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地球村”的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这个大背景下,每个国家之间都会通过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来使得本国的经济得以飞速增加,合作深度不断加深的同时达到区域内各个国家的互利共赢。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在其中受益并深刻意识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极影响,因此纷纷通过与邻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这一大趋势当中,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建立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最终从根本上提高本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发展趋势,同时进一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近几年,也将与邻国建立FTA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通过建立FTA来与邻国维护和发展友好往来的关系,同时促进多边的经济贸易发展,实现多边共赢,形成一个大的集团型区域合作体,共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提升综合国力,进而提高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新形势的背景下,中国将把与邻国建立FTA作为促进本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除了与东盟、韩国、冰岛、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智利、秘鲁、巴基斯坦等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外,正与马尔代夫、以色列、挪威等国家正在谈判建立自由贸易区,与印度、斐济、哥伦比亚、尼泊尔等国家正在研宄建立自由贸易区,改革和开放的历史潮流己不可阻挡。中国与俄罗斯在世界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经贸发展也在世界经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中俄两国建立FTA的现实基础分析,利用模型对中俄FTA建立的静态经济效应进行预测,探讨“一带一盟”对接下中俄建立FTA的动态经济效应,并提出中俄建立FTA是“一带一盟”对接有效的利益结合点和战略契合点。
(2)通过深入剖析“一带一盟”对接下中俄建立FTA的障碍,针对两国建立FTA的障碍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对策。
1.2.2研究意义
(1)研究“一带一盟”对接下中俄建立FTA的现实基础,丰富国内关于中俄建立FTA的理论研究,同时为推进国内外关于“一带一盟”战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对中俄建立FTA的经济效应进行预测,分析中俄建立FTA的障碍,在合作共赢理念指导下提出破解对策,为两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及推进中俄“一带一盟”对接下FTA建立提供决策参考。
..........................
2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随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是世界经济合作的重要发展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为了可以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有关经贸及投资的优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商品、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在区域内的各个成员国之间,使得区域内资源配置最大化,通过各成员国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规模更大、协调度更高的统一的大区域集团或共同体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低级到高级可以主要的划分为六种形式,分别是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2.1.1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维纳(1950)在其代表作《关税同盟理论》中提出。书中指出,两个或者更多国家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来形成统一关境,缔约国之间会在该关境内实行取消或者减少双方的关税,这就是所谓的关税同盟。维纳也创造性的提出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国家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既可以产生静态经济效应,也可以产生动态经济效应。静态经济效应,是国家间形成关税同盟以后,区域内由于关税减免对各成员国产生的最直接影响,维纳将其区分为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他认为关税同盟是否能够提高成员国福利水平,最终决定在二者的共同作用结果,即贸易挣效应。
........................
2.2地缘经济学理论
地缘经济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两极化格局逐步走向多极化,各国的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地缘经济学理论认为,首先,地理因素是地缘经济学最基本的因素,国家的地理因素主要包括该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与环境及幅员形态等。地理区位是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例如邻海还是内陆,或者邻国的大小、是否稳定及实力情况;自然条件与环境包括国家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以及资源的储备、开发等;幅员形态是国家的国土面积以及国土的形状、特点。这些地理因素综合影响着一国的国家战略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是国家地位及竞争力的体现。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缘经济学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间为了获取区域内经济效应、发挥互补优势并共同发展,通过友好协商制定经济贸易政策与实施措施,在经济基础上建立的区域性的经贸联合体。区域经济一体化出发点是为了相邻国家的共同利益,借助相似的地缘经济这一大平台来实现合作共赢;区域经济集团化则是由于自然资源优势互补,互相开放市场,从而增强各国的国际竞争力,使得世界逐步发展成几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第三,跨国公司目前是地缘经济学理论中非常活跃的载体。跨国公司是资本全球化及国际分工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促进了国家之间相互联系,比如技术的革新、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
3.1战略协同.........12
3.2政治互信...........13
4中俄建立FTA的经济效应分析........18
4中俄建立FTA的静态经济效应分析.........18
4.1.1贸易创造效应局部均衡分析............18
4.1.2贸易转移效应局部均衡分析...........21
5中俄建立FTA的障碍分析...........26
5.1中俄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26
5.1.1中俄交通基础设施差距较大..............26
5.1.2中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反差较大..............26
5中俄建立FTA的障碍分析
5.1中俄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
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是“一带一盟”对接下中俄FTA建立的优先推进领域,但是目前中俄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却较大,其交通基础设施差距较大以及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反差较大均使得中俄基础设施不能够很好的互通互联,这对中俄FTA的建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本节主要分析中俄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对中俄建立FTA所产生的障碍。
5.1.1中俄交通基础设施差距较大
...........................
结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自由贸易区作为其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各国之间建立FTA可以更大限度的进行优势互补,发挥多方潜力,寻找利益共同点。中俄两国在经贸领域有较强的互补性,建立中俄FTA是中俄未来阶段的经贸发展方向。本文依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地缘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从一带一盟”对接为视角,就中俄FTA建立现实基础进行分析、通过实证与理论结合的方法分析预测中俄FTA经济效应、结合现有的相关数据对中俄建立FTA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障碍的破解对策。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一带一盟”对接下中俄建立FTA具有现实基础。首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建立十余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刚好可以对接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而中俄FTA的建立便是两大战略对接有效的利益结合点与战略契合点,因此其具有战略协同的现实基础;其次,中俄政治邦交具有历史性意义,两国政府自1992年便有建交,之后也有多次会晤,其政治关系的日益深厚也为双方建立FTA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础;第三,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目前两国也在加大对基础设施互通互联的建设,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基础为中俄建立FTA提供了先天保障;第四,近年来,中俄两国的贸易日益密切,而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上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这为中俄FTA建立提供了贸易基础;最后,由于近年中国对俄投资额的逐渐上升,两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机制,因此“一带一盟”对接下中俄建立FTA具有一定的投资基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