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发达国家为主掀起了一股席卷全球的跨境并购风暴。但是,自从全球性金融危机在 2008 年爆发之后,发达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上采取的策略就变得比较谨慎,导致全球的跨境并购由原来的大规模大交易额变得日益缩减。反之,与发达国家企业相对低迷的跨境并购形势相比较,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方面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倡导的“走出去”战略,加之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在跨境投资中的力度越来越大。根据《201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7 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 1.8 万亿美元,排名升至全球第二位。其中,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 431 起,涉及 56 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总额 1196.2 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 334.7 亿美元,占并购交易总额的 28%;境外融资 861.5 亿美元,规模较上年高出七成,占并购总额的 72%①。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实施跨境并购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重点开始向沿线国家或地区倾斜,2017 年“一带一路”沿线并购实现较大突破,全年并购金额高达203 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33.9%(2016 年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跨境并购规模增速为-1.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并购的规模占比也由 2016 年的10.4%提升至 2017 年的 13.0%,“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动能正在不断释放。
在跨境并购的浪潮中,民营企业的实力正在不断的扩大,逐渐变成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力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2017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特别报告》显示,从 2012 年至 2016 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交易投资者中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一直处于较高的份额(如图 1-1 所示),数据显示,2016 年民营企业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推动力量,占投资者比例高达 66.31%。2017 年,民营企业跨境并购交易数量超过 360 笔,数量约为国有企业的 5 倍,占交易总数量的比重约为 63%,从并购交易规模来看,国有企业参与跨境并购的规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下滑趋势,而民营企业的跨境并购已经成为中国跨境并购中的活跃主体。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王谦、王迎春(2006)以四个财务指标为基础,分析研究了 27 起 2000—2005年的跨境并购事件,其结果是并购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的整体财务绩效;李梅、吴松(2010)以会计指标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分析了 36 起 2000—2007 年之间发生的跨国并购事件,得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并购绩效;林春雷、耿建新(2011)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 2008 年的海外并购事件 43 起,得出主并方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较高;陆瑶、闫聪(2011)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 275 起 1995—2010 年的海外并购事件,得出企业在短期内获得了累计超额收益比较显著的结论;董莉军(2012)研究了 1998—2009 年的跨国并购事了 29 起 2004—2010 年之间发生的跨境并购事件,得出跨境并购使股东的财富显著提升;巫和懋、邵新建(2012)研究了 2006—2010 年之间 52 起发生的跨境并购事件,提出了企业因跨境并购获得了更高的财富效应的观点;谢晓晨、顾海峰(2013)利用因子分析法对 2000—2010 年间 40 起上市公司发生的跨境并购事件,认为跨国并购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赵丹、张尧(2013)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 129 起 2000—2012年间的跨国并购事件,得出中国企业整体上获得了短期的超额收益的论点;乔治、宋维佳(2014)运用财务指标法和事件研究法研究了资源型企业 2006—2011 年间的发生的 20 起跨国并购事件,得出主并企业长期和短期绩效都得到提升的结论;何维达(2015)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实施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所面临产业升级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倪沙等(2016)基于2009-2014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利用投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并对投资潜力进行了测算。吴绍鑫(2017)在其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中提出,促进我国区域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应把握“一带一路”机遇下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建设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金融体系支撑以及风险的防范。
...........................
第 2 章 中国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现状分析
2.1.1 民营企业已成为跨境并购的主体
从企业主体的资本属性来看,近年来民营企业是跨境并购中的活跃主体。2017 年,民营企业跨境并购交易数量超过 360 笔,数量约为国有企业的 5 倍,占交易总数量的比重约为 63%,与 2016 年基本持平。从并购交易规模来看,国有企业参与跨境并购的规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下滑趋势。
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和不带任何政治色彩的优势使其在国有企业创造的跨境并购价值并不理想的状态下得到了逆势而上的机会,进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跨境并购企业中的主要力量。
中国民营企业虽然并购金额少于国企,但是其并购数量有很大的优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民营企业交易的跨境并购数量在 2016 年超出国有企业四倍之多。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民营企业从 2012 年—2016 年间一共有 1576 次跨境并购,每年交易的数量(如图 2-1 所示)。图 2-1 显示,中国民营企业跨境并购交易的总体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从 2012 年的 124 次到 2016 年的 612 次,
交易量增长了将近 5 倍;从图 2-1 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跨境并购交易量呈上升趋势,虽然和国有企业庞大的并购交易金额相比,其规模上还有较大的差别,但从2012 年到 2016 年的发展中可得,民营企业实施跨境交易的规模也逐渐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根据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开始寻求以跨境并购为代表的国际性战略发展资源,通过不断开拓国外市场,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培育或提升,使其和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不断的缩小,逐渐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公司。
...........................
第 2 章 中国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2 中国民营企业跨境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境并购战略实施过程中已经逐渐凸显其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根据中国民营企业的基本状况、动机和特点等分析得出,民营企业实施大规模的跨境并购的同时,许多的内外在因素对中国民营企业实施跨境并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其面临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2.2.1 缺乏理想的对外投资法律环境
尽管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境并购中较晚起步,但是发展速度却是飞快,所以造成中国一些宏观体制,如法律法规、对外投资政策等和民营企业实施跨境并购的实际发展相互脱节,对于并购方的需求无法满足,使其逐步发展成为限制中国民营企业实施跨境并购的一项重要因素①。在实施该战略时,由于需要审批的跨境并购手续比较复杂,服务政策效果较低,加上严格的对外投资审查,使民营企业不断发生失去跨境并购机会的案例。另外中国跨境并购投资中缺失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尤其是风险保障体系的无法保证,使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境并购战略实施中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导致企业只身面对跨境并购过程中的交易风险,如果稍微不慎就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2 缺乏确定的跨境并购的目标
中国实施跨境并购的民营企业中虽然有一些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有的被并购企业甚至会连累这些较弱的企业,给其经营带来较大的挑战,说明民营企业在跨境并购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相对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民营企业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科学清晰的目标,如果战略规划不够清晰,则可能对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2.3 缺乏先进的跨境并购的经验
中国民营企业从实施跨境并购战略开始,到现在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缺乏丰富的跨境并购的经验,如因为缺乏对并购企业海外并购的相关限制处理的法律经验,使中国民营企业遭遇劳务纠纷、反垄断调查、国家安全调查等困境,加上没有令人信服的谈判技巧,就使并购方在谈判的时候极其容易被并购企业所制约,导致并购的时候支付相对高昂的费用等②。该问题会导致民营企业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更有甚者造成企业并购无法实现。
..............................
3.1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15
3.1.1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分析 .................................. 15
3.1.2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劣势分析 .................................. 16
第 4 章 案例分析 ........................................ 20
4.1 案例概述 ................................................... 20
4.1.1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 ............................................ 20
4.2 案例经验.................................................... 22
第 5 章 策略与建议 ...................................... 24
5.1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 ........................................... 24
5.1.1 完善民营企业跨境并购法律体系 .................................. 24
5.1.2 加强对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金融支持 .............................. 24
第 5 章 策略与建议
5.1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
5.1.1 完善民营企业跨境并购法律体系
当前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一系列对外投资制度先后颁布。 但是这些只是一些政策性的规章制度,只能对中国的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一定的规范、引导和促进作用,对比发达国家在海外投资中的相对健全的风险法律体系而言,中国欠缺完善的法律体系,而这些颁布的政策性的规章制度相对而言对中国国有企业帮助比较大,民营企业在实施跨境投资中帮助却甚微。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按照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所处的具体地位,和其实施跨境的具体状况,借鉴发达国家有效的并购法律,建立一套适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独特的法律体系,为其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撑,使中国民营企业跨境投资得到保障。
5.1.2 加强对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金融支持
由于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政府背景,所以一直是金融机构贷款的竞争对象,但是相对来说,民营企业却面临很多资金问题,如审批、融资困难等,在实施跨境并购计划时,民营企业常因并购中融资难问题而错失机会,因此民营企业面临跨境并购的资金压力,既要努力自身筹集资金,更需要政府的支撑。为了给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给各个商业和政策性银行以鼓励,使其提供贷款服务给民营企业,同时要对金融放松管制,推动银行业企业在并购上的合作,不仅在民营企业跨境并购中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支撑,并且推动了中国金融机构跨境发展步伐;另外还应该健全和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相应的运行机制,使其基础得到保障的同时,其金融产品和资本在国内的投资更加多样化,并一定程度上鼓励民间的资本投资。
............................
第 6 章 结论
中国民营企业跨境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主力军,跨境并购为中国民营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了崭新的途径。同时,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成功推进了民营企业的跨境并购进程,促使其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迈进了一步。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优劣势及机遇和挑战,以及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进一步证实了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可行性,并以此提出了民营企业跨境并购的策略建议是在跨境并购中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选择合适的跨境并购方式,而重点在于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能力上。
跨境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实施跨境并购可以让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中国民营企业想要真正的实现“走出去”,应制定科学的跨境并购策略,化解和分散并购风险,规避非理性并购,走上跨境并购的良性之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