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卷烟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35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主要从我国卷烟的出口贸易现状入手,再通过贸易竞争优势(TC)指数测算分析了卷烟的国际竞争力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卷烟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对较低。然后再利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剖析了卷烟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我国卷烟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包括五个发力点:推动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过程监管,保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完善出口营销渠道,拓宽国际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品牌建设;约束外商进入,继续开展“走出去”并购重组。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烟草文化始于拉丁美洲的原始社会时代,因其醉人的香气、提神解乏的功效,被当地居民咀嚼和吸食,随着全球贸易线路的发展,于 16 世纪中期从中南亚传入我国。我国既是人口大国也是卷烟生产和消费大国,2015 年我国就拥有 3.16亿烟民,吸烟率在 27.7%1,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烟消费市场,2016 年我国卷烟的产量是 23825.76 亿支,销量为 23495.99 亿支,卷烟销量占世界卷烟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吸烟有害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每年因吸烟致死就有 700 万人左右。

卷烟因其致瘾性而特殊,在我国税收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烟草产业贸易方面来看,2016 年我国卷烟出口额为 634.75 百万美元,占我国烟草制品出口总额的 46.08%,占世界卷烟总出口额的 2.70%,可知,我国并不是卷烟出口贸易强国。从世界贸易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2016 年世界卷烟出口额十大国家或地区分别是德国、菲律宾、塞拉利昂、香港、乌拉圭、葡萄牙、乌干达、摩尔多瓦、捷克、纳米比亚,所占世界卷烟出口贸易市场份额分别是 15.22%、7.96%、4.90%、4.80%、4.22%、4.19%、3.55%、3.50%、3.24%,合计在国际卷烟出口贸易中总份额为 55.08%,其中,德国是世界卷烟出口贸易第一大强国。综上所述,我国与世界卷烟出口强国地区有较大差距,我国卷烟在国际市场中发展潜力很大,需要进一步提升卷烟的国际竞争力。

对烟草这个特殊行业,为强化烟草业的管控,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烟草专卖体制。一方面我国实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简称“FCTC”),另一方面严格按计划组织烟叶的种植和卷烟的生产,确保烟草制品的品质,有效促进降焦减害,以控制烟草的供与需,并减少烟草的危害。长期以来在专卖、行政管制、国营贸易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烟草进出口公司,无论是在技术、服务、管理、品牌或市场等方面都没有成熟的优势,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从国际烟草市场格局来看,多年来世界卷烟市场集中度高、市场结构寡占,菲莫国际、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这四家跨国烟草公司垄断了除我国之外的绝大部分世界卷烟市场3,2016 年这四大跨国烟草公司的总销量约占除我国之外国际烟草市场份额的 71%。随着全球烟草管控的持续践行,全球吸烟率普遍下降,一些国家略有增加,各国税收和价格政策的影响力渐渐变强,传统卷烟销量呈逐步减少,新型减害卷烟的发展势头强劲,四大跨国烟草公司更倾向于发展新型减害的卷烟新产品,经营业绩泛起分化,世界烟草业贸易市场的格局也酝酿着新的变迁。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2.1 国际竞争力
竞争主体主要有产品、企业、产业和国家,因本文主要研究卷烟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本次主要介绍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指一国或地区的某一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相同产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效率、连续盈利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是区域概念。竞争力比较的实质是产业竞争优势,也就是体现在产业的市场实力上,包括区域产业集聚、区际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是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他通过对十个国家一百多个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钻石模型”理论。本文将主要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来研究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1.2.2 比较优势理论
1871 年,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中提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他指出: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意为决定国际贸易流向和利益分配的,不是产品的绝对差异,而是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国与国之间在生产率和技术上存在的相对差异决定了贸易额的大小,具体来说就是,一国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并从中获利。可以看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虽然经典,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假设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变的,但实际上每个国家的生产技术都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而各国之间商品的生产价格差异及质量也是随之变化的,因此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随着对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数理统计学的深入,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和适应性得到了提高。学者们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检验已不再停留在单纯检验出口和生产率差异之间的关系上,而是不断和其他要素(如相对劳动产出、相对单位劳动成本、相对净成本、相对关税、相对企业数量等)结合来解释贸易流动和贸易模式的变化,以 DFS 模型为新开端,以 E-K 模型为基础5,研究和检验结果表明:两国之间的生产率差异与相对出口水平差异之间存在正相关;贸易成果对比较优势具有抑制作用;各国间的比较优势差异在缩小;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福利影响的测度相对准确。
........................

第2章 我国卷烟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2.1 数据选择
本文采用 1996 年至 2016 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卷烟出口贸易的现状。笔者在搜集数据过程中发现,国际贸易中通用的商品分类目录(即《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对卷烟的范围界定和我国现行的海关进出口商品目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并不一致,这是因为我国在《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的基础上做了因地制宜的修改。本文继续沿用邓飞(2006)的观点,将烟草制品划分为烟叶、雪茄烟、卷烟、其他烟草制品这四大类。其中,卷烟对应 HS六位目编码是 2402207。为了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笔者对比了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我国卷烟的出口额统计数据,发现沿用邓飞提出的观点,两个口径的统计数据是一致的,因我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上只有 2007-2016年卷烟出口额数据,所以只对比这几年的数据,结果如表 2.1 所示。

..........................

2.2 卷烟的出口贸易现状
由表 2.2 可知,1996-2016 年这 21 年间我国卷烟的出口贸易情况,具体如下: 从我国卷烟的出口数据来看,卷烟出口额历经了两个阶段:1995 年至 1999年是第一阶段,卷烟的出口额、占国烟草制品出口总额比例和占世界卷烟出口总额比例都呈快速下降趋势;第二阶段为 2000 年至 2016 年,卷烟的出口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卷烟出口额从 2000 年的 125.39 百万美元增至 2016 年的 634.75 百万美元,增长率为 406.20%,卷烟出口额占我国烟草制品总出口额的比例处于缓慢波动的趋势,波动范围为 30.53%-48.15%,而我国卷烟出口额占世界卷烟出口总额比例则大体呈上升趋势,从 2000 年的 0.89%升至 2016 年的 2.70%,说明:我国卷烟出口在国际卷烟贸易市场的位置不高,暂时无法和巴西、德国等卷烟强国媲美;出口额稳步走高,是潜力烟草产品,可以着重发展。

总体来说,2000 年前我国整个烟草行业处于长期不景气状态,整个世界对烟草制品的需求也不高。国家烟草管理局于 1997 年颁布了《卷烟出口暂行管理办法》,开始加大烟草贸易管理力度,为卷烟出口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2001 年我国加入 WTO、农产品实行贸易自由化及“走出去”战略部署,烟草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卷烟的出口状态也逐步转好。


..........................

第 3 章 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16

3.1 卷烟国际竞争力指标选择 ................................... 16
3.2 卷烟国际竞争力指标测算结果 ............................... 17
第 4 章 我国卷烟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19
4.1 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构建 ................................... 19
4.2 计量模型结果分析 ......................................... 23
第 5 章 提高卷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27
5.1 推动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 27
5.1.1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 27
5.1.2 重视并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 ............................... 27

第5章 提高卷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5.1 推动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主要以传统烤烟型卷烟消费为主,卷烟的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利用率较低,这抑制了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国家做出“两化融合”和“中国制造 2025”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有助于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借助这一抓手,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发展烟草业新服务模式,以提升卷烟的国际竞争力,为卷烟的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5.1.1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在巨大的国际烟草贸易市场竞争压力下,如何实现在保持烟草香气质、香气量和燃烧性的同时,降低焦油和盐碱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至关重要。增加高科技人才的投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加强行业内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实现科技创新、生产工艺的改进、滋生新品种,进而突破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提高卷烟的国际竞争力,为卷烟公司和品牌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空间。
5.1.2 重视并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

烟叶是卷烟的上游支持产业,通过研究发现,烟叶的种植面积对卷烟的国际竞争力有正向影响。卷烟的优势部分在于烟叶的种植面积这一个自然禀赋因素,我国烟叶的种植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家庭承包的组织形式和烟农素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草种植的规模,增加了生产成本。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促进烟草农业自动化、现代化发展,做好烟草的选种、育苗、种植、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扩大烟叶的生产规模,加强烟叶的竞争优势,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提升。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本文以“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题,从分析我国卷烟的出口贸易现状入手,再通过贸易竞争优势(TC)指数测算分析了当前卷烟的国际竞争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从极强优势骤降到微弱优势,然后再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卷烟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提升卷烟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得:

(1)卷烟在我国烟草制品出口贸易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近十年来在国际卷烟市场的位置虽无法和烟草强国媲美,但也呈稳步走高趋势,是具有潜力的烟草制品,可以着重发展。
(2)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 1996-2016 年这些年间,整体来看我国卷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14-2016 年我国卷烟却突然失去了竞争力,TC 指数几乎趋近于 0,卷烟的进出口贸易基本达到平衡状态。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主要是烤烟型卷烟,质量不符合国际标准,在出口贸易中卷烟的销售遭受到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较难打开国外市场。另一方面,这也是由卷烟的进口价格增加而导致的。
(3)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可知,烟类及用品专利申请授权量、烟叶种植面积、我国卷烟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汇率这四个指标对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有促进作用,而卷烟国内销量、国际烟草市场的集中度(不含中国)、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卷烟的国际竞争力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