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跨国经济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外直接投资(简称 FDI),另一种是对外贸易,这两个形式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最初的国际经济形式是国际贸易。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不断增加,中国的的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走向世界,参与世界资源的配置,开始走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方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号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投向在国外投资大潮当中去。特别是在近些人,国外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资源的消耗也非常严重,这也使国内的资源一度比较紧张。为了能够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要走出去,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在世界的范围内,我国的资源并不是非常丰富,前些年也存在着过度开发的问题,导致一些矿藏急剧下降。目前,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矿产品,为了解决国内矿产供应短缺的问题,中国的矿业企业必须要把眼光放到世界范围内,加强对外投资,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平衡。澳大利亚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矿产,该国近些年对外政策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内管理制度体系比较公平、完善,这也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但随着我国对外投资额的不断增加,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地鼓吹“中国威胁论”,加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济不足等,中国的对外投资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目前, 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活动进入了一个比较艰困的时期。但中国的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源作为支撑,这也让中国企业只能与澳大利亚加强合作与联系,但在矿产的价格上,中国企业却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中国企业开始向澳大利亚矿业企业进行直接地投资,这样可以预防在矿业中产生的垄断的问题,保证中国企业在该环节的正当的权益。因此,在当前比较艰难的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投资环境的分析,以解决澳大利亚矿产业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与澳大利亚保持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并能够为其它对外投资企业提供一些经验上的借鉴。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主要是对国际矿业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进行探讨,找出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促进我国直接对外投资企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国家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在相关鼓励政策的制定中应该借鉴一些国际上的先进办法,利用国际投资效应模式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科学地分析,并结合定性、定量的分析方式分析我国境外矿业直接投资中的得失,促使我国矿业企业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投资活动,提高国际竞争力。另外,在研究中还要找出目前我国对外投资中存在着缺陷,为相关部分制定政策和合理规划提供一些借鉴。
目前,国内的学者针对 FDI 贸易效应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从研究的现状来看,目前此类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派别:替代关系派、互补关系派,中间派。在些类的研究中,国外的研究集中在比较发达的国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一部分也是针对发达国家的企业,研究发展中国家直接对外投资的成果还比较少。
目前,许多学者通过自己的实证研究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代替对外贸易。比如,国外学者 Svensson 就认为国外生产使投资国的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但中间产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替代的关系。Gopinath 对美国的食品业进行研究,他对投资国的销售额进行 FDI 近似值回归分析,结果证明了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也有所变化,近些年一些学者则通过研究证明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完全替代对外贸易,而是起到了互补的作用,甚至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学者 Lipsey 和 Weiss 通过选取一系列的对外投资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并没影响到美国的对外贸易,相反美国出口的相同商品数量却有所增加,这可以证明二者之间是可以达到互补的。
..........................
第二章 国际矿业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理论基础
2.1 国际矿业投资对贸易的效应相关原理分析
2.1.1 对贸易有替代作用的直接投资理论
(1)蒙代尔理论模型
在 1957 年,罗伯特·蒙代尔所著的《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一书最早提出投资替代贸易理论。该学者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用了标准国家贸易模型,并以此作为基础,研究禁止性投资对投资、贸易这两个极端情况下的影响过程。该模型所涉及到的元素包括国家、产品、生产要素,且都是两个。该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理论,并将其作为相应的假设条件,此时资本流动和贸易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替代性,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贸易替代理论。当此理论成立之后,就会形成以下影响。第一,投资国原本所生产的优势产品出口到相应的目的国,此时,通过向目的国直接投资的形式展开贸易,这表明原本投资国的出口贸易被对外投资所取代。第二,资本净流出,出口也显著下降。此时,投资国的就业岗位数量就会下降,为此,为了有效规避自身失业率提升问题,该国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竞争劣势产品的生产,相应的,这种产品的进口量就会下降。而这两种效应实际上都具有显著的反贸易属性,也就是说,在投资提升之下,贸易反而下降。
(2)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费农(1966)正式发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这位来自美国哈佛的教授首次在此文章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表示:产生、发展、成熟、衰亡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主要环节,如果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存有差异,那么这些环节的激活时间就有所不同。实际上,这个时间上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技术差距,它能够映射产品在不同国家所存在着的竞争差异,也正是如此,就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相应的影响。第一,在产品开发阶段,此时母国市场的需求要大于生产量,生产的产品可以直接在本国消化,不会被出口至国外。然而随着产品品质的提升,生产规模的扩大,销售的产品满足本国需求已经绰绰有余,此时已经可以出口至国外。接着,在产品成熟期,国外市场得到有效开发,与此同时,同行竞争者开始出现,再加上关税、价格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此时,一些跨国企业甚至可以直接在那些需求量较大的国家直接投资生产,这样,母国的出口量就会下降。当产品进入到全球化生产之后,这些跨国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标准在全球诸多国家生产,此时,本国的生产量反而大幅萎缩,此时就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本国需求。
............................
2.2 影响国际矿业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因素
投资和贸易之间的关系,它们不仅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相互替代的作用,而具体产生怎样的作用,和投资国的动机和类型有着密切关系。
2.2.1 投资动机
结合学者小岛清互补理论可知,对外直接投资(FDI)存在着三种动机:第一,获取自然资源。在目的国所拥有的资源有助于投资国的发展,而且通过投资国的生产,还能将其出口至更多的国家,这样投资国就能够因此获得更多的资源,进而有助于投资国和相关国家的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二,进一步增容市场,推动贸易壁垒的突破,最大限度的开拓更多的市场。这类投资对贸易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如果投资目的国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就采用就地生产和销售模式,于是就能产生替代效应。第三,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投资国想要获取更低成本的劳动力,进而向目的国进行投资。因为投资国大多基于自己优势产品向国外进行投资,并由此展开国际间的分工。然而比较优势却具有动态性,这意味着投资对贸易的作用也有显著的不确定性。
2.2.2 投资类型
FDI 形式的不同,投资国对应的贸易效应也会显著不同。根据学者李东阳给出的标准可知,FDI 可以被分成水平类和垂直类 FDI,前者为投资国的企业将相关的生产资本转入至目标国并设立相应的子公司,接着结合目标国在该领域的现状,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以及销售等。而或者则是,随着商品的复杂度提升,以及国际分工合作,为了让每个生产环节都能够实现专业化生产,投资国在相关的优势生产环节国家设立企业进行相关工序的生产。这种投资会显著提升中间产品的贸易量,而且它对产品的出口贸易产生良好的激励效应。
...........................
第三章 中国对外矿业投资发展...............................203.1 国际矿业直接投资的概况...................................20
3.1.1 投资规模....................................20
3.1.2 投资矿种.......................................20
3.1.3 投资区位.................................20
第四章 我国国际直接投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以澳大利亚为例...............................23
4.1 我国对澳大利亚矿业直接投资概况..................................... 23
4.2 我国对澳大利亚矿业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24
4.2.1 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需求.......................................24
4.2.2 打破我国资源瓶颈的必由之路................................... 25
第五章 中国对外矿业直接投资发展建议............................ 37
5.1 国家层面...................................37
5.1.1 确立对澳大利亚矿业投资的总体战略...................... 37
5.1.2 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跨国公司.............................. 37
第四章 我国国际直接投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以澳大利亚为例
4.1 我国对澳大利亚矿业直接投资概况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国际市场上,该国在经济上呈现出典型的供过于求问题,也就是说,它属于典型的资源出口国。它出口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铜、镍、铁矿石等,而且出口的矿产资源是生产总矿产资源的 80.0%。我国在该国长期大量进口铜矿石和富铁矿石。其中我国在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占据我国总进口铁矿石量的 50.0%以上。该国的地形相对平坦,而且大都为浅层型露天式开采。这对于开采技术要求不高,开采成本也相对较小。我国和该国都处于西亚太区域,有着类似的市区,在国际上也是极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政治关系也相对紧密,另外在产业结构上也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近些年,我国对该国的 FDI规模显著增加,而且大多投资的领域为采矿业。该国的矿业运营环境相对较佳,矿业市场更为繁荣,地质勘查技术也相对先进,劳动力相对充沛。还有,该国当前的地质资料管理有着较高的透明度。我国矿企还能够在该国的资源部门,以及不同州的地方机构网站下载相关的地质资料,也能够向相关部门直接索取相应的地质资料。这样,采集重要的地质资料难度和成本都会显著下降。由此可见,该国的矿业投资环境较佳。在 1987 年,我国首次在该国进行矿产勘查,其中两国的合作企业,我国是冶金进出口总公司,而澳大利亚,则是哈莫斯利铁矿公司。合作的项目则是澳大利亚的恰那铁矿,这个矿区的地理位置位于该国的皮尔巴拉地区。在当时,我国开展的境外投资项目不仅少,而且规模还相对较小,相关的投资都是由政府进行主导。在 2008 和 2011 年,先后爆发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国际大宗矿产的价格开始显著下降,其中澳大利亚的很多矿业公司经营惨淡,一些企业更是入不敷出,不得不开始销售自己的核心资产。
...........................
第五章 中国对外矿业直接投资发展建议
5.1 国家层面
5.1.1 确立对澳大利亚矿业投资的总体战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