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波动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环境的变化,给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市场选择、产业链能力提升、运营优化、创新突破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力求突破高端市场且加快属地化运营。围绕优势资源形成全产业链管理能力和实体化支持能力并探讨 EPC 贸易/投资业务的创新模式:新产品孵化平台,在企业现有的主营业务外,通过市场趋势研究,完成和企业战略发展相一致,并与现有业务有关协同性的新产业的前期投资及培育工作,打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海外园区作为国有企业创新模式的投资业务,受到了海内外的重点关注,甚至有一些海外园区项目被纳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海外园区的投资对于两国政府来说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双赢的投资方式,对于企业转型升级“走出去”来说,更是一个可以实现协同,企业抱团出海的绝佳平台。但由于海外园区项目一般是一种战略性、长期性的投资,看的不是短期效益,这就需要在海外园区项目上进行慎重的考虑与筛选,本文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大学、科研机构主导型、政、产、学、研协同型四个海外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出发,基于海内外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从世界著名科技园中筛选了三个经典例子,并从国内外园区项目中挑选几个典型的园区代表为例,总结海外园区的成功经验与不足。结合总体分析,提出马来西亚科技园建设模式的构想。近年来,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流量增长速度很快,全面参与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投资环境优越,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作用显著。本人通过亲身参与到对马来西亚科技园的项目前期开发工作中,以投资马来西亚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对海外科技园区建设投资、经营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1.1.2 研究意义
从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大学、科研机构主导型、政、产、学、研协同型四个海外科技园区建设模式的利弊分析,在分析建设模式影响因素时,将其划分为经济因素、自然条件、科技因素、政策支持、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建设模式的影响因素。对世界科技园成功经验与不足研究成果的论证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将提出马来西亚科技园建设模式的构想;并创新性地整体融入了“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通指数,通过对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与中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评估(翟崑、王丽娜,2016),也具有重要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通过梳理海外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在结合两个指导理论及基本功能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大学、科研机构主导型、政、产、学、研协同型四个海外科技园区建设模式出发,分析其各建设模式的优缺点;其次,提出影响建设模式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分别提出了经济因素、自然条件、科技因素、政策因素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之后进行案例分析,对部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海外科技园发展特点及成功要素进行论证;最后,以建设马来西亚科技园为构想,结合马来西亚科技园的要素配置情况,从园区选址、从投资模式、政府参与、园区规划、建设目标、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等多个角度探索马来西亚科技园的建设模式,认为马来西亚适宜采用以政、产、学、研协同的混合建设模式,并提出“三企抱团”的发展策略。
1.2.2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相关近似文献,马来西亚科技园投资模式的选择、发展模式的选择及具体运用,经过文献分析与结合实际情况整理得出内容。观察法:通过实地考察国内外特色科技园,通过观察到的信息结合文献分析整理进而得出主题内容。
案例分析法,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在理论上建立关于科技园建设模式的分析范式,然后以马来西亚为例,实证研究科技园建设模式。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探究不同类型的海外科技园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探究各个建设模式的优劣,然后使用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具体分析马来西亚科技园的建设模式。
.................................
第 2 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科技园的概念
关于科技园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最为广泛的定义,即包含科技城、网络公园、高科技(工业)园、创新中心、研发园、大学研究园、科学城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园区等所有高新产业园区在内。
而在此基础上,各国科技相关协会都有自己的定义,这些定义在很大程度上与协会及园内企业的性质或发展模式相联系,也会侧重于表现科技园的某一方面特征。比如英国科技园协会对科技园定义为:鼓励和支持以创新为导向、高增长、知识型企业的创立和孵化;提供一个更大和更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与特定知识创造中心密切互动,互惠互利,并与大学、高校、科研等知识创造组织具有正式和业务往来。2美国大学研究学会对此的定义为:一个以资产为基础的商业投资行为,主要规划资产用于研究和开发、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伙伴关系、鼓励新公司的发展、转化技术、推动技术并引领经济发展。
这些定义中的共同点在于,科技园是一个与创新相关的知识交流平台,大学或研究机构往往是催化剂,与科技园紧密联系。
...........................
2.2 国外研究综述
受到一些著名的科技园区(如硅谷和中白工业园)的成功的启发,许多国家开始鼓励建立海外科技园,总体上,海外科技园的数量在近几十年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研究的兴趣。国际上学者对于科技产业园区模式构建与选择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有众多研究提出有意义的结论。
对于科技园是否对园内企业产生促进作用,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有一些学者认为,海外科技园与否对园内企业的结果没有直接相关影响,因为它们不能有效促进所代表企业的合作和协同作用(Macdonald,1987)。也有部分实证研究认为,科技园内的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创新成果、研究生产力或创新过程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Colombo & Delmastro, 2002)。而另一些学者观点恰好相反,认为科技园建设除了促进技术转让、吸引人才流动、促进企业的增值之外,还可以为知 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企业创造支持空间。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公园的选址对企业有好处,这有几个原因,包括建立外部合作,这可能对企业的成果转化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研究绩效,以及在申请和使用专利时提供便利(Albahari,Barge Gil,P.Rez Wiangi,MordLogo RICO,2013)。关于这两方面观点的一个可能的解释为:科技园的建设模式是异质的。一些科技园工作正常,为园内企业创造价值,而另一些则不成功,当然,科技园建设能否成功也会受很多因素影响。Albahari 等(2013)重点评估科技园区的异质性对园内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这代表了科技园研究的最新前沿。
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主导的投资模式是适合当前科技园区发展的最佳建设模式。然而,之后更多的研究表明混合管理型投资模式更具有优势,邢晓玉、郝索(2015)通过分析我国现有园区的模式现状及相关问题,提出了新兴科技产业园区模式的构建,认为由政府、大学、企业组成,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的投资模式是适应中国当前园区发展现状。靳茂勤(2013)提出政府与企业合作管理模式:由政府支持并加以组织,具体由企业投资和运作。研究表明,这样一方面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两国政府达成双边协议,进行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必要时投入一些创办引导资金。另一方面,依托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管理获得财力、物力等支持,并且提高园区运行效率。
..........................
第 3 章 海外科技园发展现状 ........................ 7
3.1.1 缘起及勃兴 ................................. 7
3.1.2 地区及分布 ............................... 7
第 4 章 海外科技园建设模式 .............................. 11
4.1 政府主导型建设模式 ............................ 11
4.2 企业主导型建设模式 .......................... 11
第 5 章 海外科技园建设影响因素 .............................. 14
5.1 经济因素 ............................ 14
5.2 自然条件 ........................ 14
5.3 科技因素 .................... 14
第 7 章 马来西亚科技园的建设构想
7.1 马来西亚科技园选址
7.1.1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通指数
“五通指数”是以量化标准,结合各个国家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一带一路”沿线 64 个国家与中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情况进行了具体深入的评估(翟崑、王丽娜,2016),并将指数分为顺畅型、良好型、潜力型、薄弱型。“五通”间的关系存在三种特征: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高度相关。贸易畅通与资金融通高度关联。设施联通与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与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的相关性。
7.1.2 科技园选址关注之两国政策沟通与民心相通
(1)国家人口
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由 13 个州和 3 个联邦直辖区组成。国土被南中国海分为东西两部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查询显示,截止 2015 年国家人口 30,331,007 人,劳动力人口 14,398,343 人、比重占比 47.47%,人口增长率 1.42%,人口密度 92.32 人/平方千米。该国家的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多语言与文化并存。
(2)中马外交关系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于 1974 年 5 月 31 日正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18 年 8 月 17 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正式开始他的中国之旅,并与 8 月 19 日受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论坛”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成为他再度执行后首个正式访问的非东盟国家。
.........................
第 8 章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海外科技园建设模式的结论
第一、不同的科技园可以具有不同的建设模式。
第二、通过对经济因素、自然条件、科技因素、政策支导型四方面因素的分析,结合自身情况,从企业主导型建设模式、大学科研机构主导型建设模式和政产学研协同型建设模式。选择符合发展的建设模式;
8.1.2 海外科技园影响因素的结论
第一、经济因素对科技园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资金支持、社会稳定、投资风险、营商环境。
第二、交通越便利,气候越宜人,那么科技园就越具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而且往往这种优势可以长期存在,是科技园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第三、科技因素作为建园的最终目的,尽可能做到投入产出最大化,通过高校依托、人才流动、研发投入等因素。
第四、政府的支持可以加快科技园的发展过程,还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的效率减少沟通成本。
8.1.3 马来西亚科技园建设模式构想的结论
第一、针对尚未落成的马来西亚科技园区的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马来西亚的建设条件,提出采用政府支持下的企业主导型产业模式,即在两国政府重点支持并能够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些税收和资金方面的激励政策下,具体由三家企业且企业有一定的背景要求,合作成立一家合资开发企业进行科技园区的投资和运行管理,合资企业内部实际上会根据各家企业的企业特色进行分工,通过“产城融合”模式将马来西亚科技园打造成世界级的科技园区。
第二、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驱动,选择构建型“产城融合”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