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基于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理论框架,将特征向量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纳入计量模型,侧重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考察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对国际碳排放的影响,并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进行分样本实证分析,进而结合理论与实证研宄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现实世界当中,许多系统都是以复杂网络的形式存在的,世界贸易网络便是其中之一。在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下,没有任何国家的发展能够独立于其他国家而存在,各个国家(地区)通过贸易活动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贸易网络,即世界贸易网络,网络中包含着国家(地区)之间密切的经济关系,网络中的某个国家的贸易政策的变更、经济增长或波动,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网络中的其它国家。对某一国家(地区)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到其在世界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以及该国家(地区)如何受到贸易网络中其他节点的影响,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从国际贸易网络的角度来研究贸易的相关问题已经是—个显然的趋势。
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落后国家,环境问题加剧的事实都已经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视,气候变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污染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举措。而关于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论,贸易是否增加碳排放,贸易是否带来碳转移现象,哪些国家的环境质量因贸易受益?就中国而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业已达到70%以上,极易受到国际外部环境的影响,且其影响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其中,碳排放问题就是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近年来,中国在减排任务的承担上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所以对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的研宄是十分必要的,各国或地区可以从贸易角度入手更好地减少本国碳排放,防止在贸易中成为“污染天堂”,此外进出口贸易可能对不同类型的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有利于世界各国在分担减排任务或碳交易时采取更为公平的方式.
..........................
第二节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国际贸易网络、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及国际贸易网络背景下的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其次从理论方面研究贸易网络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然后根据样本数据对国际碳排放、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网络中心性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最后基于121个国家(地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国际贸易网络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并结合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地,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大致介绍论文的研宄背景和研宄意义,以文字和技术路线图形式介绍文章框架,并指出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以及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本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为国际贸易网络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贸易的环境效应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前两_合的文献综述,最后笔者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第三章为理论框架部分,首先从贸易三效应、污染天堂假说、波特假说、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出发分析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传导机制,再引入Anteeiler等构建的贸易与环境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分析延出口贸易如何影响碳排放.
第四章为现状分析部分,首先在这121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流数据基础上对各国(地区)网络中心性进行测度,具体包括特征向量中心性及中介中心性两个指标,再次对世界贸易网络中心性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进出口贸易、国际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分析。
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部分,将各国(地区)的贸易网络中心性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构建一个关于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的方程,利用广义矩回归方法研究贸易网络中心性、经济规模、本国产业结构、政府效率等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其中,贸易具体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变量。接着在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样本分析,研究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贸易的碳排放效应。
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阐述本文得到的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如国际贸易网络中心性地位、进出口贸易结构、政府效率、GDP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吸收外资政策等,以实现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国际贸易网络研究进展
国际贸易网络是国家或地区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国际贸易社会网络理论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
一、世界贸易网络研究
相对而言,中国对国际贸易网络的研究较晚,因为我国2001年重回WTO,进行对外贸易较发达国家更晚,随着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国家间联系也更紧密,我国学者也开始将研究国际贸易网络结构及演化等问题。如汪云林等关注国际贸易网络的中心度、密度、聚类等,段文奇等研究了国际贸易网络的五标度、小世界等网络属性,并指出一国经济波动、贸易政策变动会沿着国际贸易网络对其他国家产生广泛影响,而不限于区域内的影响。陈银飞针对世界贸易网络在2000-2009年间的网络格局进行负向匹配,张勤、李海勇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我国在世界贸易网络中的角色地位。
二、基于区域异质性的贸易网络研究
由于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世界经济格局也在不断演进,在对世界贸易网络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集团组成的贸易网络的研究。如张勤等(构建了国际贸易50强国家组成的国际贸易网络,并研究了中国加入WTO后十年间在该网络中的地位变化,研究证明2011年我国在贸易网络中的中间中心度、点入度、特征向量中心度都位列第一,但点出度、核心度和限制度仍然落后于美、德等贸易强国。姚永玲则把研究对象聚焦在二十国集团组成的贸易网络,该网络整体性正在得到有效强化,新老成员之间的力量趋于均衡,中国在该网络中明显处于核心区域。
..........................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与碳排放效应
一、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与碳排放效应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说,气候变化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构成重大风险,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气候赌场,正在滚动全球变暖的骰子。随着全球变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候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到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对贸易行为的环境效应的影响,具体而言,研究得到的结果主要分为三类:贸易的正向效应、贸易的负向效应及贸易的复杂效应。
就国内关于贸易的环境效应的研究而言,贸易对环境的影响由地区的不同有所差别,已经有很多学者针对特定区域的污染排放或者特定区域的对外贸易进行研究。如张梅选择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研宄表明广东省处于库兹涅茨曲线左下方,自由贸易的发展不利于广东省环境水平改善。张霞发现“污染天堂假说”在福建省成立,该地区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不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呈现的倒U型。周洁、伍丽鹏发现新疆省进出口贸易在当期均会恶化当地环境水平,但在后期这种影响呈现正负相间的波动性,使出口贸易对环境影响变小,最后趋于零,使进口贸易对环境影响变弱,但仍然有一定负向影响。
也有一些学者将不同区域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发现某些规律。如阳玉琼通过比较浙江省和广东省不同的贸易增长模式,发现“外向型”贸易增长模式下出口对环境污染影响更大,“内源型”模式下环境受到出口影响更小,与此对应地,研究证明广东省外商投资的“环境成本转移”假说成立,浙江省环境污染主要来自省内非出口行业。钱慕梅、李怀政的研究涵盖了中国的29个省份,结论是东部地区11个省份中有5省出口贸易与碳排放高度相关,中部地区8省中有6省两者呈高度相关,西部地区10省中有5省显现出高度相关,即相较而言中部地区出口对环境负面影响显著。另外,就贸易对环境的具体三大效应而言,各地区也有差异,除了青海省其他省份产业结构并不明显,除了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地区收入效应也并不明显。
........................
第三章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分析..........................14
第一节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的传导机制..........................14
第二节进出口的碳排放效应的理论模型..........................14
第四章网络中心性、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碳排放现状..........................22
第一节样本国(地区)网络中心性分析..........................22
―、中介中心性现状..........................22
二、特征向量中心性现状..........................22
第五章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分析......................36
第一节变量、数据与模型......................36
―、贸易网络中心性指标测算......................36
二、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36
第五章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实证分析
第一节变量、数据与模型
一、贸易网络中心性指标测算
研究国际贸易网络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需要将国际贸易网络地位进行定量测度,并将其纳入碳排放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中,所以对国际贸易网络的构建、测度是本文研究的基础所在。本部分首先对笔者研究的国际贸易网络的范围进行界定,具体对构成国家进行简要分析;其次对国际贸易网络构建的方法、选取相关数据的依据和处理进行介绍。
(一)样本选择
网络是由节点及节点之间的某种关系构成的集合,就国际贸易网络而言,它是不同国家及国家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在样本的选择上,通过世界主要经济贸易组织和区域贸易协定,结合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笔者选取了121个国家(地区)。所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0-2014年,研究近15年间该121个国家(地区)构成的国际贸易网络,这121个国家中,既有高收入国家,也有低收入国家,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也不同,且同一国家在不同年份处于国际贸易网络中的地位高低也有所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国际贸易网络是一个整体网,即由某群体内部所有成员及其间的关系构成的网络。所以就理论而言,国际贸易网络应当覆盖参与国际贸易的所有国家,由此构成一个整体网,但参与国际贸易程度很低的一些国家(地区)数据可获得性不强,且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也不大,将少数不重要国家(地区)不列入研究对象对结果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把某些国家(地区)排除在外,将这121个国家(地区)共同构成的贸易网络当作世界贸易网络进行研究。
......................
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
网络中心性、进出口与国际碳排放之国际贸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网络,中介中心性,特征向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国际贸易文章
- 内部贸易成本、国际贸易自由化与区域经济增
- 中国与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协定自由度研究--基
- 电子商务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 中国提升全球国际贸易治理话语权的影响因素
- 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国际贸易关系分析--
- 增加值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影响
- 国际贸易视角下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产品质量
- 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及其影响因
-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福利效应之国际贸易研究--
- 中国对马来西亚制造业投资影响因素之国际贸
- 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与中国生产率增长之国际贸
-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之国
-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测度及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视角下R&D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
-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出口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 中国石油进口国际贸易的国际市场势力测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