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为了促进经济高速增长,我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为主,因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我国开始放慢步伐,愈发重视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不断努力。
1.1.1 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自 2006 年至今,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由 5000 万辆增至 2.4 亿辆1,具体增长状况如图 1-1 所示。但由此带来的温室效应、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愈发受到国家关注和重视,而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正是导致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预计将在 20 年内超越美国。图 1-2 反映了 2017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其中,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仍为我国主要能源消耗方式,而诸如水、太阳能等可持续能源的利用率则较为不足。严峻的形势使得我国迫切进行能源转变,为了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被寄予厚望。
图 1-1 2006-2018 我国汽车保有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政府补助进行研究的时间稍晚于国外学者,但二者研究方向和研究体系却大致相同。
1.2.1 政府补助动因相关研究
政府补助动因是指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的补贴想要达到的目的,在早期,有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文献梳理,本文将其归为以下几类。
1.2.1.1 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
Benedict(1999)研究发现,为了提高企业的成长速度,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欧美政府往往采用资金拨付的方式予以支持。Lawrence 和 Stanton(1995)认为,政府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是促进新能源企业快速发展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政府补助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加速产业扩张。Eckaus(2006)认为政府补助的实质是资源的再分配,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持较高的就业率。
王凤翔和陈柳钦(2005)系统地研究了政府财政补贴的动机和影响因素,他们认为,企业的存在客观上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解决人口就业,影响社会稳定,出于维持稳定的动机,地方政府通常也愿意为雇员人数较多的企业提供大量补贴。谢晓波(2005)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得出,政府补助通常被各地方政府当做一种资本争夺、提高经济水平的手段。
1.2.1.2 保牌融资
陈晓、李静(2001)认为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持来帮助上市公司取得配股的资格或保留上市资格。Chen、Lee 等(2008)参考证监会的相关制度,发现企业可利用政府财政补贴粉饰不良业绩,通过盈余管理来逃离退市危机。唐清泉、罗党论(2007)研究发现,随着政策的变化,政府补助已不再普遍用于增发配股,但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出于保牌的动机对相关企业给予财政支持。
魏志华等(2015)研究发现,财政补贴能够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公司发展。马红、王元月(2015)利用微观数据得到,政府补贴对公司成长性具有直接和间接的积极效应,在缓解融资约束对公司成长性的抑制效应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府补助
根据 2017 年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16 号——政府补助》,政府补助的定义为“政府补助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1)政府补助的特征
政府补助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无偿性。政府将资本转移给企业并非是一种投资行为,不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也不是一种借贷行为,不需要企业偿还。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特征中最基础的一个,这种特性将政府补助与政府对企业进行的投资和采购以及其他的行为区分开来; 二是直接取得资产。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比如,直接拨付的资金,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方式返还给企业的税款,划拨给企业的土地使用权等等。但是不包括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债务豁免,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等不涉及资金转移的非税收返还。
(2)政府补助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政府补助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学者们主要按政府补助准则、政府补助的表现形式或补助的目的等方式进行分类。比如按政府补助的表现形式可将政府补助分为: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
本文主要按照补贴的目的将政府补助划分为:消费补贴、研发补贴及其他补贴等,由于其他补贴金额较小,且与本文联系不甚紧密,故而主要结合消费补贴和研发补贴来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的影响。
.................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对于外部性的概念,主要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从外部性的接受主体角度来定义,如兰德尔将外部性定义为:外部性是用来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低效率现象;另一种是从外部性的产生主体来定义,如萨缪尔森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
通俗来理解,即:当一个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时,产生的个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并且不会付出额外的成本,或者个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并且不会收到额外的收益时就产生了外部性。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当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时,会产生正外部性;当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时,会产生负外部性。
当市场存在正外部性效应时,政府往往通过政府补贴来激励市场的功能,使得市场供给达到最优水平。世界各地的国家,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一般都会对落后地区和生产周期长、回报见效慢的行业给予财政补助,以帮助这些地区或扶持这类行业;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当市场失灵时,政府通常会采用宏观手段和政策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配置,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旨在获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外部性理论是研究政府补助对新兴行业的影响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图 3-1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增长率
3 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补助概述............................13
3.1 新能源汽车行业简介.............................13
3.1.1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状况.......................................13
3.1.1.1 市场状况....................................13
3.1.1.2 技术状况............................14
4 案例公司基本情况介绍......................................25
4.1 Y 公司获得政府补助情况.......................................25
4.2 Y 公司发展状况.....................................26
5 政府补助对 Y 公司绩效影响分析...............................31
5.1 政府补助对 Y 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分析....................................31
5.1.1 对盈利能力影响分析............................................31
5.1.2 对债务风险影响分析...................................36
5 政府补助对 Y 公司绩效影响分析
5.1 政府补助对 Y 公司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5.1.1 对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学者郑庆华等(2015)研究发现盈利能力是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财务绩效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盈利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企业获利水平的高低,故而其往往受到企业内部、债权人、投资者与社会公众的密切关注。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获取的收益数额就越高。
图 5-1 政府补助与盈利能力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通过对 Y 公司的案例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其一,政府补助对财务绩效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政府补助与 Y 公司财务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即补助投入有助于增强其财务绩效,在补贴的带动下,Y 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与经营增长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其实际作用效果受补贴政策及资金到账时间影响,且对于补贴的依赖使得补助全面退坡后其财务绩效水平将无法得到可靠保障。
其二,政府补助对创新投入、产出与效率的作用效果有待加强。研发补贴与研发投入及专利产出均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但激励效应并不显著,且研发补贴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府补助的退坡已是必然,为了使政府补助在此过渡期间更好地发挥作用,也为了使以 Y 公司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找到补助退坡后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中提出的问题,从政府层面及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补贴的全面退出已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的事实,也是政府势在必行之路。但通过对 Y 公司的分析可知,其财务绩效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补助,且不仅是 Y 公司,其他新能源车企也是如此。以 2020 年作为时间节点,若无法在两年内显著降低对补助的依赖,一旦补贴全面退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将遭受巨大冲击。
因此,尽管政府此举是在倒逼新能源汽车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但仍应根据相关设施完备程度与企业的成本降低速度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补贴退坡的速度。若配套设施推进较快且企业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政府可保持或适当加快退坡速度;但若各企业无法适应当前退坡速度,经营出现问题,应适当放缓退坡速度或设置更长的过渡期,以免因新能源汽车企业倒闭而造成大规模失业和社会动荡。
参考文献(略)