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协定自由度研究--基于贸易协定文本的量化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29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认为我国在未来与发达国家进行的自贸谈判中应积极评估低自由度议题,明确我国核心利益诉求,并且注重提升传统贸易领域议题的深度水平,加快推进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除此以外,还应根据国家经济特点有的放矢进行自贸谈判,同时在谈判中主动出击,最大限度争取本国利益,使得协定的签署和实施真正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全球贸易规模在WTO成立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各国在WTO框架下进行的多轮贸易谈判在一定程度上显著降低了各国间关税及各种非关税壁垒的水平。然而,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深入,传统多边体制下的自由贸易谈判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新环境。多哈回合谈判以来,伴随谈判逐渐向敏感产品和领域推进,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已不可避免地陷入僵局,这促使各国转而依靠双边或多边区域贸易自由化谈判来达成覆盖范围更广,协议水平更高的贸易协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截至2018年5月1日,全球已有287项区域贸易协定正在实施,且数量逐年上升。此外,还有一些协定已经向WTO通报但尚未实施,这些协定未来也很可能付诸实施。我国近年来也意识到区域贸易协定对区域内经济体贸易的促进作用,积极开展自贸协定谈判,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此可见,区域贸易协定已经成为寻求自由贸易经济体之间的主要谈判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各经济体得以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开展贸易合作,最终促进双方的经济增长,获得双赢的结果。
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区域自由贸易谈判,双方应重点关注哪呰方面,如何针对不同国家有所差异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调整贸易协定的内容,成为了当前各国政策制定者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1.1.2研究意义
如前文所述,区域贸易协定追求更深层次上的贸易合作,因此最终谈判形成的贸易协定文本通常极为复杂,不仅涉及传统的关税减让,更重要的是在投资、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等新领域做了探索和实践,这在涉及发达国家经济体的自贸谈判中尤为明显。然而,现有的理论研究较少着眼于贸易协定文本本身,忽略了条款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只在宏观层面对协定进行描述,得出类似“协议水平高或低”这样较为简单的结论,对贸易协定缺乏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本文将贸易协定文本作为研究和描述的对象,通过对贸易协定文本的逐条量化分析,在微观上勾勒出了自贸协定涉及的全部内容,从而使得我们对自由贸易的内涵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降税”这一较为浅显的概念层次上,这是理论意义上的一大进步。
...........................

1.2文献综述
1.2.1研究现状评价与研究趋势展望
由上文可知,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对贸易协定中的某一领域条款的分析,缺乏对于整个自贸协定全局性的考察和条款层次的区分,并且专门针对我国自贸协定文本的研究较少,也鲜有专门将我国与发达经济体签署的自贸协定作为考察对象的相关比较研究。
在研究趋势方面,学者们近年来倾向于对某一经济区域一一例如亚太地区等一一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相较于仅仅局限于对某两个国家间自贸协定的研究,学者们更多着眼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例如盛斌和果婷对包含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在内的四种亚太经济一体化方式做了研究,结合对贸易政策的分析,对我国未来倡导与推进亚太自贸区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全毅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在此背景下探究了中国FTAs建设的应对之策,认为我国应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取向,加快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同时构筑FTA全球合作网络,适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总体而言,双边贸易自由化以及在此基础上逐步构筑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流趋势。
通过对现有学者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在借鉴己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进行创新,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己签署的贸易协定文本,弥补了现有文献的不足,同时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签订自贸协定提出政策建议。
............................

2理论基础

2.1自贸协定签订对贸易流量影响的相关理论
本文的研究基于双边自贸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会有效促进缔约国的贸易流量这一理论前提。尽管包含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在内的自由贸易基础理论早已论证了自由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但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能否真正带来缔约国之间贸易流量的增加,学界近年来伴随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而进行了大量研究。维纳提出的关税同盟理论是所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关税同盟会产生的积极的贸易创造和消极的贸易转移等静态效应,同盟内自由贸易的成员国之间的福利效应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因而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存在不确定性。米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自贸区的贸易偏转效应,指出在自贸区内实施原产地规则能消除贸易偏转。罗伯森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了自贸区的经济效应。他首先阐述了自由贸易区的两个特点:首先是内部成员实施自由贸易,但不执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其次是在自贸区内切实遵守原产地规则。在此基础上,罗伯森建立模型探讨了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得出结论认为组建自贸区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更高同时商品价格更低的国家。对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经济体而言,福利水平能否提升则取决于建立自贸区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大小的比较。
在理论研究之外,也有学者针对已有的自贸区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最初产生于欧美地区,因此相当一部分实证研究来自于国外学者,研究结果通常支持自贸协定会对贸易流量产生正向影响这一结论。
...........................

2.2APEC自由贸易协定分类框架
APEC自由贸易协定数据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议题-条款-核心要件”三级体系为核心的贸易协议文本分类框架。根据文本内容所涉及的管辖范围,APEC首先将所有范围区分为17项议题,例如“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等;其次,在每一个议题项下,包含若干详细规定该议题具体内容的条款;最后,在每一条款下,又包含若千更加详细阐述该条款内容的核心要件。这样,通过一步一步地细化,最终使得自贸协定文本的每一行具体规定,都能在这套三级分类体系中找到位置,也为我们构建覆盖率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来量化协定文本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市场准入”这一议题为例,在这一议题下,包含了“总览”、“消除关税”、“非关税措施”、“特别制度”、“其他措施”、“制度性条款”以及“农业”7项条款,而在“总览”条款项下,又包含了“符合关贸总协定第24条”、“范围”、“定义”、“国民待遇”、“遵循GATT/WTO对国民待遇的规定”、“国家和/或部门对国民待遇的例外”、“符合海关估价多边规则”、“旧货”、“保证措施”以及“其他一般方面”等10个核心要件。依此类推,在“市场准入”议题项下,共有7项条款和58个核心要件,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议题体系,其他16项议题也是如此。表2-1粗略地展示了APEC分类框架的结构组成:

.......................
3中国自贸协定发展现状................................10
3.1中国自贸协定总体发展现状及特点................................10
3.2中国与发达国家自贸协定发展现状................................10
4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协定自由度研究-指标分析....................14
4.1指标构建....................14
4.1.1覆盖率指数....................14
4.1.2广度指数....................14
5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协定自由度研究-核心要件分布分析.........................22
5.1传统领域议题.........................22
5.1.1市场准入.........................22
5.1.2原产地规则.........................22

5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协定自由度研究-核心要件分布分析

5.1传统领域议题
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卫生与植物检验检疫、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争端解决等7个议题代表了自由贸易谈判的传统领域。这些议题条款众多,涉及面广。根据本文的统计,传统贸易议题下的核心要件数量在所有核心要件数目中的占比超过了52%。在我们所研究的四份协定内,这7个议题都有所涉及,其广度指数也较高,可见这些议题是协定谈判中的重要内容。
市场准入议题是自贸协定的总览议题,是基本贸易原则和制度的概述性议题。整体来看,总览、非关税措施和制度性条款这几项条款下包含的核心要件各个协定涉及较多,主要有适用于整个协定的术语定义、协定覆盖范围、关税的削减、相关法律的公开、委员会的设立等一般性内容,是协定得以建立的基础。可以注意到,所有协定文本都没有涉及到农业条款,这反映出农业条款谈判的敏感性和艰难程度。在分类框架下,农业下辖的核心要件包含了开放市场、出口补贴、农业保障措施等核心要件。我国担心对发达国家开放农业市场会对本国本就脆弱的农业造成冲击,相应地发达国家也无法接受农业出口补贴这种违反自由贸易原则的行为。这导致涉及农业的相关谈判和关税减让异常艰难。以中韩为例,根据韩国产业部的数据,在中韩自贸协定谈判中,所有的农产品中超敏感和敏感农产品占到所有农产品的63.5%。在这样的背景下,达成完全减税或部分减税的农产品尚且屈指可数,农业框架内的其他一致协议更是天方夜谭。除农业条款外,四份协定在其他条款上均有所覆盖,但与条款内核心要件总数相比还有所欠缺,条款深度不足是目前我国在市场准入议题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

6结论与政策建议

6.1本文主要结论
区域性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一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深刻认识我国目前与发达国家签订自贸协定的成果与不足,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把握这一趋势。鉴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自贸协定的现状,其次创造性地运用APEC自由贸易协定“议题-条款-核心要件”三级分类框架构建了包含“覆盖率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在内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与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和瑞士这4个发达国家签署的自贸协定做了量化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结论对我国与发达国家未来进行更多自贸协定谈判提出了政策建议。在所有研究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结论:
1我国目前在对外自贸协定体系的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签署的自贸协定尽管以与发展中国家达成为主,但内容更为复杂,覆盖领域更多的与发达国家达成的协定更值得我们详细研究。
2.通过对协定覆盖率以及广度和深度的分析,本文认为协定的议题覆盖率较好且不同协议侧重不同议题,但总体上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均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具体到议题层面,则体现出同一议题广度指数普遍大于深度指数,而传统领域议题广度好于新领域议题,但深度略逊的特点。同时,协定在议题侧重上展现出了与对应国家经济发展特点相契合的特征。
3.对协定核心要件分布的分析进一步掲示了协定在各个议题上的自由度水平。在传统领域议题内,协定的核心要件通常涉及实质性承诺,但分类框架内数量众多的条款和核心要件总数使得议题的广度和深度偏低。新领域议题内,协定核心要件通常较少涉及作为关键条款的法律规制相关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深度指数的可信度,降低了协定的承诺水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