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提出基于要素配置、产业耦合、贸易价值链跃升范式梯度发展交通、能源、信息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并从企业、区域、国家三个维度积极保障、发展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配套措施,共同推进内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外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有关政策建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最与意义
一、研究背最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质量问题在国际贸易领域集中反映为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瓶颈。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高达22701.6亿美元,约为1979年的166倍,并于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虽然中国在贸易量上创造了另一个中国奇迹,但非‘‘强国”仍是不争的事实。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中国主要位于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在研发、销售等高分配利润的核心环节鲜有涉及*出口企业往往会因产品质量不高而陷入出口产品附加值率和利润率低下的困境。过去四十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过度偏向成本导向型的出口扩张模式,但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与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这种低成本引致的出口比较优势日趋式微。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日益掣肘我国贸易价值链跃升,中国的贸易发展迫切需要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为重点进行转型,并以贸易为切入,耦合要素流转、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尽管近年来众多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但这些研究均忽略基础设施这一重要因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无疑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能否有效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基础设施细分为交通、能源、信息三大类,分别探讨这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对中国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种类非对称影响。鉴于各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向与规模一般是由各地政府依据自身发展情形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五年工作规划确定,从而导致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性差异,由此形成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空间非对称影响图景。一方面缘由地缘地理关系,东中西部在基础建设着力点不尽相同,东部沿海地区着重加强港口、航道建设,而中西部内陆省份则着力加强公路、铁路建设。另一方面,源于区域禀赋差异,东中西部在要素配置、产业耦合、贸易价值链跃升等范式不同导致地区基础设施作用效果也会不同。因此,本文除了直观地研宄基础设施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外,将基础设施禀赋建设置于契约质量框架中,更注重考察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种类非对称及空间非对称影响,探究种类非对称及空间非对称影响下,基础设施的溢出路径及对应的政策谱系。
..............................
第二节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研究框架.在广泛阅读基础设施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后,提出研宄主要问题.?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能提升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吗?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出口产品质最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影响?棊础设施对出口产品质景的提升作用是否受到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其次,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怎样合适选取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替代变量并准确度量地区出口产品质量?解决指标选取与变量测算问题后,采用何种有效的实证方法进一步定量评估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非对称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解决研究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并给出参考性建议。根据以上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文章共分为六章,现汇出全文结构框架图,如图1-1所示。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
第二章文献结述
第-节基础设施相关研究
一、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
国内最早界定基础设施概念的学者是钱家骏、毛利本,他们将基础设施定义为向社会生产部门提供的基础服务,其中交通运输、通讯等有形产出部门为狭义基础设施,在此基础再加上教育、医疗保健等无形产出部门为广义基础设施。刘景林从基础设施的社会职能出发,将基础设施划分为生产性、生活性以及社会性三大类,强调基础设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的公共事业。李泊溪、刘德顺在此基础上将基础设施进一步细化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能源供应、环境保护、科研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等七类。唐建新、杨军立足于新经济发展观,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生产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均是基础设施,其具有髙资本产出比与技术不可分割的特性。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基础设施的概念表述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类。鉴于广义基础设施囊括教育、科技、法制、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这些广义的社会性基础设施并未向交通、能源、信息等经济性基础设施一样作为物质资本直接作用生产过程,而是通过作用相应领域从而对经济发展起长远推动作用。如若探讨广义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会夸大基础设施的提升作用,故本文从狭义角度出发,聚焦交通、能源、信息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非对称影响。
二、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
纵览已有基础设施研究的相关文献,国内外学者最早主要研究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尽管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所差异,但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即学者们普遍认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学者们才开始展开基础设施与国际贸易行为的研究,且主要从贸易成本和贸易便利化两个维度研究基础设施对贸易总量与贸易模式的影响。
...........................
第二节出口产品质置相关研究
一、产品质量的概念界定
自从市场经济运行以来,国内学者纷纷关注产品质量这一研究热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蒲伦昌在借鉴已有产品质量的概念基础之上,提出产品质量是适合人们和社会需要所具备的特性|既包括产品结构、精度等内部质量特性,也包括外观、形状等外部质量特性。李震言则将适用性理解为产品符合消费者使用的性质与程度,并进一步指出这种适用性具备广泛性的特征。许洪波从政府产品质量监管体制角度认为产品质量是反映产品有效性、安全性、可信性和经济性等特性评价总和。施炳展在研究中闽企业出口产品质董决定因素时强调产品质量是同类产品间的垂直化差异。综合国内外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产品质量是同类非同质的垂直差异化产品中所有影响消费者效用评价和支付意愿的有形或无形属性的特性总和。
目前直接研究基础设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文献相对较少,类似研究主要基于贸易成本视角探讨基础设施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或出口技术复杂度间的关系,并且得出基础设施能有效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结论。由于存在低技术高质量或高技术低质量产品组合,王明益则认为出口技术复杂度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当然,基础设施与出口产品质童之间的联系正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胡莉莉通过空间关联性分析得出中国省际出口产品质量存在空间依赖性的结论,文章进一步利用SLM模型和SEM模型等空间计量方法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省际基础设施能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张博利用2001-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混合模型和系统GMM估计研究基础设施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生产的连续性可能对各种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这一问题得出不同结论。
..........................
第三章基础设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机制与理论分析..........................17
第一节机制分析..........................17
一、低质量基础设施导致低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17
(―)低质量基础设施导致企业投资不足..........................17
(二)低质量基础设施导致产品价格扭曲..........................17
第四章指标拥算与变量说明.............................27
第一节各省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27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27
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现状.............................27
第五章基础设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分析.......................40
第一节基础回归..........................40
—、整体回归..........................40
(一)混合回归与面板固定效应回归..........................40
第五章基础设施影晌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基础回归
一、整体回归
(一)混合回归与面板固定效应回归
1.混合回归
为了便于观察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及其他变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木文首先采用具有稳健标准误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5-1中模型(1)-(3)。
.......................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一节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基础设施与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文献,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机制分析和理论推导,并在理论层面上初步论证了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区域的基础设施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存在种类非对称与空间非对称影响的双元异质性特征。根据基础回归及门槛回归结果,本文得出如下三点结论: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作用显著。总体回归结果表明,交通、能源、信息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更为突出。此外,人均GDP、教育强度、商业信贷、契约执行效率等因素也会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第二,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种类非对称性,即三大经济性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异质性影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总体上对于地区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能源基础设施既存在边际产出效应又存在生产力效应,其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总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始终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提升作用。
第三,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非对称性,即同一种基础设施对东、中、西部的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差异。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中部地区却存在反向调节;能源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以生产力效应为主,西部地区的边际产出效应则强于生产力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边际促进作用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反S”型,对中部地区的边际促进作用趋强,而对西部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边际促进作用却呈现递减的态势。
参考文献(略)
国际贸易视角下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国际贸易论文,基础设施,出口产品质量,非对称影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及其影响因
-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福利效应之国际贸易研究--
- 中国对马来西亚制造业投资影响因素之国际贸
- 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与中国生产率增长之国际贸
-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之国
-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测度及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视角下R&D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
-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 中国石油进口国际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测度及
- 生鲜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之国际
- 国际贸易视角下跨境股权众筹实施效果的影响
- 中国水稻种子进出口国际贸易研究
- 国际铁路直通运输中铁路运单物权凭证属性的
- 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服务国际贸易出口的
-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吸引FDI的影响因素及策
-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