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外贸商品结构优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95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规模呈现出基数级的增长态势。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 2004 年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达到 1.15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二是 2014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6 年,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高达 24.33 万亿人民币,同期下降 0.9%。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贸易规模显著,贸易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中国对外贸易走的还是一条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之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走的“粗放增长”之路,现如今受到市场和资源等诸多刚性因素的制约,中国政府开始大力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去除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要吸取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不仅要注重贸易规模的增长,更应该关注对外贸易结构、外贸方式、外贸商品结构等问题。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实证层面来讲,一国或地区的外贸商品结构变化往往能反映该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的现实状况以及变动轨迹。因此,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实现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就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来看,中国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中国出口商品多集中于劳动资源密集型商品,对于处于全球价值链前端的如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量相对较小。出口商品附加值较低且处于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低位,加之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绿色壁垒限制等因素,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亟待提上日程,否则势必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现如今,积极探寻新的外贸发展路径,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优化外贸商品结构势在必行,以期更好的在全球贸易中获取最大化利益。


..........................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进出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亚当 斯密(Adam Smith,1776)首次运用绝对优势理论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指出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其经济增长,同时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反过来会影响外贸结构的变化。罗伯特(Robert,1988)提出调整和优化升级外贸结构有利于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尤其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整和优化升级外贸结构更容易推动经济的增长。巴拉萨(Balassa,1978)选取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表明:调整和优化升级出口贸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其经济增长。赵陵,宋少华等(2001)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增长和经济增长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中国出口贸易短期内越是增长明显,越是能带动经济的增长。徐光耀(2007)重点研究中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中国进口贸易中贸易集中度较高的四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数据,分析发现与进口贸易发生国之间所进行的进口贸易商品结构的不同,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程度也不同。李兵(2008)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中两类商品(工业制成品和初级商品)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同时给出更好的发展两类商品的相关政策与建议,利于推动进口贸易快速合理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俞毅、万炼(2009)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中的两类商品(工业制成品和初级商品)与对外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指出要增加商品附加值高且国内紧缺商品的进口份额。马涛、刘仕国(2010)选取中国进口贸易主要发生国的 GMM 面板数据,利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分析中间商品占进口贸易份额的原因,结果表明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商品内的分工强度,将更加有利于增加中间商品的进口份额。王贺光、盛月(2012)选取中国 1980~2008 年进口贸易中四类商品(初级商品、工业制成品、机电商品、高新技术商品)的相关数据用以分析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现实状况和变动轨迹,并提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升级进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杨晓东、胡勇(2007)对贵州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指出贵州要想更好地发展外贸以推动其经济增长,应积极扩大出口载体、调整出口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同时要增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走好资源型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之路。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对外贸易结构
关于对外贸易结构这一基础理论概念,目前学术界并未达成高度统一意见。国外学者赫尔普曼(ElhananHelpman,1999)认为对外贸易结构主要是用来解释国家或地区间贸易现象的,解释如不同国家或地区为何出口种类不同的商品,为何出口计算机不能用出口香蕉来代替等贸易现象,赫尔普曼将解释这些贸易现象所用到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分析定义为对外贸易结构①。而多米尼克·萨尔瓦多(DominickSalvatore,1998)认为对外贸易结构就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贸易,由种类不同、技术含量不同的商品构成,不同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形色各异的商品,从而形成不同的对外贸易结构②。
国内学者(张钱江、顾国达,1996)认为对外贸易结构(Structureofforeigntrade)主要表现形式不同,包括内容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外贸商品结构、贸易方式、贸易地理分布等内容,其主要反映的是一国或地区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与贸易发生国之间的要素比例关系以及相关关系③。对外贸易结构往往能直观的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现实贸易状况,如是否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本国时候存在规模经济效应、是否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等现状。江小涓(1995)认为对外贸易结构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有高度正相关关系,贸易结构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镜像”,就是说一国或地区不同的产业部门会根据自己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或要素资源优势生产各自具有成本优势的商品以进行对外贸易,将不同产业部门发生贸易所占总对外贸易比例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定义为对外贸易结构④。尹翔硕(1993)认为对外贸易结构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与贸易发生国之间的要素比例关系以及经济联系①。表现形式主要有外贸商品结构、贸易地理分布、贸易方式等,其中对外贸商品结构的研究更能为外贸合理健康发展提供实际的参考建议,也最有研究价值。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对外贸易结构是一国或地区进行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各种不同的具体划分形式与组成方式。同时对外贸易结构划分形式并不一致,主要包括外贸商品结构、贸易地理分布、贸易方式、贸易结构等内容。
.........................

2.2 理论基础
2.2.1 基于现代贸易理论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理论
1.新生产要素理论。传统生产要素理论将生产要素主要归结为三类: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新生产要素理论考虑经济发展的实际,将新型生产要素诸如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等涵盖在内,以利于更加合理的分析外贸商品结构。格鲁伯(W.Gmber)、维农(R.Vemon)引入研究与开发这一生产要素,用以分析其对国际贸易分工和商品附加值的影响,根据两人的分析,如果一国或地区不断改变出口产业部门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那么其出口商品结构会随着变化而变化,同时不断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有利于该国或地区在国际分工中获取比较优势和利得分配。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引入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用其解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以及分析人力资本是如何影响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模式的。舒尔茨认为,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劳动生产效率,出现不同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根本就是劳动者受教育、培训管理等有关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国或地区通过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效率,从而进一步影响该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格局和国际分工地位。根据新生产要素理论的观点,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经济体由于拥有大量的高水平人力资源,会集中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以最大化获取贸易利益;经济发展程度偏低的经济体由于人力资本不具有相对优势,会选择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
2.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发端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经验性研究阶段,主要以弗兰克尔(Frankel)、巴拉萨(Balassa)等为代表,他们主要是根据实际观测各国贸易数据指出与传统贸易理论之间的矛盾;第二阶段,理论性研究阶段,主要以格鲁贝尔(Gmbel)、劳埃德(Loyld)、克鲁格曼(Krugman)等为代表,他们将产业内贸易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

3 贵州外贸商品结构的现状分析 ···················17
3.1 贵州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17
3.1.1 贵州进出口贸易总量····················· 17
3.1.2 贵州对外贸易结构 ·················· 17
4 贵州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 ···················21
4.1 投入产出模型··············· 21
4.2 贵州外贸商品结构合理度指标构建··················· 26
5 优化贵州外贸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37
5.1 优化贵州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37
5.1.1 适度发展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7
5.1.2 力争占据更重要的生产环节,提升国际分工中的位次·············· 37

5 优化贵州外贸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贵州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5.1.1 适度发展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根据前文的分析,贵州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主要还是基于比较成本的优势,而大多不具有竞争优势,比如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影响力系数很低出口结构比重却高达 12.8939%,说明贵州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多是技术含量不高且商品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部门,这些部门大多处于贸易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如此发展不利于优化外贸商品结构。贵州应适时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布局,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国门。第一,贵州政府要增加有关人力资本的投入,使更多劳动者接受教育、管理培训等内容,这样才能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低端不断向高端演化,利于发展技术水平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培养相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 贵州应给予“比较优势陷阱”高度关注,应科学有效的将劳动力优势与高精尖制造技术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更好的扶持和培养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

6 结论与不足

6.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利用 2012 年贵州投入产出表(42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构建修正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计算贵州出口产业部门和进口产业部门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研究结果发现:(1)总体上看,贵州的出口商品结构要明显好于进口商品结构,贵州外贸商品结构也在往利好方向发展;(2)出口产业部门的影响力与相应出口商品所占比重出现严重错位情况,这说明出口商品结构需要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扶持;(3)进口产业部门的推动力与进口商品所占比重的排序也不完全一致,政府应该及时缩小进口产业部门推动力小但进口比例较大的商品规模,增加瓶颈产业进口商品比例。
通过计算贵州进出口商品合理度指数发现,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度指数(1.1606)要明显大于进口商品结构合理度指数(0.4145),这说明贵州的出口商品结构较之进口商品结构要更为合理,贵州在调整和优化升级外贸商品结构的时候,就要把重点放到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上面,也可以这样说,要优化外贸商品结构的时候,政策力度和倾斜方向要集中于进口方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