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产业融合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并致力于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由于服务贸易规则在世界和区域范围中的广泛推行,服务业的发展逐渐转变为国际化、全球化的新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格局的转变不仅带动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而且带动了资本与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增长呈现疲软的发展趋势下,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成为一国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路径。可以说,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国服务业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主要的经济体,在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中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伙伴关系。2017 年,中日韩三国整体的经济总产值约高达 16 万亿美元,大约占到世界经济总产值的 1/5以上。中国作为三国中经济总量最高的国家,已成为日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是中国的第二大与第三大贸易对象国,三国经贸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度高。同时,作为推动亚洲经贸合作发展的核心经济体,三国在推进构建中日韩自贸区(FTA)和 RCEP 的建设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18 年 5 月 9 日,中日韩领导人第七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三国进一步展开经济贸易往来合作铺设了基础。以往中国在与日韩的经贸往来中,比较注重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技术贸易、生产性服务贸易等非货物贸易领域。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中日韩三国贸易规模的扩大,也势必给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提升带来机遇和挑战。
对出口竞争力的研究,较多的文献通过将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的进出口值代入衡量竞争力的各指数,从而分析一国某产品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忽视了不同主体在参与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而引起因为重复统计贸易量产生进出口规模虚高,进而影响对出口竞争力的正确估计。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逐步扩大,产品的生产链在不同国家间的延展细化,贸易增加值的统计方式剔除了传统贸易统计中的重复计算,较为真实地反应一国国内创造的实际贸易利得,同时也能准确衡量国际贸易主体的进出口规模。因此,基于贸易增加值重新衡量中日韩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水平,对三国更好地开展经贸合作和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都是必要的。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信息科技、智能研发、金融服务体系等,对知识技能、专业化高技术人才的要求较高,是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果显著,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但仍然存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服务技能较弱以及高端人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明确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判断其出口竞争力水平,找出与日韩发展的差距,对我国更好地开展生产性服务贸易以及深化中日韩三方合作都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立足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影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影响因素的强弱,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也都是必要的。因此,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更准确地测算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水平,明确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劣势,实证分析影响其出口竞争力的因素,据此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2.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测算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出口中的贸易增加值,并改进出口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不仅使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更准确,而且丰富了基于增加值视角下出口竞争力的研究。此外,吸取日韩两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对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谋划产业发展布局以及加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2 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现状
2.1 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出口
图 2.1 和 2.2 展示了中日韩三国 2005-2017 年间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额和出口增长率,可以看出: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规模逐年增加,在 2005 年-2017 年间增长了近 1000亿美元,增速最高达到了 33%。2009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发展,导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速较 2009 年以前差距较大,但之后出口额呈现增长趋势,与日韩两国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从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来看,2009 年出现了负增长,达到了-20%,2010 年增长率恢复到 30%的水平后,呈现出较为稳定的趋势。日本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有较强的发展基础,在 2005 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额高于中国和韩国,2005 年以后出口规模并未大幅增长,一直处于 1000-1200 亿美元的规模区间,并且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 2009年出口额达到最低值,近几年出口额有一定的增长,但始终少于中国。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长率来看,以 2013 年为界,增长率水平分别呈现低于和高于中韩两国的趋势,同时也可以看出,2009 年日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严重,增长率达到了-30%。韩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13 年以来出口额逐年下降,甚至存在负增长的现象。
通过对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比较来看:除了 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日韩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额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以外,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较为稳定。其中,中国出口规模增幅最大,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日本增幅较小,韩国则呈现下降趋势。
.............................
2.2 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下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出口
测算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加值,需要明确贸易增加值的理论模型与具体的核算方法。本文借鉴了已有文献的理论成果,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通过区分本国国内的中间投入和从国外进口的中间投入,能够准确测算出一国出口中国内所创造的实际价值,即出口中获得的国内贸易增加值。具体地:如表 2.1,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能够反应的基本关系为:
.................................
3.1 出口竞争力指标的说明...................................20
3.2 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21
4 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35
4.1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数据来源......................................35
4.2 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37
5 结论与政策建议...............................42
5.1 结论...........................................42
5.2 政策建议............................................42
4 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1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主要用来分析一个国家某个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原因,波特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归结为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行为以及机遇。在选择具体的代表性指标时,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结果,选取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生产要素
波特认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非技术劳动力等在内的初级生产要素,另一方面是包括基础设施、信息通讯、专业化技术人才和科研机构等在内的高级生产要素。生产性服务业是依赖于高技能专业化人才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高科技、高资本以及专业技能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培养这些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大量投入,其中人力资本较一般的劳动力而言,是需要经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获得的。提升生产性服务部门国际竞争力,必须优化行业自身的优势,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高等教育是获取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本文选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衡量生产要素的指标。
(2)需求状况
波特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极其重要的,国内的需求市场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并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地,企业为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会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从而逐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成为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的优势;若国内需求市场倾向于对国外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会刺激企业不断地推陈出新,创新出先进的产品或服务,在参与国际竞争时成为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因此,国内市场的需求能进一步地提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许多学者在研究需求因素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时,都把GDP 相关量作为研究指标,GDP 的增长速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需求的变化,因此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研究指标。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分析了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与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下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现状与细分行业出口结构现状,并通过对两种统计方法下出口值的比较得出贸易增加值能更好地反映一国出口获利能力,进而基于贸易增加值改进了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分析了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与细分行业的出口竞争力,通过比较得出中国具有的竞争优势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部门,最后针对性地分析了影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因素。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包括:(1)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下,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出口规模逐年提升,中国的出口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在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额高估现象最为严重,中国在该行业获得的实际利益最少。(2)对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 VIMS 和 VRCA 指数均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日本呈现出与中国相反的下降趋势,韩国则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对细分行业的 VIMS 和 VRCA 指数分析得出,运输存储行业与专业科学技术行业是中日韩三国较具备出口竞争优势的行业,前者是日本的竞争力水平最高,后者是韩国的竞争力水平最高,金融保险与信息通信是三国均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3)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来看,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提升效果较明显的因素是货物贸易出口额、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服务开放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4)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增长,中国在该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会逐步提升,这种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支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