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无疑是我们当今社会的第一大生产力。人类的社会近 100 年来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阶段,科学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随着我们的生产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科研概念,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落地成为消费产品,对于普罗大众的生产生活影响也就越来越大,而且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之一就是科技创新。
2018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李克强总理也多次讲话强调,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1],使更多的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2]。新时期科研信息化建设,是为科学家“松绑”,深化促进科研“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近年来,以“物、大、云、智、移”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浪潮蓬勃兴起[3],信息网络已在多个方面倒逼高校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思维与行为方式改革。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对日益增加的优质安全、便捷高效的科研信息服务需求,与高等院校信息化水平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当前现实状况相矛盾,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学和科研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冲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科研信息化,将极力促进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和科学研究规模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高校科研的深度运用将会转变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常态,高校的科研组织和管理模式也必然会因此而发生很多重大的改变,高校师生服务将全面面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4]。
在各级部委下发的各项文件中,要求高校创新服务方式,让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去[5]。在当代国家对于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的时代大背景下,加上我们建设“双一流”高等院校的伟大历史任务和使命,高校的科研管理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管理方法与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将我国科研行政信息系统引入到传统的科研行政管理中,以信息化为基础落实了国家的要求、解决学校内部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提高管理水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发展过程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结合我国自身发展历程来看,首先,我国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对于办公自动化的研究要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其次,我国科研事业的初期发展较为缓慢,科研管理理论形成较晚,早期也是以人工方式的管理为主,在办公自动化逐步发展普及之后,才有对于科研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科研管理理论研究。周元洪、张丽维(1996)的课题研究论述了高校的科研工作及其系统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系统化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并详细叙述了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良好应用前景。雷崇民、孙力(2002)在其研究中明确指出,现代高等院校科研决策的基本特点就是从单一制度到全面、从静态制度到动态、从单项目标转变为多目标制度的决策,从定性制度到定量制度的决策方向转变,要想有效地适应这种新型科技管理模式,必须建立并且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信息体系。朱颖(2010)在研究了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视角下高校科研的管理创新举措[15]。蒋伟、张弦(2013)分析了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16]。白玉等(2016)根据精益管理理论,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将精益管理引入高校科研管理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若干方法[19]。梁志坤(2020)基于共生理论的全新视角,探讨了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的问题[22]。韩仁瑞、范君君(2020)依托“放管服”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角色体系构建,为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23]。
(2)科研管理系统建设研究。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之间,我国开始出现对于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刘凤珍(1988)、沈吟东(1990)等人对于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初步的构想和设计理念。张玉香(1994)指出高校的科研管理体系和其他的系统一样,都是具备了该体系的各种共性和特点,并且能够通过它们本身的各种属性呈现出来,并且对于高校的科研管理流程和系统也提出了相应优化的方案。李淑珍、张欣萍(1999)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已经逐渐成为了全球的共识,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校园网也正在迅速发展和建设,因此用计算机这种网络方式来实现科研信息的管理目标已经是处于“倒计时”阶段。
.........................
第 2 章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相关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
2.1.1 高校科研管理
科研工作实力的轻重强弱一直是我们衡量一个党和国家教育综合科研实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志,而我们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又是整个我们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进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理论内容和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三个主要职责“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也将科学研究列入其中。正因为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所以在高校的各项管理中,科研管理也作为重要一环被重视起来,高效的科研管理工作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在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领域较为权威的《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一书中,薛天祥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准确定义和概括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他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工作以掌握科学技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作为主要依据,他明确地认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根本性在于它是一种科学的组织和活动,科研管理的宗旨在于为了实现而达成实现科研目标,为科学研究服务。他明确地定义了科研管理的内容,即人、财、物、时间、信息等。
广义的高校对科研管理又大致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24]:宏观层面的高校科研管理指的是国家或省、市、自治区对所辖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进行政府层面的、上层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落在宏观的科学战略层面;而微观层面的高校科研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指某一所高校对于自身的科研行为进行的统筹管理,这种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学校自身科研目标出发,保障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
2.2 高校科研管理的分类
2.2.1 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即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为开展科学技术研究而进行的一种独特、复杂并相互关联的一种活动,这些科研活动有着明确的目标或目的[35],要求所达到的目标应在规定出的时间长度、预算范围和资源条件限定内,依据项目设立初期所指定的目标完成。项目初始设计的参数包括项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成果的质量、研发投入的成本、研发经历的时间、研发耗费的资源等等[36]。
从高校科研管理的角度来说,科学研究项目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来自校外的科研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成本主要是由校外支付)和校内设立的科研项目(课题项目的研究资金来源于校内)。校外的科研计划又可以细分为纵向的科研计划与横向的科学计划。纵向科研项目是指由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基金委、各类学术团体公开发布项目通知,并由院科研处统一组织教学科研人员申报(含投标)得以立项的,有一定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项目。横向科研计划主要是泛指由其他政府机构(含国家部委、省市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司、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组织委托高校科研机构的单位或者教师共同开展的研究或者协作开展的各种科研项目,包括与国际之间的企业交流和合作。
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含义是在泛指对研究课题由科研项目批准申请、立项成果论证、组织实施执行、检测结果评价、验收合格认证、成果使用申报、技术推广、档案管理入卷等一个全过程阶段进行的项目管理[37]。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得科研工程项目能够实行系统性的制度化和技术性的管理,保障科研方案的圆满完成,出结果、出人才、得效益,提升其竞争力[38]。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参考
第 3 章 D 大学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 15
3.1 D 大学科研工作情况 .......................................... 15
3.1.1 D 大学科研工作背景 ............................................ 15
3.1.2 D 大学科研管理部门职能........................................ 15
第 4 章 D 大学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原因 ............................... 23
4.1 项目管理功能简单 ..................................... 23
4.1.1 项目全流程管理功能不完善 .............................. 23
4.1.2 缺少项目评审功能........................................... 23
第 5 章 提升 D 大学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 27
5.1 科研项目的差异化、精细化管理 .................................... 27
5.1.1 构建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 ................................ 27
5.1.2 增加项目评审模块.......................................... 31
第 5 章 提升 D 大学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5.1 科研项目的差异化、精细化管理
5.1.1 构建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
从目前科研管理的系统中对于科研项目管理缺乏连续性、不同功能之间数据不互通的问题出发,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项目管理的基本哲学和其方法论以系统理念为基础,项目管理在这个全过程中始终贯穿了系统工程的概念,它把科研项目视为是由一系列活动或其他任务所形成的一种动态系统,依据系统理论的“整体+分解+综合”的设计原理,将一个项目分解成为许多的子功能包,由系统中各个子功能分别根据要求执行并完成各种管理任务,然后将其综合到一起形成最终的效益;同时把整个项目视为一个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过程,把这个过程与系统的结构相互地统一在一起来,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去把握。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项目自身管理具有一些不确定性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其它对所属项目管理对象的比较具体化,使得对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有区别于其它项目类型的管理。一般的项目过程管理都指的是一种高度符合性的项目管理,强调了按项目计划执行的高度刚性与按照项目计划要求实施风险控制的严谨性,而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更多地就是强调了一种高度动态化的项目管理,强调了适度的风险控制。为此,针对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需要,在调查研究时对 D 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学者及研究生等一线科研人员进行了访谈调研,获取他们对于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以此需求为基础,以纵向科研项目管理为优化对象。
信息系统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
结论
本论文在项目管理理论和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相关文献和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阐述了高校科研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的概念,说明了高校科研管理的详细分类,介绍了 D 大学的科研背景和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了当前科研管理系统在 D 大学的应用现状,探寻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成因,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功能简单、流程不完善;未能准确接入第三方数据库;与校内其他部门的数据缺少联通;缺少移动端和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等。因此,结合国内外经验,结合高校科研管理要求和科研人员自身需求,将论文研究重点放在了 D 大学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方式上,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科研项目的差异化、精细化管理。针对科研管理系统中对于科研项目管理缺乏连续性、不同功能之间数据不互通的问题,结合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需要和一线科研人员对于科研项目管理的功能需求,构建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贯穿了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结项验收的全流程管理,各个功能之间实现了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做到了将信息技术贯彻到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同时,增加了基于互联网的线上项目评审模块,提升了项目评审的便利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2)科研成果的精准认领和大数据统计。引入主要论文检索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实现科研成果的精准认领,并利用统计结果实现智能生成学术材料和科研成果大数据智能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科研统计、科研评价、管理决策和学科建设等工作。
(3)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与实时同步。完善科研经费全流程管理,避免科研经费的道德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好入口和出口关,保证每一步骤均有管理和监控。打通科研——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科研经费管理数据通道,实现经费认领、项目入账、支出报销、预算控制、结余结转等业务网上跨部门协同和服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