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69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认为在我国出口频繁遭受贸易壁垒的前提下,缓解出口困境,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有必要考虑各类产业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特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出口贸易市场和产品层面的结构,积极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不断开拓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市场额格局,以应对出口贸易中贸易摩擦案件数量愈加增多的现象。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国内市场在消费中的重要地位,要积极学习、研发和创新先进技术,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推动外贸企业和行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贸易稳定发展的繁荣进程中断,中国经济也经历了从超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巨大转变。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创伤,随即提出了诸如“再工业化”之类的措施,并且开始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因此,为了保持我国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继续拓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新空间,继续挖掘潜在的出口市场,有效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具有更加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也是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如果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很高,那么它的综合国力将会很强,在国际市场上就会有更多的发言权。虽然过去的国际发展趋势一直是朝着更加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1978 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以及出口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可知,2010 年,中国的 GDP 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截止 2013 年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对外贸易急剧下滑,表现为从经济稳定的旧常态转变为逐渐下行的新常态,而长期以来,在与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交往中,我国制造业出口呈现出巨大的贸易顺差,这势必会引发出口目的国的抵制,进而冲击我国制造业的出口。
从当前的国际贸易新环境尤其是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后来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增强,美国、欧盟、印度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逐渐增加。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数据显示,自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我国共遭受了 1836 起贸易救济案件,比 1980-2000 年的 293 件增加了近 6.3 倍。其中反倾销措施使用的次数最多达到了 1188次,相比 1980-2000 年的 246 次,增加了近五倍。事实上,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仅美国、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增加了使用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频率,而且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也开始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减弱,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以及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过去传统粗放型的、以量取胜的对外贸易方式已难以延续。


图 3.1 反倾销壁垒的贸易效应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很早就已经提出,主要是针对减缓出口风险等目标,但目前国内外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研究还很少,现有研究中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贸易环境来验证对华反倾销政策的实施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有利于增强我国传统外贸优势,加快培育新的出口竞争优势。
第二,自 2001 年以来,中国是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在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种态势愈演愈烈。现有研究中,考虑到各位学者选择的样本、年份、数据的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依托自 1990 年以来的反倾销贸易壁垒数据,从行业层面系统了解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现状,有助于中国出口产品清楚地了解所面对的贸易大环境,进而做出正确的市场选择行为。
第三,国内外学者大多从企业角度研究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并且对于对华反倾销的实施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研究比较零散,也不够全面,本文创新性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出口在遭受反倾销贸易壁垒后对于该行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有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增强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提升我国国际市场地位。
二、现实意义
第一,改善出口贸易的结构。在贸易保护主义愈发盛行的背景下,从制造业细分行业角度研究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商品结构,降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和外贸依存度,这对于培育我国出口贸易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出口贸易稳中提质,实现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转变贸易发展方式。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贸易摩擦逐渐增多,但世界各国经济增速逐渐减缓,外贸“新常态”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表现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和改善外贸市场和产品出口结构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对华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实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有利于带动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这对于积极开拓新兴的外贸市场、改善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程度以及缓解贸易风险和保证我国出口贸易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有关反倾销的研究
反倾销的出现和加剧并非巧合。它是全球经济和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产物。作为贸易保护措施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进行低价销售。一般而言,进口国除了会对此类商品征收一般性的关税外,还会加征其他税种,以进一步防止进口货物在国内市场低价销售。这种附加税被称为“反倾销税”。
一、有关反倾销的定义研究
“倾销”一词源于 1884 年的《美国国会记录》,用来指出口国出口的商品在国外市场上采用低价销售的非公平竞争行为。这个概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Jacob Viner(1923)在其作品中首次阐明了倾销的本质。他认为,倾销是对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采用不同的价格导致产生的价格歧视。很久以前,这种行为就被认定为是不公平竞争的,进而衍生出了“反倾销”一词。近年来,随着关税贸易壁垒的使用限制的增加,以反倾销和反补贴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的使用频率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以其隐蔽性的特点逐年增多。其中,反倾销措施作为国外对中国实施最多的贸易壁垒之一,1994 年,GATT《反倾销协定》第 2(1)条对倾销作了界定:出口国的企业为了获得或占领国外市场,以低于正常市场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市场出口产品,并发生了实际损害进口国的相关行业或企业的利益,且进口国有证据证明该行为与损害出口存在关联的,这种出口行为即为倾销。而反倾销则是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不受侵害对上述倾销行为进行抵制和应对的一种手段。
二、有关反倾销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反倾销措施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关税措施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因此,对反倾销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其中一部分可以分为对影响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因素选择研究,杨仕辉和熊艳(2002)认为,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实施与关税和国家生产力的水平以及国际经济结构有关。从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显示的中国贸易壁垒分布图来看,除了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了较多贸易壁垒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采取一系列的贸易措施。谢建国(2006)和沈国兵(2007)都认为美国工业的增长率及其相关行业对华贸易逆差均会影响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次数。在此基础上,王晓磊和沈瑶(2018)经过研究分析认为,对华反倾销实施的次数与中国对产品进口国的进口渗透率有关,当中国出口产品对进口国市场具有较高的进口渗透率时,进口国将大幅增加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反之,将大幅减少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而于津平和郭晓菁(2011)认为汇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他们认为,如果实际汇率导致进口国的货币相对于出口国的货币升值,那么进口国可能会更频繁地对出口国实施贸易措施。同样地,马坚(2017)研究认为,汇率因素一直是一国遭受反倾销案件调查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经济和政治因素也是造成进口国对出口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因素。其中一国的经济状况、中国从该国的进口量以及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都是决定一国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重要原因。
................................

第二节 有关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的出口市场过于依赖发达国家或地区,后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制裁,我国出口贸易遭到重创。因此,中国政府将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虽然我国提出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已久,但由于缺乏重视,对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研究还很少。另外,中国出口面临着市场发展不平衡、过度依赖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不利因素,尤其是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中国意识到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弊端,开始继续强调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使用逐渐增多的背景下,研究出口市场多元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平稳快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研究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实施是以一个国家对外开放为基础的,也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和新型的国际贸易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了解释。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理论。他认为一国内部分工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国际经济发展。同样地,开展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绝对成本的差异,也就是说,一国生产和出口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进口生产成本绝对高于其他国家的商品。各个国家应根据各自具有的绝对优势形成独特的国际分工格局,从而更有利于产品的交换。
19 世纪初,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强调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基础不是生产技术和成本之间存在绝对差异,而是具有相对差异。也就是说,进行贸易的基础应该遵循 “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的原则,生产和出口的商品应是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进口的商品应是其生产要素或者成本具有比较劣势的,从而创造性地批判和完善了亚当·斯密提出的的绝对优势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初,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lin)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国际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应该以某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强度来解释。该理论还指出,各国在贸易往来中,可以生产并出口要素相对丰富的商品,进口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的商品。
..........................

第三章 反倾销对出口市场多元化影响的理论分析 ...................................... 19
第一节 反倾销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 19
一、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分析 ..................................... 19
二、反倾销措施的倒逼机制对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分析 ............................. 21
第四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与反倾销现状分析 .................................... 27
第一节 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发展历程 .................................... 27
第二节 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测度与分析 ............................... 28
第五章 反倾销对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 ....................................... 45
第一节 行业选择 ..................................... 45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说明 ................................... 46
一、模型设定 .......................................... 46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47

第五章 反倾销对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

第一节 行业选择
由于我国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进行了变更①,为保持数据口径的统一,本文选取了 1990-2017 年 22 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其中所需的各个行业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来源于 UN Comtrade 数据库。UN Comtrade 数据库采用的是国际海关编码(HS),而中国制造业出口采用的是 GB 行业编码,由于货物贸易中出口额是根据产品类别进行分别统计的,为了使制造业各子行业一一对应起来,本文基于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2017)与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ev.4)对照表以及由世界银行提供的 HS-2007 编码与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ev.3)对照表,将两位数的国际贸易产品分类与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匹配,并根据张其仔、李蕾(2017)对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方法,将匹配之后的 22 个制造业分为三大类:劳动密集型行业(13 个子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4 个子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5 个子行业),具体分类结果如表 5.1 所示:


表 5.1 国际贸易产品类别(HS)与国民经济标准行业分类(GB)对照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 UN Comtrde 数据库中中国 1990-2017 年对世界各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数据,借鉴 HHI 指数的测算方法,分别测算了我国 22 个行业的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实施对我国制造业行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首先,从整体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在遭受到世界各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虽然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在短期内使得相关行业的出口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涉案行业为保持正常的贸易秩序和减少损失,通过转向与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水平,同时缓解了贸易摩擦的风险,降低了出口波动。另外,在加入贸易竞争力指数、物质资本强度、以及劳动技能水平、研发强度等控制变量后,贸易竞争力指数、物质资本强度和劳动技能水平对于出口市场多元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说明行业的竞争力越高,物质资本强度越高,劳动技能水平越高,越有助于促进相关行业的出口多元化发展。但是外商资本占比和研发强度对于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这与预期的结果是不一致的,也可能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在于利用我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我国有关企业并没有从中获取技术优势,从而使得增加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可能性降低;最后行业规模对于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是不太显著的,但从其系数来看,行业规模的扩大抑制了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这可能是因为随着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虽然一方面提升了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更多的企业参与资金和技术的分摊,使得增加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可能性降低,从而抑制相关行业的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
其次,从分样本实证结果来看,在遭遇到反倾销贸易壁垒之后,我国出口行业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提升了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水平。通过对三者影响系数的观察发现,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实施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劳动密集型行业,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小。
最后,从分时间段的对比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各国反倾销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不同的,其中在 2008 年以前,对于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水平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在 2008 年以后,随着各国反倾销次数的不断增加,对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不利于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规模和新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