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7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2016 年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明确指出[1]:以需求为导向,各院校应根据医疗行业需求培养护理人才,也就是说,要保证医院需要的护理人员与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是一致的,达到供需平衡。同时,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健全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使之培养的护理人才能完全胜任岗位需要。这为我国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指明了具体方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在护理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增设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它的培养对象是科学学位研究生,其培养目标是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为主[2]。这种培养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即为我国护理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护理教育者、管理者以及科研人才,最终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新的社会时期,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更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国务院在 2010 年召开了第 27 次学位委员会,会议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3],此种设置丰富了护理硕士的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并非是护理教育者或科研者,而是直接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高级实践护理人员,这将加快我国护理专科化的进程。专业学位更加侧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这是与科学学位教育的本质区别。临床实践是护理硕士专业研究生(以下简称“护理专硕生”)成长为某一专科领域高级护理人才的必经环节,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推行以医院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设置临床实践目标、临床实践方式、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以及考核评价,使培养的 MNS 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能真正满足临床一线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以及社会出行方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各种社会因素的不断影响,使得各种急性病症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同时,世界范围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全社会对提高急救医疗水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973 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中第一次提出胜任力的观点[5],这拉开了胜任力研究的序幕。关于胜任力的具体概念,目前,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派系,即教育学派系( TheEducational Approach)、心理学派系(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和商业应用派系(TheBusiness Approach)[6]。教育学派是最早开始定义现代胜任力的,其主要是分析职位功能来定义,主要以职位绩效、知识、技术和态度来阐述,其评价也有相关标准[7]。心理学派系中,David McClelland(麦克利兰)作为著名心理学家,在 1973 年第一次提出关于“胜任力”的概念[5]:主要是指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等,它们与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是直接相似或相关联的。他倾向使用胜任特征测试取代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可以更好的预测职业或生活中的成就。1993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Spencer(斯宾斯)针对胜任力提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即所有能被测量或计数的,而且能明显区分出优秀个体与表现平凡个体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技术、能力、自我概念、特性以及动机等[8]。商业应用派系[9]的代表是 Hamel 和 Prahalad,他们将胜任力的观念主要运用于商业策略中,同时提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为“核心能力”等观点[10]。如 Maria Vakola 提出,胜任力是一套与高效率工作成绩紧密相关的行为模式,它是员工潜在的、隐藏的特征,并且可以为个人或者团体提供可持续的竞争能力[11]。

...........

2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方向设置分析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收集 2016 年招收护理专硕生的 86 所学校的招生信息,包括招生简章、专业目录以及导师研究方向。在这 86 所学校中,按学校性质分为综合类大学 29 所,医学类学校 52 所,军事类学校 3 所,师范类学校 2 所;按学校等级分为 211 院校 41 所,普通院校 45 所。

2.1.2 研究方法

专业研究方向设置院校数目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统计,如某院校有某专业方向计为1 次。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 软件录入,同时对其进行统计描述。

,,,,,,,,,

2.2 研究结果

2.2.1 专业方向设置

86 所院校中 30 所院校不区分专业方向,其中 20 所院校明确标明不区分专业方向,10 所院校的专业方向仅仅是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与研究或护理临床技能应用与研究;在 56 所区分研究方向的院校中,10 所院校的研究方向为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社区护理、临床护理等大致方向,46 所院校的研究方向细化为内科、外科、急危重症等专科护理方向。86 所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设置情况及临床护理专科方向设置情况分别见表 2-1、表 2-2。所有院校的初试考试科目均为思想政治、外语和护理综合,护理综合是各院校自主命题。大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明确提出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北华大学明确提出不招收跨学科考生,山西医科大学等明确提出只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所有院校均对临床工作经验无明确要求。

........

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14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14

3.2 研究结果.......15

3.3 讨论.......18

3.4 小结.......20

4 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22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22

4.2 研究结果.......23

4.3 讨论.......40

4.4 结论.......42

5 结论与展望.........43

5.1 研究结论.......43

5.2 创新性...........43

5.3 局限性和展望......44

4 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课题组成员共 8 人,其中护理硕士生导师 1 名,急诊护理专家 2 名,护理硕士生5 名。课题组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小组讨论,依照科学、合理、规范、系统的原则,初步形成专家函询表,遴选咨询专家以及后期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立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参考前期的临床实践现状调查结果以及对 1 名护理硕士生导师、1 名急诊科护士长、5 名护理专硕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合国家对护理专硕生临床实践的总体要求和急诊专科特色,初步拟定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包括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培养方法、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 4 项一级指标。德尔菲法是采用匿名的方式对某专业领域的多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它的优点是各位专家之间不能针对函询问题进行讨论,他们只能与调查者之间有联系,这保证了函询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45]。自从有了 Delphi 法,其在医疗界、护理界以及卫生服务界研究中得到相当广泛的使用[46,47],例如用于临床诊断标准的构建、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护理教育等[48-49,50]。本研究采用 Delphi 法构建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经过指标的筛选与修改,最终形成临床实践模式指标体系。

.........

结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的高级护理人才,众所周知,临床实践是保证专业型护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过程。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才刚刚开始,目前尚缺乏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临床实践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护理专硕教育的向前发展。本研究以 2016 年的护理专硕招生信息为例,分析我国护理专硕生的研究方向设置情况,同时调查国内专硕生的临床实习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1.通过分析 2016 年招收护理专硕生的 86 所院校的招生信息,发现国内专业型护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明确,比较粗略,部分院校甚至不区分方向,有些院校分为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社区护理、临床护理等大致方向。依据国务院学位办的培养目标要求,即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高级护理人才,不同于科学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该细化到各专科,为研究生进入临床成为临床护理专家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问卷调查法,发现目前我国护理专硕生的临床实践培养中存在着研究方向不明确、专科特色不明显、实践安排不合理、实践内容与要求不清晰、带教师资薄弱等问题,因此,构建临床实践模式时应重点关注上述问题。

3.通过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包括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培养方法、临床实践培养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共 4 项一级指标,17 项二级指标和 136 项三级指标。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