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视角下我国电影产业成本影响因素、成本效益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33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基于对电影产业及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发现电影产业成本存在回报不确定性,配置不合理、成本壁垒高等问题。以电影的生产成本规模作为研究对象,用最新行业数据对电影产业生产成本投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解释所选取变量导演|演员知名度、电影类型、电影制式、投资形式对电影产业的生产成本投入的影响关系和程度。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文化产业的地位及发展显得越发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通过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 55000 家企业进行调查,2017 年,中国文化产业营收 91950 亿元。相比2016 年增长 10.8%,同比增速增长率为 3.3%,增长保持较快态势。电影产业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近 10 年取得一定的市场,就票房这一单项指标 2017年已突破 550 亿。在目前高速的发展现状中,电影产业也需稳住脚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以应对国内市场本身挑战及国际市场的角逐。

中国电影产业 1993 年开始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同步开展行业的市场化探索,2001 年发布《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使中国的电影行业真正实现其他发达国家比如欧美电影行业的现代院线制。2005 年华纳兄弟国际电影公司正式宣布退出中国电影市场,当时被万达集团将其旗下影院全部收购。随后,国内第一家民营影院公司万达影院由万达集团全资投资建立。 到 2009年时万达院线创下年票房总额 8 亿元的纪录,在国内影院线票房中排名第一。为民营影院线运营创造一条道路,市场模式逐渐升级。

2008-2017 年间我国电影票房增长量为 500 余亿,由 43 亿的票房增长至 559亿,年平均增速 30%以上,2017 年,电影市场发行的电影数量,国家电影院数量以及中国人均观看人数继续增加。2017 年中国观影人次 16.2 亿,但是中国的观影次数与美国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观影次数大不相同。 如果考虑到尚未纳入城市电影院覆盖范围的农村人口,则人均观看次数更少。 在世界主要电影市场中,2016 年,韩国平均每年观看电影 4.34 次,排名第一,相当于中国城市人口平均观影人数的四倍。所以中国电影市场仍存在发展潜力和空间。

......................

1.2 文献综述
1.2.1 电影产业成本特征的研究
Richard(2005)认为电影产业中电影正是关键,如同火车头,其版权资源将拉动其它领域发展,同时其它领域也会增加电影附加值,产业成本投入也是从电影为起点开始的。周末(2008)从市场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度及产业行为的分析,做出了中国院线仍处于成本规模不经济状态的结论,以及存在进入退出门槛过高的问题。秦喜杰(2010)认为影视产业进入门槛高,影视作品的生产是为了追求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观影的机会成本降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提高,行业健康态发展,以上都是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的关键。邓向阳(2011)认为电影产品实质是一种文化产品代表,电影的生产不被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制约所影响,同时电影作为版权产品本身是具有信息资源特征的,电影具有边际效益递减,且边际成本极低的特征。黄勇,刘学明(2014)认为不确定性是电影产业最主要的特征,贯穿电影产业,而交易成本理论所考察的是交易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给交易双方履约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正是这两方面因素与电影产业的不确定性及上下游企业相互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现场相符合。能够细致阐述并评估电影产业的交易成本。
1.2.2 电影产业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于电影产业成本影响因素目前能查询到的相关资料较少。马宁(1999 年)提到电影产业成本问题时,认为人才是关键,设备管理研发需要人力,电影机制改革重点是人才问题,人的因素影响电影成本,为主流电影探索降低成本找到应有的方式。郭新茹,黄舒沁(2017)在对明星效应与中国电影票房的研究中表明明星阵容目前是电影投资制作的体量的重要标尺,明星的量级和阵容都对电影成本有着正向影响。此外,张亚伟(2010)在自己的研究指出小成本电影受到电影排片的影响,且本身制作确实粗糙。
1.2.3 电影产业成本效益的研究
Weistein(1998)全面阐述分析了电影产业中利润分成及收入分成两种合同的历史,而这两种合同不全是解决合作关系中的委托代理成本分配问题,更是在行业和政治环境背景下电影产业生产商为了应对新的规制及经济环境获取效益的产物。David Waterman(2007)认为,电影工业的真正价值不是影片本身能产生多少利润,而是它为企业与其它领域合作提供了多少机会,包括电视产品、主题公园、书籍、电脑游戏及日用消费品。所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成本风险,增加产业链收入。吴海清,张建珍(2011)的研究从电影生产和传播的现状分析,指出电影产业是通过融入全球产业链,以及产业升级和调整,得以实现成本控制,延长价值获取,获取最大利益的基本趋势。李曼(2012)研究中认为,电影产品的成本与收益具有较弱的对称性,成本高的电影未必能获得好的票房,但此研究中未做定量分析,有一定局限性。徐元国,徐心楚(2015)将电影制作成本作为电影市场信号进行研究,认为高制作成本电影在高权利距离和开放性文化中对票房绩效有较强的影响,而且高制作成本有利于拥有高权利距离和偏放纵文化国家的电影出口。
............................

第 2 章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成本问题分析

2.1 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
2.1.1 我国电影市场发展及布局
2012年以来,以强有力的产业政策的作为保障,电影产业化体系逐步成熟,电影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电影产业的核心影片创作质量显著提升,形成了主旋律与商业电影独特的本土表达方式,以及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统一的创作风格,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二是中国已成为全球银幕最多的国家,产业的终端影院建设持续快速增长。三是电影技术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放映、中国巨幕,以及NOC、TMS管理技术在影院管理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放映质量。四是我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文化产业被党和国家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一带一路”的倡议为电影产业的“走出去”架起桥梁。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北美市场,中国文化“软实力”通过优秀的国产电影和先进的放映技术展现给全球电影观众。
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使电影产业的发展进人法治轨道,电影市场各项指标重回两位数增长态势。2017年,全年创作生产各类影片970部,创作生产故事影片798部。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比2016年增长13.45%,总收入达55 9.11亿元(含服务费),其中,国产影片的票房收人占总票房的53.84%,达301.04亿元。与2016年相比,全国城市电影院观影人次增长18.15%,人次数达16.237亿。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人比2016年增长11.19%,总收入达42.53亿元中国电影“走出去”成效显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50776块,银幕数新增9597块,突破5万块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银幕数最多的国家。县级影院银幕数已达19311块,占比总银幕数约为38%,大、中、小城市影院结构布局趋于相对理。

............................

2.2 我国电影产业的成本问题分析
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是制片-发行-放映,随着电影产业的成熟发展,比如衍生品开发、电影乐园建设等也逐渐融入产业链,在核心产业的前后端又有产业链的延展,前端产业链包括投融资、编剧环节,后端产业链则设计衍生品开发、主题公园建设等电影产业的非核心环节。为了更好聚焦研究方向,本文重点研究是的电影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成本相关问题。根据目前电影市场成本所体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2.2.1 不确定性风险高
生产影片上映后根据类型进行细分,以可获取数据的2017年的已上映影片类型的数据整理如下,发现因类型不同,影片市场供需比的差异。从类型供需上,将受排片影响较大,以及上映数量不足10部即不成规模的类型排除掉,再来看目前的爱情片、记录片、动画片、剧情片都是供大应求的状态,目前供需指数大于1,此外惊悚类型电影供需指数高达2.6,远远的供大于求,对于观影消费者,以上类型影片选择较多。而动作片、奇幻片、喜剧片战争片,供需比小于1,供不应求,尤其是喜剧片全年60多部,仍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

第 3 章 我国电影产业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14
3.1 我国电影产业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3.2 模型构建........................................ 15
3.2.1 变量处理 .......................................... 15
第 4 章 我国电影产业成本效益分析 ............................ 21
4.1 电影制作成本效益分析 ........................... 21
4.1.1 电影制作成本和收益的指标选取 ............................... 21
4.1.2 差异显著性分析 .......................... 22
第 5 章 我国电影产业成本优化策略 ........................... 28
5.1 成本投入优化策略.................................. 28
5.1.1 电影成本合理配置 ................................ 28
5.1.2 创新能力增强 ................................ 29

第 5 章 我国电影产业成本优化策略

5.1 成本投入优化策略
5.1.1 电影成本合理配置
合理配置电影生产成本,优化成本结构的同时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根据电影产业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到,导演及演员的人员成本对电影成本的影响是正向的。目前我国电影成本分配占比最大的单项演职人员酬劳问题,成本超过50%。对于电影作品的合理成本配置应是演员总片酬占总成本的 40%,其中编剧、导演各占总成本的 10%,剩余 40%则用于美服化道、摄录制作、以及电脑特效等制作成本。但若演员片酬超过50%或是更高的比例,制作公司为了控制制作成本,就会考虑压缩其他制作环节成本,也可能通过压缩拍摄时间、追赶进度的方式降低成本,这都对电影品质带来极大负面影响。行业内的管理限制缺乏以及市场宽松环境造成的此问题存在时间已经较长,需要政府政策加以引导。最新 2018 年 6月国家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偷逃税、“阴阳合同”等问题的治理。通知中明确单部电影全部演员的总片酬控制在制作总成本 40%以内,且主要演员的片酬占比不得超过总片酬 70%。通过这项此举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同时也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但是此项治理举动在电影还需真正的落地实施,建议政府需要继续加强监督,保证政策的落地实施,另外电影行业也需自行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优化成本分配结构,实现电影人力成本达到降低一定幅度后,其他制作成本可相应提升,总体成本不增加或降低。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电影产业如今的发展态势,以及行业快速扩张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使得电影产业越发关注市场环境,更是开始关注产业自身的发展问题。作为以电影为核心产品的产业,近年来每年都有优秀的国产影片上映。有体现在高口碑上,有体现在题材创新上,还有一部分是直接显示在票房上,这些都说明我国制作水平随着消费者欣赏水平的提高,也在进步。而伴随着快速发展电影产业的成本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名人效益带动的成本上涨,电影类型逐渐丰富,放映技术不断创新,观影感官要求的不断提升,电影成本投入规模逐渐扩大,电影成本屡创新高。
本文基于对电影产业及其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发现电影产业成本存在回报不确定性,配置不合理、成本壁垒高等问题。其次以电影产业核心环节制作发行放映环节的成本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用最新的数据对电影产业成本投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用数据进行变量设置,进行实证分析。解释所选取变量导演、演员知名度、电影类型、电影制式、投资形式对电影产业的成本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市场结构的研究,根据影响关系和程度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电影成本的正向关系,提出优化建议,给出指导方向。影响因素分析后,进一步分析成本的高低所产生的成本效益情况,研究表明了成本对于效益的正向影响,电影产业整体上是高投入和高产出的,在最后做优化建议时给出两个方向一是成本是有优化空间的,二是成本不只是可以通过降低成本的手段优化还可以从提高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优化。最后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成本投入减低和成本效益优化两方面对电影产业成本优化给出了策略建议。通过合理配置、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政府引导方式来降低产业成本,同时行业内的横向并购及纵向联合的升级也是在对成本效益进行规模优化。从电影产业的整体发展来看,还需快中求稳,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充满自信而不是盲目乐观。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