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在分析过程中不仅仅用着经济数据,还注重政府的国际竞争政策,国家政府之间的友好程度等多种的非经济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对于中国外商投资是十分重要的而让我们拿到更完成的结果。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顺利,精彩纷呈。领导人会晤,高层对话,各项工作机制有效运转,为双方合作主人活力和动力。特别是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欧盟总部,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营造了务实合作的氛围,创造了互利共赢的契机。习近平主席访欧期间提出,中欧“要建设增长繁荣之桥,把中欧两大市场连接起来”。2015年,中欧共同庆祝建交40周年。借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欧盟总部之际,双方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提出“深化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确立了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欧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相对平稳的发展。根据中方统计,在投资领域,直到2017年的2月份,欧盟在中国的投资范围已经超过了11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总额也达到了700美元左右。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也覆盖了全部欧盟国家。欧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的重要目的地。
2016年,欧盟遭受难移民危机,英国脱欧等影响,欧洲经济继续呈缓慢复苏态势。中国和欧洲双方秉持开放原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推进互利合作,并通过协商沟通,增进互信,理性处理贸易摩擦,为双方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有利的环境。随着欧盟各成员国努力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宏观经济形势和投资条件也将进一步改善。目前双方都在扎实推进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统领下,互联互通,金融合作平台以及产能合作项目正在积极与欧盟的新举措务实对接,包括容克投资计划和数字经济等。双方合作的前景看好,潜力巨大。
.........................
1.2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文献综述
学者韩燕燕早在2007年就开始研究中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学者认为,欧盟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同时,欧盟个国家对中国经济利益方面的需求,以及对地缘政治的要求,都能够显著的影响欧盟国家对中国在欧盟的投资的态度。这些工作也写出了影响欧盟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从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保持太高的乐观。未来中国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制定长期的可执行的战略,以提高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合作,同时提高欧盟和中国的经济实力。
学者黄志鹏从2007年开始研究中国企业在欧盟,乃至欧洲的各个国家发展情况。该学者认为,中国企业在欧盟国家进行投资的主要动机,或者说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以贸易的形式,打破各国之间的技术壁垒,是通过与各国开展贸易合作来获得先进技术,从而实现本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该学者结合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国家(地区)的先进投资经验,为中国企业在欧盟进行投资和发展,指出了一条坦途。希望通过各企业保持谦逊的态度,向欧盟各个国家学习,从而提高本国技术实力。
主要学者在2001年借着对欧洲进行访学的事迹,对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冯亮学者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中国企业在欧洲,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接受的挑战。当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那个国内产能过剩的紧张形势,因此,本国从宏观层面乃至微观层面,都希望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出口能力相,向欧盟各个国家进行出口。该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制造业正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窘境,因此该行认为,中国企业通过在欧盟进行投资的方式,可以向欧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向欧盟学习,提高国内制造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本国制造业产品的品质,提高向外出口的能力。从其的研究而发现中国对欧洲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借鉴欧洲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目前已经成为海外技术的发源地,扩大投资市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有利于中国的对外发展和国内支撑。姚铃通过中国对欧洲投资现状,表明了欧洲对于中国来说存在的接投资吸引,存在这一定的投资潜力,将来中国会逐步增多对欧洲投资的金额。
.........................
第2章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
2.1国际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之间的贸易就变成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这是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的主题也慢慢变成了和平发展,各国之间纷纷摒弃了原来追求大国的发展,帝国主义被抛弃。强而小的国家体制受到了追捧,比如英国就放弃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逐渐的选择走贸易发展强国的路线,将拒不落帝国所有的高,高级资源和金融资产,全部收归到本国国土地上,然后以贸易的形式向其他国家输出资本,同时获得高利率回报。简而言之,贸易投资变成了各国之间进行竞争和合作的基本法则。不同的学者都对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和对外投资形式和理论进行讨论,形成了三个流派。后来伴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理论流派越来越多,作为著名的是以下五个理论流派,这五个流派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流派,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流派,市场内部化理论流派,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流派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流派。
有一些学者反对传统理论的情态分析,认为静态的分析是公里的,隔离的,非科学的分析方法,很多学者在处理双边贸易的研究中引入了动态分析方法。其中就属弗农先生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最为著名。该学者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生长期,成熟期,标准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因为垄断厂商控制新技术,所以产品是非标准的,它的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也必须选择在国内进行生产。在第二阶段,无论是从国内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国外的分析来看,需求的总量不断的增加,产品的发展也已经达到了标准化的,市场中,各个仿制品开始出现,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价格战,不断的进行深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已经成为各企业选择竞争战略的首要选择,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放在首位,如果国外生产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这个进行投资。在第三阶段,无论是从产品生产技术来看,还是从各企业生产规模来看,跨国公司都已经占据了足够的优势,这样来分析的话,很难有其他企业能够永记你该行业,换句话说,其他企业也不会选择涌入该行业,在该行业里面也可以获得正常的经营利润。
.............................
2.2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研究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中各类要素的相关关系的学说,主要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位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古典的区位理论包括社能农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以及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但是因为这些理论不好适用于本文的区位分析,所以不详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转向了对投资国内部条件的分析。波特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战胜对手,国内需要有激烈的竞争。国内的竞争可以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成功地将在国内拥有的优势扩展到国际市场的企业。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选择合适的投资区位固然重要,但是在国内拥有的优势更加重要。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竞争优势由四个部分组成,既要素供给、产品需求、公司战略以及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而最后企业的战略、结果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于此同时,厍克提出的区域创新理论体系则把创新看成是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
第3章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现况..........13
3.1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特点分析..........13
3.1.1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规模............15
3.1.2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产业分析.............17
第4章中国对欧洲投资的区位选择实证分析........22
4.1基本区位特征...........22
4.2区位因素的分析和推导...........23
第5章结论与政策建议........43
5.1结论....................43
5.2中国对欧洲投资的对策建议.............43
第4章中国对欧洲投资的区位选择实证分析
4.1基本区位特征
在第三章中,从不同的角度我展现了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现况。从这个点出发,可以得出一些关于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上的基本事实。
一,从投资存量上看,中国对欧洲投资集中于卢森堡、英国、俄罗斯联邦、法国、英国、瑞典、荷兰、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等。
二,从企业数量上看,中国在欧洲的企业集中在德国,塞尔比亚,罗马尼亚,匈牙利以及捷克共和国。这五个国家集中了大约82%的中国在欧洲企业。
三,中国企业的区位分布不但集中在某些国家,而且集中在某些城市。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汉堡、莫斯科、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潘切沃、柏林和伦敦是集中了最多中国企业的十个欧洲城市。中国企业大量的聚集在东欧国家的首都周边,因为首都城市具有好的基础设施,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强的购买力,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中国投资者,尤其是个人和家庭投资者。此外,在杜塞尔多夫,汉堡以及在荷兰鹿特丹的中国企业,表明它们往往很看重投资地的水路运输条件和工业发展水平,因此这些城市都有发达的水运港口,密集的工业活动。还有的首都的金融中心,如伦敦和弗兰克福,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特别是对公司总部活动的投资。
...........................
第5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结论
适进行外商直接投资。虽然中国投资在东欧国家地区还没有达到西欧和北欧的成熟,但是东欧地区也有一些不可不考虑的主要优势,比如低廉的人工成本,低廉的地产价格,等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略)
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之国际贸易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之国
- 政治外交对中国双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
- 基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我国全球价值
- 双汇国际贸易收购对中国进口美国猪肉的影响
- 可贸易性、退出壁垒与产能过剩之国际贸易分
- 网络中心性、进出口与国际碳排放之国际贸易
- 内部贸易成本、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区域经济增
- 中国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协定自由度研究--基
- 电子商务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 中国提升全球国际贸易治理话语权的影响因素
- 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国际贸易关系分析--
- 增加值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
- 国际贸易视角下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及其影响因
-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福利效应之国际贸易研究--
- 中国对马来西亚制造业投资影响因素之国际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