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72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农业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可机械化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性因素。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可以大大节约人工劳动成本,有效抵制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河南省在加大农用机械研究、实施农用机械购买补贴的同时,也要鼓励农机跨区作业,为农机跨区作业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产品供给方面,矛盾由原来的农产品供给总量的不足转变为供给的结构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农产品总量不断增加,农产品供给总量实现平衡,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谷物自给率超过 95%,水稻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但农产品供给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玉米存在供给缺口,高品质的小麦和大米供给不足,市场高档大米被国外品牌占领,大豆供给量严重不足,80%以上大豆的需求要依靠进口来满足,自给率不足 20%。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河南省是全国典型的农业大省。河南省地处中原,2018 年耕地面积为 81158.29 千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 1/6,如图 1-1 所示,河南省生产了全国 10%左右的粮食、25%以上的小麦,除满足本省需求外,每年要调出 200 亿公斤原粮及粮食制成品供全国消费。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同时,河南省的经济作物在全国也有着特殊地位,如图 1-1 所示,河南省每年的花生产量占全国 30%左右,是全国油料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食用植物油生产量占国内产量的 1/4 左右。河南省也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大省。至 2006 年以来河南省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加大,根据《河南统计年鉴》整理得 2006 年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人数为1727 万人,2018 年为 2309 万人,从 2006 年到 2018 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人数增长率为33.7%。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文以“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优化河南省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户收入”为目的。立足此目的,本文首先对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种植结构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与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纳,从理论上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变动趋势以及农业种植结构变动趋势,接着利用河南省 2006-2018 年市级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验证,从而得到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河南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户收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以下是具体研究内容:
论述研究基础。本文对研究的现实背景进行了叙述,对以往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种植结构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与定义,并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户行为和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这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基础。
第二,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先从理论上来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机理,具体来说有三条: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收入效应来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来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转效应来影响农业种植结构。
第三,分析河南省种植业发展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变动情况。本文首先分析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与现状,然后分析河南省种植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接着探究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利用散点图和相关分析,来探究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种植业结构的变动关系,为实证研究作铺垫。
第四,构建模型验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作用机理。根据理论分析,利用河南省 18 个市 2006-2018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法来验证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否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并进一步验证在影响中是否存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中介效应、土地流转中介效应和劳动力成本中介效应,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

第五,总结研究结论和提出对策建议。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根据本文实证结果,对新时代河南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户收入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转移
(1)劳动力
劳动力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其中人的劳动能力是其本质属性。马克思对劳动力进行了定义:“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47]。第二种含义包括劳动者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是指一定区域内劳动者总数,质量由劳动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组成,一般认为男性劳动力的质量高于女性、青壮年劳动力的质量高于老人和孩子、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质量高于受教育水平低的劳动力。
(2)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是指农村中符合劳动年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不到劳动年龄或已超出劳动年龄但是实际参加劳动的人的数量。农业劳动力的质量是指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上的高低、技术上的熟练程度以及体力上的强弱,一般认为男性农业劳动力的质量高于女性、青壮年劳动力的质量高于老人和孩子、受教育程度高的农业劳动力质量较高。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因受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农业劳动力转移
“转移”意为某物向某地移动,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业劳动者在地域间、行业间和产业间的有序流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实际上是农业劳动力资源再分配的过程,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农业劳动力产业上的转移,从农业生产部门转至非农生产部门就业;二是农业劳动力地域上的转移,从本地转至外地。
..........................

2.2 理论基础
2.2.1 二元经济理论与新劳动力迁移理论
(1)二元经济理论
1954 年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他根据边际报酬的不同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分为边际报酬递增的工业部门和边际报酬递减的农业部门。受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影响,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直至工资差距被消除。刘易斯的理论强调发展工业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的作用,拉尼斯和费景汉对此进行了修正。拉尼斯和费景汉通过考察农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农业和工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立了“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情景进行了区分。
二元经济理论农业经济研究的经典理论,它解释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原因,解释了各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奠定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的基础,也为本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2)新劳动力迁移理论
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城市有充足的就业机会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但 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失业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同时出现,二元经济理论无法对此进行解释。为解释此现象,以托达罗和斯塔克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构建了新的劳动力迁移模型,他们运用新古典分析方法,将家庭和个人作为研究对象,不同于传统理论,他们认为作出农业劳动力转移决策的主体是家庭而不是个人。
新劳动力迁移理论有三个重要观点:一是新劳动力迁移理论认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一种“风险转移”。如果没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种植和养殖就是家庭全部的收入来源,这种收入结构对农业的依赖性较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家庭成员的外出工作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来源,增加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二是新劳动力迁移理论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种“经济契约”。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中,许多农户生产性资金支持面临着财政困难和制度供给的短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非农收入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农户的资金约束。三是新劳动力迁移理论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因为“相对剥夺”。除预期收入外,社区或者周围人收入水平也是促使家庭做迁移决定的重要因素。农户对自己收入水平的评价受周围人收入的影响,具体来说,即使自己农业经营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当他感受到周围人群收入有更高的提高,他会对自己的收入感受到不满,做出外出务工的决定。许多学者对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实际验证,证明了理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48](王新军、刘玮玮,2010)。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机理分析................................ 17
3.1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其影响因素...............................17
3.1.1 自然条件因素..........................................17
3.1.2 社会经济因素...........................................18
第四章 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种植结构变动分析.............................. 27
4.1 河南省农业种植结构的历史与现状分析...............................27
4.1.1 农业种植结构总体变动.....................................27
4.1.2 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动.....................................28
第五章 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5.1 研究假设..........................................41
5.2 模型设置.....................................................41

第五章 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
根据前文分析,河南省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同时,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着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一方面,农业劳动力转移直接影响农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不同农作物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种植决策。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转移会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通过农业生产要素的变动间接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具体来说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的间接影响有三种路径,第一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户的非农收入,非农收入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种植决策;第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造成村落中农业劳动力人口下降,造成农业劳动力成本上涨;农业劳动力成本上涨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种植决策;第三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土地流转,对于土地承包者来说,承包土地增加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成本,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会受农户风险偏好以及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约束。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1: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种植结构
假设 2: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 3: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成本效应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 4: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土地流转效应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种植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利用河南省 2006-2018 年18个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通过理论分析,本文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种植结构。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户非农收入的提高,非农收入的提高一方面缓解了农户农业生产的资金约束,另一方面也可能降低农户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此时农户的种植决策与农户的风险偏好有关,高风险偏好的农户会选择种植经济作物,低风险偏好的农户会选择种植粮食作物。二是农业劳动力转移造成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者数量减少,造成农业用工紧张,导致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面对农业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户可以选择用机械代替人工劳动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的粮食作物,也可以选择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来弥补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农户最终的种植决策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机耕条件好的平原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种植粮食作物,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三是会促进土地流转,土地租金增加了承包者的生产成本,促使土地承包者在有限的承包期内种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
通过分析河南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河南省种植业变动发现:第一,河南省农业种植条件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不断调整,现阶段河南省粮食作用以谷物和豆类为主,其中谷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豆类以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中主要的农作物是蔬菜、花生和烤烟。第二,河南省总人口和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农业劳动力转移人数在波动中增长。第三,河南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三个方面的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给农户带来了非农收入,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使得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数量降低,造成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短缺,促进了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