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互联网络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一种新型贸易模式,对各国的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进出口贸易与实体经济疲软,而跨境电商和电子商务高速增长。
如图1.1所示,中国跨境电商2016年交易规模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23.5%。2017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 7.6 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 20.6%。预计 2018 年交易规模为 9 万亿,如图 1.2 所示,从整体上看,中国跨境电商的增长率虽然逐渐减小,然而增长最低年份的增长率也在 20%以上,总的交易规模逐年攀升。传统进出口贸易与跨境电商形成明显的反差,在 2015 年出现了负增长。据商务部的 最 新 公 告 , 中 国 2017 年 的 货 物 进 出 口 贸 易 总 值 达 27.79 万 亿 元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学术界在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方面的研究,虽取得较大进展,但总的来说较零散,缺乏总结归纳和明确的理论研究体系。
国外研究现状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二者的协同实际上是各自的子系统间相互协同[1]
国外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目前己形成体系。总得来说,协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系统、配送模式、效果、服务质量等方面,如Charles C. Poiries 等(2000)[2]从供应链视角提出“通过供应链资源共享解决电商物流问题”。蒂姆·欣德尔(2004)[3]认为“可以通过有形资产与技能共享、和供应商的谈判、垂直整合以及战略协调等方式实现跨境电商与物流协同”。Berling 和 Eng-Larsson(2016)提出系列整合改进策略,并认为该策略需要与客户需求相匹配[4]。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跨境电商与物流协同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1)协同发展与关系研究。赵静(2015)[5]对二者的互动发展做了研究。陆国红、任玲(2016)[6]站在不同角度研究了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2)协同评价研究。张夏恒(2016)[7]做出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模型,对二者的协同发展进行评价,并提出实现路径。刘有升(2016)[8]在复合系统协同模型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协同进行分析评价。
(3)协同机制研究。姚宇(2015)[9]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对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的互动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郭文杰(2016)[10]对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机制进行研究。张夏恒(2016)[11]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研究了二者的协同机理,归纳协同缺失的原因并提出改进路径。王霄宁(2015)[12]以大数据为支撑,研究二者的协同机制,并提出建议。
(4)供应链系统协同研究。庞燕(2015)[13]从供应链角度出发,提出跨境B2B 电子商务协同。王春芝等(2015)[14]对跨境物流服务备件协同进行了研究。李雪(2016)[15]运用 SCOR(即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和 CPFR(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型研究了跨境物流协同。曹允春等(2017)[16]从产业链视角研究协同制约因素,并提出协同对策。
(5)协同困境研究。现有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两者间协同能力缺乏。王慧(2016)[17]认为二者整体不协调,各环节不同步。②缺乏利益协同互信机制。陆国红、任玲(2016)[18]认为二者的信任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③信息协同缺乏。张宝明(2014)[19]认为“信息不协同使跨境物流企业不能掌握一手订单信息从而不能及时做好配送准备,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也无法准确判断跨境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致使配送需求与能力不匹配”。
(6)协同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点:①优化跨境电商的综合服务平台。王霄宁等(2015)[20]指出建成全球跨境物流大数据平台,提供智慧物流。②流程优化。张宝明等(2014)[21]等指出“通过优化流程促进二者的协同”。③优化互信互利机制。陆国红、任玲(2016)[18]等建议“建立较为牢固的双方信任机制”。
............................
第 2 章 相关理论
2.1 协同理论
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以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吸取了结构耗散理论的大量营养,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的领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在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协同论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
赫尔曼?哈肯(H.Hake)1971 年在《协同学:一门协作的科学》[21]一文中,运用协同和协同学的概念,之后论述了协同理论,创立了协同学。他说之所以称之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的或自然界的,
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宏观的或微观的系统等等,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却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协同论则是在研究事物从旧结构转变为新结构的机理的共同规律上形成和发展的,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类比对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并推广到广泛的领域。总的来说,他认为“整个系统各个微个体之间相互协作,可以形成各自所不存在的新质结构和特征”。
芮明杰等(2005)[22]界定了协同的内涵,认为是“同一企业内部不同业务单元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共享资源来创造更大价值的一种能力”。鄢飞等(2009)[23]研究物流网络的协同,强调“物流系统各节点企业在目标、资源、运作等方面彼此协调和配合,可以实现物流网络整体价值增值”
...........................
2.2 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理论
在坦斯利的生态系统概念、摩尔的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刘志坚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之上,张夏恒提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24]。演化路径如图2.1 所示:
就复杂性来说,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远远超过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在跨境电商生态系统中,与跨境电商活动相关的个体、组织被称为物种,它们在平台上竞争、沟通、合作,实现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物种与环境之间以及各物种间进行着物流、信息和能量的动态变化。从物种层面,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核心物种、关键物种、寄生物种、支持物种以及环境.
......................
3.1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态势 ..................................... 10
3.1.1 我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 11
3.1.2 我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机遇................................ 13
第 4 章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不协同表现分析 ........................... 22
4.1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两者间的不协同 ........................... 22
4.2 跨境物流层面的不协同 ....................................... 22
第 5 章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 25
5.1 模型基本假设 ............................................... 25
5.2 建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动态博弈模型 ......................... 25
5.3 核心概念界定 ............................................... 26
第 5 章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5.1 模型基本假设
假设 1:博弈主体
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跨境电商企业与跨境物流企业动态发展、进行博弈,一方是跨境物流企业,一方是跨境电商企业,由于两者在企业目标、价值取向、准确行为能力、理性知识、识别判断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往往一开始不能找到最优策略,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寻找较好的策略,有限理性使得跨境电商企业与跨境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有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双方通过不断获取信息,并结合企业自身短期与长期目标、利益,从而调整行为策略来寻找最优模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假设 2:策略选择
实际上,我国跨境物流的发展落后于跨境电商的发展,在双方的协作发展过程中,一般来说是跨境电商企业提出发展要求,跨境物流企业做出合作(包括针对对方的要求提出建议措施或全盘接受)或者不合作(无法满足要求,终结与对方的合作)的决定。即,假定双方选择合作或不合作,策略分别为跨境电商企业C(合作,不合作)和跨境物流企业 L(合作,不合作)。当跨境电商企业选择合作时,会将更多的物流环节外包给跨境物流企业,减少自身的物流资产投入;当跨境电商企业选择不合作(认为对方满足不了其需求)时,就会选择自建物流渠道或建立物流中心(海外仓、边境仓),从而跟跨境物流企业在业务上形成竞争关系。同理,当跨境物流企业选择与对方合作时,就会加大物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或者建立海外物流中心(海外仓、边境仓)以满足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当跨境物流企业选择不与对方合作时,就会出现慢递、野蛮装运、顾客关于物流投诉激增等现象,进而给跨境电商企业乃至整个跨境电商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
第 6 章 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建议
第一,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对接。众所周知,跨境电商零售企业借助跨境平台可第一时间获得消费需求信息,而跨境物流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无法实现实时对接。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使跨境物流企业第一时间获得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尽早进行跨境物流的基础设施改良和重建,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需求.
第二,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有效的校企联结,以解决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二者间的不协同。人才是制约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原因之一。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企业将对人才的需求(业务、语言、法律等)反馈给高校,与高校建立有效的链接,高校制定相应的课程和组织实训实习,使得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更快地将在校的理论与实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第三,加强卖方所在地物流、国际货运和买方所在地物流三个节点的联系。跨境物流企业加强与海外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模式。海外物流企业对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更熟悉,有更好的群众基础,与之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解决国际国运与买方所在地物流之间节点不顺畅的问题以及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四,建立二手跨境购物网站对退换货的产品二次低价售卖解决逆向物流的高额成本。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建议直接在当地销毁。而可以在二手跨境平台上售卖的产品特指那些无理由退货、因产品的颜色、包装等非质量问题而需要退换货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低,有效地避免逆向物流成本以及之前顺向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物流时间会大大缩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