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1 论文的研究思路
管理论文范文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类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也需要集聚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要素,还需要支持创新创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管理效率和效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相比于现阶段公共行政领域为人所熟知的其他制度安排,协同治理作为一种“可以跨越组织功能和边界”的治理模式,在复杂公共问题的解决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由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用户(公众)等构成,受区域异质性、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分化和创新环境影响,不同创新主体由于创新基础、资源和能力的不同分化成自组织发展的研究群落、开发群落、应用群落。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四)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三)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相关研究
(四)文献评述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框架
(一)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异质性对协同治理的影响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生态性和协同治理的系统性
(三)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框架的提出
1、两大创新治理网络
2、三大治理层面
3、四大治理原则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构成
(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生态特征
1、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注重创新链上多元主体协作及创新生态位重置过程
2、创新生态圈发展模式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新趋势
3、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是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重要标志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
1、物种丰富、生态位分化的创新主体
2、集聚创新要素及资源的创新群落
3、有助于协同治理的创新环境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困境及成因
(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困境
1、行政区划复杂,跨境协同治理难度大
2、区域协调机构尚未实质性建立,三地创新主体治理参与受限
3、创新要素不平衡、孤岛化、碎片化明显,共享和开放治理受阻
4、日益增长协同治理需求与交通、信息网络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
5、基于数据赋能的智慧协同治理应用水平不高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困境成因
1、制度层面:多元制度差异明显,“9+2”合作协调机制仍有待健全
2、活动层面:城市群区域协作分工有待加强,创新生态圈中六大创新链条自协同不足
3、保障层面:交通网络建设仍有待强化,信息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典型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经验借鉴
(一)制度层面:合理的区域规划和制度安排是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基础
(二)活动层面:创新生态圈的高效运转是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
(三)保障层面:创新网络建设是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保障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治理对策建议
(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协同治理机制
(二)以创新资源协同配置激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六链”活力
(三)形成高效连接辐射带动作用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及信息网络
(四)推动数据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新格局建设
(五)本章小结
结论
管理论文范文二:L公司酱香型白酒的营销策略研究
本文以L酱香型白酒的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L酱香型白酒的销售现状,对于产品质量、品牌和营销系统之间关系的特征,进一步作出了研究判断。为了实现能将L酱香型白酒成功打入目前早已鱼龙混杂,高手林立的中端酱香型白酒市场中,本文通过运用STP、PEST、SWOT等工具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营销策略的建议与指导措施。同时应用目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对于全渠道营销提出应用和相对应的销售措施,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及品牌文化的优势对于L酱香型白酒进行推广应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白酒产品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L公司酱香型白酒营销现状分析
2.1 L餐饮公司概况
2.1.1 L餐饮公司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历程
2.1.2 L餐饮公司组织架构
2.2 L公司酱香型白酒营销现状
2.2.1 营销体系分析
2.2.2 营销理念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公司酱香型白酒的营销环境分析
3.1 白酒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3.1.1 .白酒消费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3.1.2 .市场主流产品以浓香型低度酒为主
3.2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2.1 .政治法律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行业竞争营销环境分析
3.3.1 酱香型白酒产业的进入壁垒
3.3.2 潜在竞争者的竞争力分析
3.3.3 同类商品的竞争力分析
3.3.4 买方的议价能力
3.3.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3.4 消费者行为分析
3.4.1 消费人群断层现象
3.4.2 白酒消费市场空间被其他酒类消费冲击
3.4.3 白酒消费主流群体的转变
3.4.4 白酒消费逐渐向优势品牌集中
3.5 L餐饮公司SWOT分析
3.5.1 企业内部因素-优势(Strengths)
3.5.2 企业内部因素-劣势(Weakness)
3.5.3 企业外部因素-机会(Opportunity)
3.5.4 企业外部因素-威胁(Threat)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公司酱香型白酒营销策略及分析
4.1 营销战略层面存在的问题
4.1.1 市场细分划分不够精细
4.1.2 目标市场选择不够明确
4.1.3 市场定位不够清晰
4.2 营销的策略方面的问题分析
4.2.1 产品过分注重包装
4.2.2 定价模糊致使特色不突出
4.2.3 产品营销渠道单一
4.2.4 公司缺乏互联网的推广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酱香型白酒营销策略改进及优化建议
5.1 调整STP营销的战略
5.1.1 深化市场细分
5.1.2 调整目标市场
5.1.3 明确市场定位
5.2 改进营销组合策略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3 全渠道营销策略优化
5.3.1 多渠道产品信息的互联互通
5.3.2 对消费者反馈的数据进行再处理
5.4 推广品牌年轻化的策略
5.4.1 具化品牌内涵
5.4.2 明确品牌核心价值
5.4.3 精准服务目标消费群体
5.5 本章小结
结论
研究结论
研究不足
管理论文范文三: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基于阜新地区的调查
表 2-1 国内外现状协同治理相关文献梳理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己经意识到水资源危机的存在性和紧迫性,尤其在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农业作为我国最大的用水部门,节水空间广大,所以实施节水农业、投入节水技术对于缓解目前的缺水状况至关重要,且发展节水农业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宏观数据表明,节水滴灌技术明明具有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和丰产增收等效用,却一直未被广泛采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户认知的相关研究
1.3.2 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的相关研究
1.3.3 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理论
2.2.2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理论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3.1.1 问卷设计
3.1.2 数据来源
3.2 样本特征
3.2.1 个体及家庭特征
3.2.2 生产经营特征
3.2.3 政府支持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认知和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4.1 农户认知现状
4.1.1 农户技术认知
4.1.2 农户增效认知
4.1.3 农户风险认知
4.2 农户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
4.2.1 技术采用比例
4.2.2 技术采用面积
4.2.3 技术采用效果
4.2.4 农户个体及家庭特征与技术采用行为
4.2.5 农户生产经营特征与技术采用行为
4.2.6 政府支持与技术采用行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农户认知与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交叉分析
5.1.1 农户技术认知与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
5.1.2 农户增效认知与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
5.1.3 农户风险认知与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
5.2 农户认知对节水滴灌技术采用行为影响计量分析
5.2.1 模型选择
5.2.2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设计
5.2.3 模型检验
5.2.4 模型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节水滴灌技术采用相关的宣传与指导
6.2.2 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滴灌技术培训
6.2.3 完善技术采用相关补贴政策
6.2.4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6.2.5 加强与周围示范户的沟通交流
6.2.6 提升互联网利用频率
参考文献
本文首先对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集群、产业产值、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现状研究,分析了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以案例样本与长春市统计年鉴为数据源,对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度与创新性变化进行量化研究。在产业集聚度方面,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整体性产业集群集聚度CRn值由2010年的0.369提升到2019年的0.467;在产业创新性方面,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分析发现,产业创新性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层次分析法:2010年为0.428、2019年为0.651;熵值法:2010年为0.41、2019年为0.662)。对产业创新性变化中的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的基金支持、技术改造的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等贡献相对较少。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装备制造产业
2.1.1 内涵
2.1.2 产业特征
2.2 产业创新
2.2.1 内涵
2.2.2 特征
2.3 产业协同创新
2.3.1 内涵
2.3.2 目标
2.3.3 驱动要素
第3章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3.1 长春市装备制造业概况
3.1.1 产业集群概况
3.1.2 产业产值概况
3.1.3 劳动力就业概况
3.2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优势分析
3.2.1 区位优势
3.2.2 政策优势
3.2.3 人才优势
3.2.4 集群优势
3.3 长春市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总量小、底盘轻
3.3.2 研发后劲不足
3.3.3 融资难度高
第4章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度与创新性变化分析
4.1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集聚度测度
4.1.1 长春市装备制造业集群集聚度测度方法
4.1.2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集聚度变化分析
4.2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性测度
4.2.1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性测度指标体系
4.2.2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性测度方法
4.2.3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性变化分析
第5章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与发展策略
5.1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的架构体系构建
5.1.1 科技层面
5.1.2 金融层面
5.1.3 人才层面
5.1.4 地理环境层面
5.2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构建
5.3 长春市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策略
5.3.1 营造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
5.3.2 鼓励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5.3.3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合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管理论文范文五:吉林省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以吉林省363户玉米种植户为研究样本,基于玉米种植的灰水足迹视角,首先,分析了农户的基本情况及玉米的生产经营等情况,随后,利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模型及“一步法”实证分析了玉米种植的水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样本玉米种植户的最小灰水量为0.5m3/亩,最大灰水量为4.388m3/亩,平均灰水足迹为2.117m3/亩。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最大值为0.961,最小值为0.638,平均效率值为0.842,说明吉林省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二,化肥投入、劳动投入及机械投入都对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有显著影响。特别指出,化肥施用量越高,水环境效率越低下,反映出化肥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第三,户主基本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保护性耕作及化肥认知对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保护性耕作对于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应积极响应政府部门号召,适当采取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耕作方式,进一步改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同样,农户对化肥的认知也会对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正确的环保观念利于提高水环境效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水足迹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农户行为选择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灰水足迹
2.2.2 非期望产出
2.2.3 水环境效率
2.3 文献综述
2.3.1 灰水足迹的相关研究
2.3.2 水环境效率的相关研究
2.3.3 水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3.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3.1.1 数据来源
3.1.2 问卷设计
3.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农户基本特征现状
3.2.2 生产经营特征现状
3.2.3 保护性耕作特征
3.2.4 化肥认知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的理论分析
4.2 灰水足迹的测算
4.3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
4.3.1 水环境效率模型设定
4.3.2 水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模型设定
4.4 回归结果分析
4.4.1 成本函数回归结果分析
4.4.2 水环境效率的分析
4.4.3 水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结论
5.1.1 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的基本情况
5.1.2 玉米种植投入对水环境效率的影响
5.1.3 玉米种植水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
5.2 政策建议
5.2.1 对政府的建议
5.2.2 对农户的建议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都有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