间的贸易情况、关税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第四章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比较分中国和 RCEP 成员国间贸易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和 RCEP 成员国间的贸易潜力。
第五章是基于 GTAP 模型的模拟分析,分析中国和 RCEP 间的贸易潜力能否有效摆脱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即模拟美国关税、中国的关税反制以及 RCEP 削减贸易壁垒和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部分,通过梳理本文的实证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根据结论尝试提出一点政策建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和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但始于 2018 年的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在规模上和持续时间上均超过以往,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构成严峻挑战。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是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李雪亚等,2018),2018 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 3752 亿美元,因而,希望通过关税政策缩小贸易逆差。传统的核算国际贸易方法将产品的生产以国别为界,产品的价值是由最终出口该产品的国家或地区所有,忽略了中间品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影响,因而,Balassa(1968)、Hummels(1999)、Koopman 等(2010)、王直等(2015)发展了以增加值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通过新的测算方法发现,中美贸易的不平衡被现有的以原产地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统计体系所夸大(万光彩等,2007;刘遵义等,2007;吕婕,2010)。
中国的快速崛起挑战了美国的世界霸权也被认为是贸易摩擦爆发的诱因(张玉环,2018;张宇燕,2018)。Kurt 等(2018)评估了美国过往的对华政策,美国向来认为中国加入了以美国为主导国际秩序中将逐渐走向自由化,但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并不符合美国的预期。Roy 等(2018)认为美国朝野上下形成了共识,即过去中国利用世贸组织的多边经贸框架,占了美国的“大便宜”。
易宪容(2018)认为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国际分工等一系列因素使然的结果,贸易冲突爆发的本质是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的准市场经济体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经济体制的差异形成了中美在贸易政策上的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准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需要积极的干预市场,因而不免造成价格体系的紊乱,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和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因而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是结构性的,美国的政策从根本上说在于强调贸易的公平性,而非简单的贸易平衡;而中国的贸易政策则注重如何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并希望以此来改变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故中美双方的贸易争端仅通过政策协商的空间非常有限,贸易摩擦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种常态。
图 2-1 无关税壁垒的埃奇沃斯盒状图
第二节 RCEP 及其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国内外学者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成果主要为关税同盟理论、大市场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贸易的影响机理
二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主旋律,区域经济的一体化首先在西欧获得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国际贸易、金融合作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联合。按照一体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
(一)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方式,该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 Viner(1950)提出,并给出完全意义上的关税同盟所必须的三个条件:(1)同盟国之间取消关税;(2)同盟国对其他非同盟国的关税水平一样;(3)成员国内部之间的税收收入通过协商分配。通过这种关税同盟,实现内部的自由贸易,同时对非成员国贸易保护,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随后,Mead(1995)、Lipsey(1960)、Johnson(1965)等拓展了维纳的关税同盟理论。
贸易创造效应即指通过取消了一系列关税和配额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使得成员国之间产生了新的贸易。具体来说,贸易壁垒的消除促进了商品的自由流动,某一成员国内部商品的价格若高于内部其他国家的商品,则会导致其他国家的商品取代本国生产的商品,导致本国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增加,这种正向效应被称之为贸易创造效应。这种正向效应主要是源自于:(1)国内减少或取消部分商品的生产改从成员国进口,这种生产成本的节约增加了福利水平;(2)对于国内需要花费相对高成本才能生产的商品改从成员国进口,通过使用低成本的他国商品替代本国的高成本商品,增加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而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同关税同盟以外的其他国家贸易量下降,关税同盟内部的贸易量增加,关税同盟外国家的低价商品由于受到关税协定的限制,因此,不得不从关税同盟内进口价格相对较高的商品,国与国之间发生贸易的转移,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相同的商品却支付了更高的价格,消费支出增加,社会福利因此下降;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由成员国以一个相对较高的成本去生产商品,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负的贸易效应称之为贸易转移效应。这种福利的损失主要源自于:(1)原先消费关税同盟外低成本的商品改为消费关税同盟成员国高成本的商品,生产的成本增加;(2)从消费者来看,消费高成本的商品带来消费支出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剩余下降。
.....................................
第三章 中国和 RCEP 间的贸易关系................................15
第一节 RCEP 概述......................................15
第二节 中国和 RCEP 成员国间的贸易...........................16
第四章 中国和 RCEP 成员国间的贸易潜力.................................23
第一节 中国和 RCEP 成员国外贸的经验实证............................23
第二节 中国和 RCEP 成员国的贸易潜力...............................25
第五章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 RCEP 对中国外贸影响的模拟................................27
第一节 中美贸易摩擦的形成与演进.....................................27
第二节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国外贸........................................29
第五章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 RCEP 对中国外贸影响的模拟
第一节 中美贸易摩擦的形成与演进
中美贸易争端起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2018 年 3 月 22 签署备忘录时,宣称中国偷窃美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援引 1974 年贸易法第 301 条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旨在迫使中国改变其“不公平贸易行为”。
一、中美贸易谈判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中美双方一共展开了十三轮的贸易谈判,历次谈判梳理如表 5-1 所示:
表 5-1 中美经贸谈判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引入双边进口加权关税和人民币汇率分析其对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和 RCEP 成员国的贸易潜力,并采用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拟了关税和汇率的变动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如下结论。
第一,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GDP、进口、出口、贸易条件和福利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将一定程度上削弱负面影响并给美国经济带来压力,但从整体上看,贸易摩擦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依然大于美国,其原因在于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远大于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因此美国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对中国商品征税,因而加征关税的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冲击也更大。美国通过关税政策也无法改变其贸易逆差的现状,短期美国的贸易不平衡将得到改善,但与美国 6000 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相比影响甚微,而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如福利水平的下降使得关税政策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第二,中国和 RCEP 成员国的贸易竞争优势各不相同,贸易潜力巨大。通过RCEP 削减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人民币贬值措施都将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其中削减关税壁垒的经济效果较弱,因为中国和 RCEP 成员国间的关税基数较低,下降空间有限,降低关税对 GDP、和进出口等指标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尚不足以抵消中美贸易战的负面冲击。削减技术性贸易壁垒10%和人民币贬值 5%将有效对冲中美经贸摩擦的负面冲击,中国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如 GDP、进出口、收入和消费等均实现增加。其中,削减技术性贸易壁垒 10%的正向作用最好,但美国的经济也得到改善;人民币贬值 5%的正向作用次之,但人民币贬值不可避免的带来贸易逆差、福利水平和贸易条件的恶化。
第三,电子设备、其他机械、其他矿产、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重灾区,出口下滑明显。RCEP 成员国削减关税将改善中国农业、能源与矿产、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的出口情况,削减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改善中国所有部门的出口,其中能源与矿产、轻工业、石化煤制品、其他金属、电子设备和其他机械均受益明显。若中国贬值人民币 5%,农业、能源与矿产、纺织业和其他机械的出口显著增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