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6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74.4 万亿元,其中建筑业增加值为 4.95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7%,建筑行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势下,经济发展驱动力由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建筑业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行业,在此背景下,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建筑行业的发展遇到了挑战。2016 年全国建筑企业应收工程款高达 4.25 万亿,全国范围内亏损建筑企业个数共计 12310 家,占全国建筑企业总数的 14.8%,全行业产值利润率仅为 3.6%。建筑行业需要加速探索和实行更先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水平,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目前建筑业的管理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方存在着对立关系,各方的管理相对独立,没有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意识,信息不共享等因素都是建筑业造成巨大浪费和亏损的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各国制造企业纷纷研究如何减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提供更高水平的客户服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起源于准时采购(JIT)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策略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得到快速发展。如今,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制造业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制造企业通过降低库存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由此给制造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增长点,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建筑行业同样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建筑企业信用的丧失,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拖欠工程款及劳资矛盾突出等。建筑企业也因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使得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开始意识到需要寻找一种新型的基于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让建筑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才能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和新的生命力。为了提高建筑业的管理水平,精益建造、并行工程等管理方法已逐步被引入建筑业。鉴于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的成功,各国也逐渐开展了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研究。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探讨的内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对供应链管理、建筑供应链管理、供应商选择评价的研究进行概述,介绍了建筑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起源及发展,对比了制造业供应链模型与建筑业供应链模型,比较和分析了建筑供应链和制造业供应链的不同点。
2、 阐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步骤,总结了供应商选择的基本标准,介绍了多种供应商选择评价的科学方法,包括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3、 分析了建筑供应链管理下选择供应商所需考虑的因素及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套建筑企业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TOPSIS 法建立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用于改进模型。
4、 通过案例应用本文构建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对案例中的备选供应商进行优劣排序,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1.2.2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合建筑业的特点,总结出适用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筑业供应商选择评价的关键指标。
2、 问卷调查法。在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时,需要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笔者通过向专家发放问卷的方式,邀请专家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评分,为评价供应商的优劣奠定基础。
3、 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是广泛应用于决策问题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各指标相对重要度比分,采用 AHP 方法计算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系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通过 AHP 法计算获得各指标综合权重后,将各个供应商的各项指标得分值进行归一化加权处理,得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序列,利用欧几里德公式得到各供应商指标值与理想值的相对贴近度,进而对供应商进行优劣排序。
..............................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供应链管理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Ganeshan 和 Hardson 认为供应链是把原材料转化为成品后通过分销渠道送至客户手中的网络。Marshall L. Fisher(1997)提出供应链的设计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Ellram(1991)等人都概括了供应链中合作关系的定义。
2.1.2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最早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文献是黄培清(1997)的《供应链管理的本质》,作者认为供应量管理的本质是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马士华(2000)阐述了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要性、主要特征,列举了体现供应链思想的七个原则。王金圣(2003)论述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起源及其内涵的发展,并定义了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强调物流管理的阶段,强调价值增值链阶段,强调网络链阶段。
2000 年之后,国内关于供应链的研究非常丰富,涉及到多个行业,供应链管理受到了企业、学者的高度重视。
20 世纪 80 年代,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建筑供应链管理理论。Koskela 首次提出借鉴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将其应用到建筑业中,形成了建筑供应链管理(CSCM)的雏形。Vrijhoef 和 Koskela 讨论了供应链管理在建筑行业需要关注的四个方面,即建筑供应链对施工现场的影响,建筑供应链整体的优化管理,建设活动管理从现场管理扩展至整条供应链,供应链及施工现场的整合管理及改进。Khalfan 总结了建筑供应链的三个属性。Ekambaram P.等考察了基于供应链的总承包模式下的供应商选择问题。
...........................
2.2 建筑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国内建筑供应链研究起步较晚,2000 年后才逐步开展。王要武、薛小龙(2004)在发表的《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研究》中,给出了建筑供应链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建立了典型的建筑供应链模型,对建筑供应链的特征和属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传统的建筑业管理方法与供应链管理方法,认为建筑供应链管理将给全行业带来变革,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王挺、谢京辰(2005)在《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应用研究》中,对建筑业供应链和制造业供应链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步骤,论述了建筑供应链管理将有纵向一体化及横向一体化两种发展趋势。程敏、林知炎、余婕分析了建筑供应链的不确定因素,提出了降低甚至消除不确定因素不良影响的措施。金长宏、李启明(2008)在《在我国推行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思考》中,总结了建筑供应链管理有集中性、临时性、复杂性和用户驱动性四个特征,指出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是必然的趋势,我国已具备在建筑行业实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条件,以及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李民、高俊(2012)将建筑供应链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分类,包括基于供应链的工程活动管理研究、建设项目中的关系管理研究及信息管理研究,并指出组织管理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段志成、陈通、张巧云(2012)在《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供应链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中,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炼了总承包模式下 20 项影响建设项目绩效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关键影响因素假设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后,修正了模型,给出了总承包模式下建设项目的管理策略。
Dickson 最早开始研究选择评价体系,通过调研列出了 23 项主要指标并对其进行了重要性排序,指出质量、成本、交货期普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Weber 通过对 74 篇文献的研究,对 Dickson 提出的指标进行了重新排序,发现指标的重要性顺序发生了变化。林勇、马士华(2000)分析了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分为重要供应商和次要供应商,供应链合作关系主要对重要供应商产生影响,对于次要供应商的影响则比较小。同时构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概括了供应商选择评价的基本步骤。李华焰、马士华、林勇(2000)分析了传统采购模式下与供应商的关系和供应链模式下合作伙伴关系的区别,分析了技术、历史业绩、运营情况、信息共享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产生影响。蒋洪伟、韩文秀(2001)认为现代采购管理的趋势是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从质量、价格、交货、服务四个方面评价供应商,同时需考虑外部环境等因素。仲维清、侯强(2003)明确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遵守系统全面、灵活可操作、科学实用性、可拓展性四个原则,并指出指标体系构建的出发点是供应链绩效的最大化,构建了技术、服务水平、经营能力和环境四方面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王要武、郑宝才(2004)分析了制定建筑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标准应注意目的性、全面性、科学性、定量与定性结合,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建筑供应链的选择标准体系。陈启杰、齐菲(2009)对供应商选择研究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研究的核心内容包含选择指标体系、评价供应商的方法、供应商的考核过程,并提出近年来影响供应商选择研究的主要外界环境是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广泛传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电子商务的兴起。
..............................
第 3 章 基于建筑供应链管理的供应商选择研究 ................ 8
3.1 建筑供应链与制造业供应链的比较分析 .......................... 83.1.1 供应链的定义及模型 ........................... 8
3.1.2 建筑供应链的定义及模型 ......................... 9
第 4 章 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的应用分析 ..................... 29
4.1 应用案例 .......................... 29
4.1.1 采购情况介绍 ................................... 29
4.1.2 改进 TOPSIS 模型应用 ....................... 29
第 5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33
5.1 研究结论 ....................... 33
5.2 研究展望 ............................. 33
第4章 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的应用分析
4.1 应用案例
本文采用 E 集团某项目的活动板房采购案例进行应用分析。根据集团制度规定,对于金额小于 200 万的采购需求,采用邀请招标法进行供应商选择。本文将采用文中构建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及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对此次采购进行分析。
4.1.1 采购情况介绍
项目拟采购 3 栋活动板房用于工人宿舍。报价要求为工厂交货含税价,具体技术要求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对于供应商的资格审查要求为:拥有 ISO9001和 ISO14000 认证,拥有两年以上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经验,拥有独立设计能力及较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等。经过对国内多家厂家的考察和调研,确定了四家备选供应商。
4.1.2 改进 TOPSIS 模型应用
根据供应商的报价文件及以往合作情况,可获取定量指标的数据。针对定性指标,由采购人员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设项目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各方关系错综复杂的特点,造成建设项目管理难度大。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建筑企业效益较低,工程项目超预算、工期拖延、质量问题频出,导致项目建设总成本控制难度增大。作为项目建设总成本重要组成部分的采购成本,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分析了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并研究了建筑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选择的决策标准和方法。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建筑供应链管理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受到建筑企业的关注。通过和制造业供应链的对比,可以看出建筑供应链管理在当前阶段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如采购方式、与供应商的关系、信息共享方面。目前采购仍然主要以招标方式进行,注重价格谈判。与供应商之间关于生产、质量方面的信息沟通仍然不够顺畅,甚至互相隐藏信息。建筑企业应逐步改进管理方式,尝试借助信息化的发展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理念构建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建筑供应链。
2、 总结了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选择决策的标准和方法。通过分析建筑供应链下影响供应商选择的因素,构建了符合建筑企业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除了参照 TQCS 指标设置外,增加了旨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态度指标,引导建筑企业更加关注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势。
3、 以 TOPSIS 法为基础建立了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获取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于选择最优供应商的重要性,以此改进 TOPSIS 模型。将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质量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且重要性相比其他指标高得多。合作态度逐步开始受到关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