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自 2013 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由于该倡议主张的是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间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地理上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象征,进一步发展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最终形成全面的利益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对此倡议都持积极态度。但同时由于这项全新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广且内容丰富,因此很多国家也还在持观望态度或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参与模式。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方面除了加大与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的沟通,更加直接的方法是可以树立起若干典型利益国,通过重点发展与其中某些国家的经济合作来带动其他国家的参与并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波兰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其政府方面也曾多次公开表示愿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加之在中东欧十六国中其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稳定表现,使波兰成为了“一带一路”框架下连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重要门户与枢纽。但由于全球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客观情况,使得中波两国间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挑战,如果能够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与波兰之间的贸易现状,将可以找到突破口以利用“一带一路”的广泛平台在解决双边贸易问题并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合作的同时,带动其他沿线国家的参与,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过探讨将波兰树立为“一带一路”框架下重点沿线国家的可能性,在分析“一带一路”进程中中波两国贸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两国间实现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中国与波兰双边贸易发展将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多方共赢。
........................
1.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脉络从若干方面分别展开:首先对中国和波兰“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背景进行梳理,其中主要包括波兰自身在宏观和对外贸易发展上所受到的来自西方整体环境下的限制、波兰在投资和生产方面未能发挥自身优势、同期由于东亚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波兰对东亚市场的贸易倾向以及中波两国间主要的贸易问题,这些是波兰在客观上所面临的艰巨挑战,但同时也对中国与波兰发展经贸关系形成了强大的驱动力。另一方面本文也从波兰在国内经济、地理位置、财政资金利用和商贸投资环境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波兰在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了波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在主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详细梳理了中波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起步阶段中的发展进程,其中包括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不同方面的扩大交往与重大事件,以此显示出波兰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态度,并从侧面展示中国将波兰选为重点发展国家的表现和两国之间全面建设“一带一路”的良好趋势。本文中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中国和波兰之间不同角度的贸易数据,展现了目前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两国的贸易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类别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其中总结出两国间贸易额最大的产品类别、对彼此进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产品类别以及实现连续贸易额增长的产品类别,并对这些类别产品进行波兰出口对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计算,再将当前贸易中发展突出的产品类别与两国间存在贸易互补性的产品类别相对比,从而分析出两国在哪些类别产品上存在贸易潜力,即找出“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两国间贸易的突破口。利用上文中的分析和计算结果最终得出结论,即波兰从多方面都具备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重点国家的可能性,可以通过着重发展中波贸易中波兰对中国的出口一方面缓解两国间存在的主要贸易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而带动其他沿线国家的参与,最终实现双赢的目的。
第 2 章 波兰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分析
2.1 中东欧地区对“一带一路”进程的重要性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波兰被列为中东欧地区国家之一。中东欧地区在地理上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区域,也是陆路交通的枢纽和多种文化的交叉口,总面积超过133 万平方公里。历史上,这里是各路兵家的必争之地,如今,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其他方面,中东欧地区对于世界都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2.1.1 中东欧地区覆盖范围广泛
“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指的中东欧地区包括 16 个国家,分别为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这些国家中有 11 个欧盟成员国和 5 个欧盟候选国,因此中国与中东欧的 16+1 合作是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陆路和海路通道上的“物流枢纽”,有利于“一带一路”在地域上继续向西的延伸和拓展。其中中东欧地区中的东欧部分可以连接西亚与中亚地区,而中欧部分可以拉近欧洲大陆与中国的距离,将中欧各方的交流融合于此。
另外,中东欧十六国中有多个国家都是全球新兴市场的重要部分,虽然十六个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优势领域、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然而这却更加有助于在“一带一路”平台上中国有重点分层次地选择合作国家和领域,也有利于“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效率的提升。
2.1.2 中东欧地区自身发展状况和趋势良好
中东欧地区国家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如煤炭、褐煤、铜、锌和铅等多种金属矿石。其中某些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很丰富。
同时从整体上看,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尤其是其中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组成的中东欧核心区,凭借着长期以来开放性的市场、不断增长的投资吸引力、政府支持下的创新性,逐渐找到了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稳固地位,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
2.2 波兰在欧洲及中东欧地区中的优势
波兰,曾在历史上以翼骑兵而闻名,曾为欧洲抵抗住鞑靼人的猛烈进攻,虽在历史长河中被动的“隐姓埋名”多次而消失在历史版图中,但经过不到百年的历史变迁,尤其经历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政体变化,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卓越表现使得波兰不仅在欧洲甚至全世界都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重视。
波兰作为 6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 16 个中东欧国家中的一员,其表现突出,并且扮演着非同一般的角色。
首先,波兰人口超过 3800 万是欧洲人口第六大国也是中东欧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国土面积上波兰是中东欧十六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波兰同时也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增长率连年正向增加,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始终高于欧洲及中亚地区的平均水平3(如图 2.1),在 2012 年至 2015 年间实现连续大幅增长,特别是在 2015 年的欧洲及中亚地区 58 个国家排名中位列第八,从中可以看出波兰经济形势稳定且存在很强的发展潜力,这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其他中东欧和沿线国家可以起到带动作用。
其次,在地理位置上,波兰地处欧洲中部,北临波罗的海,西临德国,东靠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是中东欧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东西欧之间的连接国,更是从亚洲进入欧洲的门户。同时在“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交通运输方面的互通是基础也是发展的重点。波兰自身的地理特点使其在港口、铁路和航空方面较“一带一路”框架下其他沿线国家及在中东欧地区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借助这种优势可以为“一带一路” 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即以波兰为重要枢纽和连接站点,继而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领域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
...........................
第 3 章 中国和波兰“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背景…………………16
3.1.1 宏观经济方面…………………16
3.1.2 进口方面…………………17
第 4 章 中国和波兰的“一带一路”建设进程………………………30
4.1 政治层面交往 ………………30
4.2 经济层面 …………………33
4.3 文化、教育、科技等产业层面 ……………37
第 5 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波贸易现状及互补性 ………………40
5.1 中波两国间双边贸易支柱产业 …………………40
5.2 中波两国间贸易依赖性 …………………42
第 5 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波贸易现状及互补性
5.1 中波两国间双边贸易支柱产业
整体上看,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的几年间,中国与波兰之间的贸易总额只在 2014 年时较上一年增长较多,达到 17%,而在 2015 年甚至出现贸易总额较 2014年减少 3%,其中特别是中国从波兰的进口额自 2014 年起持续下降19。这反映出中波两国贸易在此时间段的双边贸易发展较为平淡,未出现大幅增长和贸易交往的突破。
细观各类别商品在这些年间的贸易额变化,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据,在 2013-2016 年期间两国间贸易量最大的是电气、电子设备类商品,排在第二位的是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类商品,这两大类产品的贸易额明显高于其他类产品,分别占全部类别商品的 32%和 21%。排在第三至五位的分别是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类和家具、照明、标识、组合式建筑物类以及玩具、游戏品及运动用品类产品。在前五大贸易额的商品类别中,只有玩具、游戏品及运动用品类实现了连续四年的增长,而其他四类商品均出现过其中一年贸易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的现象,这反映出两国总体上在玩具、游戏品及运动用品类商品方面的贸易发展趋势稳定。
......................
第 6 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由于波兰自身的特点,对开展及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波两国间在各领域和层面上的建设进程不断被推进,波兰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交往整体趋势良好,但特点是两国贸易中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严重。鉴于在上文中提到的受到西方各领域和层面上的客观因素影响,波兰在西方市场上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波兰将贸易重点逐渐倾向于东亚地区,同时在波兰出口中国进口层面上若干类别产品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与目前两国对彼此进出口中依赖度较高的产品类别相符,因此如果能从波兰向中国出口的产品类别上继续拓宽,并向中国出口其优势产品则能够通过适当缩小波中贸易逆差及增加贸易产品类别,从而进一步加强波兰方面的贸易积极性,这会对两国共建一带一路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国家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具体来说,由于波兰资源较为丰富,两国间铜及其制品的贸易互补性非常强,
可以加大出口铜及其制品,同时在其他几类贸易互补性强但实际贸易额不大的产品类别上加大交往,如: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同时也可以针对中方需求较大的产品,如植物性制品如菜籽油及出口环保设备和汽车制品。
波兰是全球最大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国之一,其覆盆子、黑加仑、苹果、樱桃、蓝莓和醋栗的产量均排名欧盟第一,其中覆盆子、黑加仑的产量排世界第二位,波兰樱桃产量占欧盟总产量的 29%。蔬菜方面,波兰也是欧盟最大的白菜、胡萝卜和甜菜生产国,黄瓜和洋葱产量位列欧盟第二,其中波兰胡萝卜产量在欧盟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 14%。除此之外,波兰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各种矿产资源也都较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煤、铜、硫磺、锌、铅、铝、银等,其中波兰硫磺储量超过 1 亿吨,铅和锌的储量约为 350 万吨,铜的储量约为 1500 万吨,这四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位,煤炭储量也居欧洲前列,波兰采矿业以煤及褐煤为主。另外由于波兰北临波罗的海,其琥珀储量也非常丰富,据世界琥珀协会估计,波兰琥珀蕴藏量价值近千亿美元,波兰在有着百年琥珀开采历史的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的琥珀生产大国;另外波兰在工业方面也较为发达,主要优势在于采煤、机器制造、造船、汽车和钢铁加工;出口方面,波兰本国主推以工矿产品为主的大宗贸易,如煤、褐煤、焦炭、船舶、车辆等,进口则对铁矿石、棉花和石油制品的需求为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