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在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地区通过出口导向型战略取得良好效果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也开始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以此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国家地区经济的进步。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旨在相互合作、消除贸易壁垒的政策的实施,使得全球国际贸易开放度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各国都在努力降低关税水平,减少贸易壁垒,增加相互之间的往来和合作。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开放才能带来进步,否则必然落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
如今“性别平等”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议题,其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性别平等一直以来都是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只有不断地促进性别平等,让女性在社会中享受同等的权利,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早在 2006 年世界银行就针对性别平等的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行动计划,肯定其对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十九大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依然在不断重复强调要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表明其对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7 年全球妇女就业和社会展望趋势》报告指出,性别差异仍然是各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在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一环节筛选了过多的女性,而女性又在取得工作机会这一环节比男性受到更多的歧视,在这重重阻碍下,她们可以获得的工作比同等条件的男性所取得的工作在质量上低得多。
......................
1.2 研究目标、假说、内容
1.2.1 研究目标
本文的目标主要是利用 2011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我国国际贸易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国际贸易与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分析,了解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对贸易与性别工资差距之间变动格局的把握,运用计量实证模型和统计学方法,着力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和作用,对不同地区、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工资水平的劳动力分别进行分析。力图理清国际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途径,从而总结其中的经验,对其进一步完善,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
1.通过了解国际贸易和性别工资差距相关的理论基础、回顾以往学者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考察国际贸易与性别工资差距的现状,并对其影响我国性别工资差距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
2.研究国际贸易对全国和不同技能水平上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国际贸易对不同技能水平上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性别工资差距的不同影响。分析国际贸易对不同技能水平上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是否有拉动作用,对性别工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
3.研究国际贸易对不同地区的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对不同地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性别工资差距的不同影响。
4.研究国际贸易对不同工资分布上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不同工资分布上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
5.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有利于缩小我国性别工资差距的要素,总结其经验,对于不利于性别工资差距缩小的要素,分析其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国际贸易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基础
目前,国际贸易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为支持国际贸易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主要包括 H-O-S 理论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关系的理论研究至今依然在断的丰富和完善。古典贸易理论论证的异质性劳动力无法在国际贸易中平等获益,经过Heckscher(1919)、Ohlin(1933)、Stolper & Samuelson(1941)的研究,内容逐渐充实。在 H-O-S 理论中,国际贸易主要通过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影响劳动力的性别收入差距。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由于发达国家在资本和技术资源上往往更加丰裕,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属于劳动力充裕型。因此,发达国家在生产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随着贸易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发达国家更偏向生产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更偏向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并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趋于上升,其非熟练工人的相对工资增加,而熟练工人的相对工资趋于下降(Standing, 1999)。女性在非熟练劳动力中占据大多数,因此贸易开放增加了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女性就业的增加带动其工资的增长,性别工资差距逐步缩小(Oostendorp, 2009)。后者是 Becker(1971)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偏好男性工人。在非竞争市场,企业能负担得起歧视女性所需要支付的高额成本(Ashenfelter & Hannan, 1986),然而贸易水平的提高、贸易结构的改善会导致竞争加剧,减少企业的超额利润,迫使企业对劳动力构成和劳动力工资水平进行调整,最大程度节约成本,保证自身利润,避免在贸易冲击中产生过多亏损,这使得企业不得不雇佣大量的女性劳动力,从而导致男女性别工资差距缩小(Black & Brainerd, 1999)。
2.2 国际贸易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在贸易对性别工资差距影响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深入,研究的角度和层面也越来越多,但对该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出较为统一的结论。虽然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仍然很大,但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区域所得出的结论都有所不同。
2.2.1 国际贸易影响跨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
部分学者通过跨国数据研究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国际贸易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 Seguino(2000)是较早研究该问题的学者,他通过对 1981-1992 年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贸易环境也对性别工资差距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台湾地区普遍通过低成本的形式吸引大量外资,在这种环境下女性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失,但对男性收益影响不大。韩国通过改良技术、优化产品吸引外资,因此女性收益受到的打击不大。Kucera(2001)对 1970-1996 年的德国和日本进行研究发现,20 世纪 70 年代后,日本贸易扩张给其制造业女性就业带来了更大的负面效应,德国的贸易扩张对其男性和女性就业没有显著影响,由于这种劳动力需求的差异,贸易扩张扩大了日本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缩小了德国的性别工资差距。Berik(2004)通过 1981-1999 年的数据对韩国和台湾地区进行研究发现,台湾地区贸易冲击带来的竞争会增加对女性的歧视,削弱女性的议价能力,影响女性就业,扩大性别工资差距,而国际贸易对扩大韩国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较小。Busse & Spielmann(2006)通过对 92 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发现,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而言,在对外投资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时,有较大的性别工资差距的国家有较高的出口商品。Oostendorp(2009)利用国际劳工组织 1983-1999 年的 161 个狭义定义职业的跨国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随着贸易不断开放,性别工资差距并无缩小的趋势。然而,有证据表明,FDI净流量对发展中经济体高技能工作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Cockburn et al(2009)使用 2004-2005 年的数据对三个非洲国家(加纳、塞内加尔和乌干达)和一个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进行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一些小型发展中的开放经济体有深远影响,扩大了加纳、塞内加尔和乌干达的性别工资差距,对洪都拉斯的负面影响略小。
........................
3.国际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理论分析 ..................... 14
3.1 国际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传导机制 ................... 14
3.2 国际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模型分析 .................. 16
4.国际贸易与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现状分析 ........... 21
4.1 我国贸易情况的现状分析 ................. 21
4.2 我国性别工资差距的现状分析 .................. 21
5.国际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 26
5.1 变量与数据说明 ..................... 26
5.1.1 计量模型与变量描述 ..................... 26
5.1.2 数据说明 ...................... 28
5.国际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5.1变量与数据说明
5.1.1计量模型与变量描述
为研究国际贸易对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结合各类文献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本文构建了国际贸易影响分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运用 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通过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 2010 年,就总体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虽扩大了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分技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贸易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缩小作用,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就不同地区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但扩大了该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贸易对内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不利影响;就分位数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提高了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且工资分布顶端的劳动力在其中受益更多,但国际贸易缩小了工资分布中低端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了工资分布中高端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就分技能的分位数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国际贸易总是在扩大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国际贸易有缩小工资分布中的中低端低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这大致印证了上述均值回归的结果。就稳健性而言,通过加入工具变量(各省到海岸线最短距离的倒数)得到的检验结果与实证结果相一致;通过2013CHFS 数据进行检验的结果与 2010 年实证结果相一致,都表现为总体上国际贸易扩大了全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缩小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但扩大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通过 Chow 检验和 SUEST 检验得到的相关性检验也证明组间系数的无关性和可比性,说明上文实证结果稳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